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村学前教育推进对策

时间:2022-09-08 08:23:22

贫困乡村学前教育推进对策

2011年甘肃省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件, 再次凸显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艰难处境。正宁县校车车祸事件说明: 如果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希望仅仅寄托在政府的大规模投入,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长久,唯有探索适合农村实际具有乡土特色、具有乡土价值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才是根本之策, 农村学前教育必须形成长期的、有效的自我良性循环机制。

一、 当前欠发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重庆市江津区农村学前教育除了存在普惠性资源总量不足、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幼儿教师数量不足、 管理力量薄弱等全市城乡学前教育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府责任承担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几乎为零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处于总量偏少、 分配不均的状况。 这些有限的经费几乎都分配给了城区的公办幼儿园,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几乎没有经费。根据江津区委办公室2008年的调查显示: 将近10年时间, 江津区的镇街中心幼儿园和农村集体幼儿园(班)基本上没有政府投入,相当部分幼儿园只靠“自收自支、以园养园”办学。 因为没有政府投入,60%以上的镇街中心幼儿园要依靠借款维持运转, 其中龙华镇中心幼儿园2008年债务为59万元、 油溪镇中心幼儿园负债为40万, 石蟆镇中心幼儿园负债为24.5万。[1]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最大因素。更为严重的是,乡镇不仅对学前教育不投入,许多乡镇还在实际运作中对中心幼儿园采取租赁等方式变相出售,对村集体幼儿园(班)采取买断幼师工龄等形式将幼教改革推向市场。 白沙镇2002年将白沙幼儿园、石坝街幼儿园租赁给白沙镇双槐树小学和白沙镇石坝街小学,租金分别为116万元和30万元,租赁期限50年。这种改革在重庆和其他地区较为普遍。这样改革的结果是,镇街中心幼儿园徒有事业单位性质、公办幼师身份之虚名,村幼儿班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师资瓶颈问题:引不进,留不住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幼儿园都存在合格师资严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现有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育水平较低。 另一方面,现有师资还因为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原因频繁跳槽,流失率高。重庆市对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 幼儿园公办教师仅为小学老师的1/3(每月100元 ),同是农村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不能得到同等待遇。 江津区镇街幼儿园的教师平均工资为550~850元左右,相当部分幼儿教师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其中,龙华镇集体幼儿园的平均工资仅在230~520元左右。 此外,极少有幼儿园按政策为教师购买社保、医保。 因此,农村幼儿教师总体状况是地位低、待遇差、无保障,优质师资缺乏,年龄结构偏大,师资队伍极不稳定。

(三) 农村学前教育良性发展的先天条件不足:生源缺乏充分保障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 农村幼儿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生源无法保障,入园人数严重不足。 其原因是:第一,农民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不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贫穷等经济因素;第二,农村地区居住较为分散、偏僻,在许多村落里难以单独成班。第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外迁,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学龄前儿童大幅度减少。农村居民点生源偏少又导致私人幼儿园大量集中在人口集中的区域,相互之间形成竞争,生源又被再次摊薄,幼儿园的各项成本高,难以分摊,最后农村学前教育形成低费用、 低质量、 低水平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 )农村学前教育公益化不足 ,小学化 、商业化、低质化严重

据调查,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仍以中专及高中学历为主,占总数的56.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3.6%, 初中以下学历的占10.1%,52.88%的园长和教师没有取得任职资格证书[2]。由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对幼儿身心发展、幼儿教育发展规律不熟悉, 再加上幼儿家长或监护人缺乏学前教育科学理念,对孩子只要求识字、写字、学习加减运算,所以为迎合家长心理,农村幼儿园把学前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小学化、商业化、随意化教育行为普遍存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出现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语文就是识字、背唐诗,数学是加减乘除的计算,音乐、美术等基本没有,活动基本不搞,总体上来说,农村学前教育偏重于书面知识,教学方法陈旧、呆板,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幼儿健康发展。

二、欠发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农村学前教育:合理布局,分层发展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生源状况完全不相同,农村地区生源分散,经济承受能力弱, 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这些先天条件就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模式不能完全套用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模式,如果完全套用城市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投入大、成本高,而且未必达到预期效果,最坏的结果就是房子修建完毕,学生却没有,小学校舍的大量闲置已经说明了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性。 随着大量农民工不断外出,农村学前教育生源只会越来越少。 因此,当前在做农村学前教育布局时, 相关部门必须统筹考虑到未来农村人口的发展趋势, 既能照顾农村学龄前儿童眼前受教育的需要, 又照顾到农村的长远发展。

为兼顾短期利益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 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应遵循分层发展的模式:

第一,在偏远的合作社、村民小组设置早教点。早教点的场所,可以借用或租用居民住宅,利用本地的闲置房屋。 在早教点,因为学生相对比较少,可以编成混合班级,不分年级,教学组可以由专业幼教老师和经过培训的家长、志愿者共同组成,专业教师组织课程的总体设计, 家长或志愿者承担教学辅助工作。 这样的安排,即可满足学生就近入学,也可控制教育成本,关键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能够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幼儿家长。

据媒体报道,2009年青海省乐都县在贫困山区实施儿童早教项目,按照“条件具备、相对集中、方便集散”的原则,根据适龄幼儿分布情况,利用乡镇学校布局调整富余教室进行改造或利用村委会, 在10名幼儿以上的村设立了早教点。 每个早教点每周安排三次教育教学活动,每次不少于3小时,并因地制宜自制和发动家长制作必要的教具、玩具,指导幼儿家长如何进行幼儿早期教育。乐都县所有山区乡镇均实施早教项目,设早教点117个,幼儿2162名,早教志愿者78人,早教覆盖率达到82.7%[3]。这些教育试点证明,学前教育早教模式教育不仅成本低,而且能有效减轻地方财政的经济压力, 适合贫困山区大多数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深受群众欢迎。

第二, 儿童人数比较多的邻近自然村联合设置小规模的幼儿园。在学龄前儿童比较多的村落,当其人数达到开班要求时,则适合设置管理科学、规范的小型幼儿园。 这种规模化的幼儿园适合在村委会办公场所开办, 目前各地村委会办公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但是对办公场所使用率不高,村委会办公场所可以暂时借用部分场地作为幼儿园的园舍。村委会的办公室可以小点, 规模较大的会议可以与幼儿园教学错时举行,如晚上或放学后等。村幼儿园应纳入到乡镇骨干示范幼儿园统一管理,做到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师资统一,最后确保教学质量统一。

第三,每个中心乡镇设立一个骨干示范幼儿园。场镇是每个乡镇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相对集中,在每个乡镇适于设置一所规模较大的骨干示范幼儿园。 乡镇骨干示范幼儿园对村级幼儿园具有统一的资金、人事、教学等管理权限。骨干示范幼儿园,应生源相对稳定,人数较多,因此,在教学组织上应尽量按照实行分班分年级教学, 在教学理念上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以推动村级幼儿园、早教点的发展,并影响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农村学前教育环境。

第四, 积极鼓励和支持优质的县市骨干示范幼儿园下乡举办连锁幼儿园。一般来说,县市骨干示范幼儿园办学历史悠久, 管理经验丰富, 教育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品牌效应明显。因此,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应充分利用县市骨干示范幼儿园的优势, 积极推动县市骨干示范幼儿园组建幼教集团,发展乡村连锁幼儿园,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幼儿教育。 乡村连锁幼儿园具有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能力,迅速适应农村人口发展趋势,见效快,认同度高等特点,例如当生源发生巨大变化时,各个幼儿园之间可以相互调配人力、教学资源,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再如,农村地区现有幼儿园可以采用委托经营、股份制、租赁等方式进行整合,避免相互恶性竞争,低水平循环。

近年来, 山东省寿光市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推行镇中心园连锁村办园的“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 ,形成了幼儿园 、家庭和社区 “三位一体”以及“幼托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镇中心幼儿园统领全镇所有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可以在全镇范围内统一调用幼儿教师[4]。寿光模式,也为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二)积极改革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模式

目前许多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的专家建议都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学前经费投入,改变乡镇财政承担学前教育经费的模式, 由市县财政统一承担。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思路是对,但笔者认为市县财政在投入模式是需要科学设计, 否则会造成财政经费的极大浪费。在乡村幼儿园发展模式方面,应充分利用民间资金, 将骨干示范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经验与民间资金进行有效嫁接, 尽量避免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不仅回到过去的老路上, 而且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形势的变化。 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支持, 采取股份制等多种方式,组建本地区乡村连锁幼儿园。不仅可以让本地区民间资金有好的投资渠道,而且也可以让本地区幼教集团做大做强,今后走得更远,包括上市等。

在农村学前发展方面, 国家财政应多采用补贴或补助等方式进行,不能包办。 有人曾经提出,采取对适龄儿童发放“义务教育卷”的形式,让学生家长有更多的选择权。笔者认为这种思路非常好,由过去的“以钱养人”转变为“以钱养事”,既能节约教育成本又能提升公共教育的公平性, 还能在幼儿园之间形成良竞争

(三)确立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办学思想、教学、教材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农村学前教育应避免片面模仿城市幼儿园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优势,如人力、土地成本优势、环境质量优势、民风淳朴优势、教学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 如果这些优势与城市幼儿园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经验相互结合,不仅可以形成乡土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而且还可以吸引部分城市生源回流农村。为此,农村学前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充分利用农村大量的闲置房屋、校舍,降低办园成本, 不去模仿城市幼儿园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幼儿园的办法, 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农村幼儿园建园制定指导性标准, 明确指出不提倡农村地区建设豪华幼儿园的做法。

第二,农村幼儿园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方面,应尽量贴近农村实际,鼓励使用乡土资源,降低教学成本。农村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田野里的树皮、树枝、麦秆、玉米皮、农作物种子等都能成为孩子们活动所需的天然材料,容易搜集,并且不用投入大量资金;各类游戏来源于民间,生活气息浓郁,易学易做。例如,教具可以利用农村大量存在稻草、秸秆等自然资源,玩具则可以聘请当地工匠制作原汁原味、纯天然的跷跷板、滑板等等,还有自然天成的沙堆等。这些乡土资源的使用,既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感情,又节省了资金。

第三,农村幼儿园师资可以由公办教师、退休教师、中小学兼职老师、志愿者、卫生工作者、个别家长等多方面组成。园长、骨干教师等骨干力量仍然由上级骨干示范幼儿园派出, 骨干示范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到乡镇幼儿园从事一段时间教学。 这种多渠道使用师资力量,既有核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又有辅助教学量,它保证了师资有一定流动性和稳定性,又解决了当地编制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第四,开发符合农村实际的幼教资源。目前农村幼儿园使用的教材都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 其结果是幼儿从小只羡慕城市生活中车子、房子,而对大自然中的美好东西却视而不见。因此,国家应提倡各地组织编写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村学前教育教材, 避免过度小学化的倾向。山东省寿光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优势, 推进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乡土化,总结出了“八个一活动”(一团毛线、一个皮球、一根跳绳、一个沙包、一根皮筋、一张纸、一团泥和一个环)和“一物多玩法”(一堆沙子,孩子们可以挖地道、造河渠、筑城堡,还能筛沙子、运沙子,淘宝贝、印花瓣;一个简单的竹梯,孩子们可以做双脚、单脚跳,走平衡,抬花轿,攀高峰等游戏)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和办园理念上走出了一条以乡土价值为本位的特色发展之路[5]。

第五,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学前教育质量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而目前农村幼儿园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这种状况并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关于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意见,为各地幼儿园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过度商业化、随意化。

上一篇:电子设计竞赛及生物医学系学生能力培育 下一篇:软交换技术对电力通信启发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