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原因探讨

时间:2022-09-08 10:08:55

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原因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差异的原因。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间继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判断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6±2.1)d,TBIL血清含量为(32.3±3.2)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2.8±2.5)d,TBIL血清含量为(89.4±12.3)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蓝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治疗,多于出生2周后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胆红素异常升高,临床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1],除血清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也要结合喂养方式、病因和临床表现等,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和治疗;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措施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2],常见的物理疗法为光照疗法,光疗虽有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但安全性高,尤其适于新生儿[3],本文将不同的蓝光照射应用于临床中,通过比较临床疗效,探讨适宜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光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4例黄疸新生儿,男46例,女28例,年龄≤3岁,血清胆红素含量在150~300 μmol/L,所有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平均日龄(14.6±2.5)d,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

(293.7±45.9)μmol/L,游离胆红素含量为(136.5±24.8)μmol/L;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日龄(16.4±3.1)d,总胆红素含量(274.6±33.2)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27.2±31.6)μmol/L;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补液、纠正酸平衡等措施,同时给予尼可刹米、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持续性光照疗法,现将患儿双眼、会用黑布覆盖,身体其它部位保持状态以接受光照[4],将蓝光波长调到420~460 nm,温箱内温度控制在26 ℃,持续照射12~16 h,停照同等时间,之后又照射12~16 h,直到患儿黄疸消失为止,在光照时注意定时为患儿翻身,以便能将全身照射到[5];观察组单次照射4 h,隔6 h后再次照射,其他同对照组。

1.3 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含量,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情况[6]。总胆红素(TBIL)及游离胆红素(IBIL)采用重氮2,4二氯苯胺比色法检测,总胆汁酸(TBA)采用循环酶法检测[7];通过以上指标判断临床疗效:治愈即皮肤黄疸完全消退,尿液颜色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含量≤80 μmo/L;显效即患儿皮肤黄疸明显减轻,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较治疗前下降100 μmo/L;无效即患儿皮肤黄疸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尿液颜色也无变化,血清胆红素与治疗前比较未见下降[8];将治愈和显效例数视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清TBA、TBIL、IBIL含量分别为(9.7±1.8)μmol/L、(32.3±3.2)μmol/L、(19.3±3.1)μmol/L,对照组血清TBA、TBIL、IBIL含量分别为(15.7±2.8)μmol/L、(89.4±12.3)μmol/L、(41.2±8.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6±2.1)d,治愈17例,显效2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2.8±2.5)d,治愈8例,显效13例,临床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常用的手段有药物治疗、光疗法、换血疗法等,其中光疗法由于伤害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除常用蓝光疗法外,还有白光、绿光等,光疗一般需要进行12~24 h以上,血清胆红素才能下降,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 nm的光线被吸收作用最强,而蓝光的波长主峰恰在425~475 nm[9],故蓝光人工照射疗法的最好光源;光疗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分解作用强2~3倍,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导致分子中双键构型转变方向,影响分子内部氢键形成,发生光照异构作用,该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胸腔,或从尿内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光疗的作用部位主要位于皮肤浅表组织,光照会使组织内胆红素升至皮肤表面[10-11],吸收光线后分解排出体外,间继性蓝光照射可避免持续光照导致患儿体温波动,及长时间的热效应反而减弱胆红素从组织中升至皮肤表面的速率,同时长时间照射也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间继性照射虽然缩短了照射时间,但反而提高了临床疗效,能使患儿黄疸症状迅速消退。

参考文献

[1]巫小金.应用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4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05-106.

[2]杨友新,谭少明,覃成.新生儿黄疸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1,22(7):117-118.

[3]张超雁.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41-142.

[4]王荣德,陈善昌,师艳萍.蓝光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213-214.

[5]李永芹.蓝光联合大黄液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2-113.

[6]陈保卫.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87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29):38-39.

[7]骆战辉.间断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1,29(10B):88-89.

[8]詹蕾.不同方式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比[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26):137-138.

[9]黄善珠.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重症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3-294.

[10]楚爱菊,董秀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9-70.

[11]徐春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78.

(收稿日期:2013-03-21) (本文编辑:连胜利)

上一篇:曲马多与地塞米松预防妇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后... 下一篇:欣普贝生用于延期妊娠促宫颈成熟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