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引导

时间:2022-09-08 07:56:09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122-02

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活动,这样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幼儿虽然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却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现有的水平因材施教,在区域活动中适时地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

每一次区域活动前教师都要明确本次区域活动或本周区域活动自己要重点关注和观察的区域是哪几个,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哪些,要重点观察哪些幼儿,教师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而做,这样教师才会进入较好的观察状况。

1.观察投放的材料是否具有实效性

区域游戏时,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幼儿在对材料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如数学区中成品的操作材料,幼儿经过几次操作后就失去了兴趣,不愿再去操作。在区域游戏时,我们老师就要观察提供的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2.观察投放的材料是否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在区域游戏时,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必须考虑其操作性。因为一些操作性不强的材料往往就是失去了它的意义。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了放大镜。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挺新鲜的,可没过两分钟就觉得没意思,不想玩了。接下来这边转转那边转转,还要搞点小破坏。这样一来使原本有序的活动也无序了。观察后教师在下次科学区就要进行调整,要投放操作性强一点的材料。

3.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是否具有积极性

有的区域幼儿玩过了还想玩,有的区域幼儿玩得兴致很少。这时教师就要不断观察,分析原因。经过观察后我们了解到:活动材料老是这么几样调动不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根据幼儿游戏的进展,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不能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也不能一直放着这么几样不换。因为这样导致幼儿的参与意识不高,满足不了他们的兴趣。材料的投放要及时更新。在区域的创设时我们也不能着重布置哪一个区而忽略了哪个区;在对新材料的投放时教师不能悄悄地放进区域中,应该告诉幼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你们可以去尝试玩玩。这样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会尝试玩老师提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新的东西,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二、采用有效指导策略,有效推动活动开展,鼓励幼儿探索发现

1.区域游戏中教师的参与身份

在区域游戏开展中,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和指导区域游戏活动。要支持幼儿的大胆设想,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合作和帮助,引导幼儿探知事物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联想思维和创造思维。如:在科学探索区中,当幼儿忽略某些现象时,教师以参与合作的身份暗示、引导幼儿关注被忽略的现象,深入探究为什么,怎么办,还有别的办法吗,能做得同别的小朋友和老师都不一样吗。利用这种不断激疑的方法,引导幼儿的创造欲望和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2.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用语

在区域游戏活动指导时,老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操作情况,对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对其做出总结和升华。如:在语言区的排序讲述中,孩子没有按照常规的摆法进行。那老师就不应该指责批评他,你不可以这样排。老师可以说:“你是这样排,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说不定孩子就编出一个不同情节的故事;建构区中,幼儿可能摆出创造性的“怪异”物品,教师及时引导他“说说这是什么?它有什么先进的功能?还可以怎么变?”在保护幼儿创造愿望的同时,能有效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3.区域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

(1)学会等待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适时促进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如: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我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

上一篇:生活化视阈下的数学教改路径 下一篇:如何把爱国爱乡情怀融入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