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9-08 04:14:06

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探索与研究

摘 要:双项目式教学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并以教学项目体现,选择工程项目为实训内容,通过教师团队的联合教学,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与目标实习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以暖通空调专业为例,阐述了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实施策略,并分析了其成效。

关键词:双项目式教学;综合训练;暖通空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52-03

近些年来,高校工科专业的多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与讨论的热点问题。各高校招生人数增加,但实践教学资源不断紧缩,导致工科毕业生理论知识系统性掌握不强,而且存在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社会要求脱轨的现象[1],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工科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差,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这也说明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课程综合训练与实践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现阶段工科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2]。

目前,各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探索多元化的教学及实践方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单科的课程设计;(2)教学实习或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3)暑期专业实习。这些教学环节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尤其各专业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了自己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但不同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不一样,培养方案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就体现在学生对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工科本科生更应该注重于多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工科类课程教改总的趋势是考虑社会上对各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结合专业课程设置,采用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多课程有机组合方式,从而构建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多课程综合训练,保证学生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3-4],实训内容也以工程实际项目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多课程综合训练。

一、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的内涵

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是学生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工程实际项目展开,以工程实际项目为实训内容,将各专业课间的知识体系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将课程间的训练有机联系起来。多课程综合训练按照教学时间要求,先后以课程设计和实习方式完成。这种多课程综合训练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5]。

二、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的

特点及实施

双项目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将项目贯穿于单个课程,更不是在单科课程中引进工程项目内容,而是将课程间的内容有机结合,以项目教学划分,并且以完成工程实际项目所需的知识为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和实习,将课程间综合训练联系起来。下面以暖通空调专业为例,阐述项目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的特点。

(一)注重课程间实践教学知识点的融合

暖通空调专业课程设计服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规律,只有将其组成课程有机联系起来,贯通一气,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它,对于单门课程的部分知识,只有将其放到整个体系之中,在同其他部分的相互关联中才能正确地理解。暖通空调专业的专业课程很多,主要有“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工业通风”“工业供热与管道工程学”“建筑安装预算”“锅炉与锅炉房设备”等,这些课程一般都配以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训练。采用双项目式教学,先将这些课程内容梳理好,做好知识衔接,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所用知识来安排教学的综合训练内容,并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大纲,做到各有侧重、不重复、不遗漏、不单调、不孤立。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前后课程综合训练的时间和训练内容的衔接。我们将专业课分为两大模块来选择工程实际题目。第一模块为供热模块,包括“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工业供热与管道工程学”“供热工程”“建筑安装预算”,选择住宅或企业厂房小区类作为实训内容,从供热的热源、供热的管网到末端设备,实训内容都有涉及。第二模块为供冷模块,包括“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工业通风”“建筑安装预算”,此模块侧重供冷,内容包含冷冻站到冷量的传递、室内通风及室内末端设备。每个模块对应相应的课程设计训练,实习时也按模块内容组织实习,经过这两个模块的实训,学生对暖通空调的系统掌握得很牢固。

(二)加强教师指导团队建设

课程间综合训练教学采用团队授课法。所谓团队授课法,就是由多位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特点,选择自己擅长的章节或专题,通过指导不同的课程设计、课程试验来进行综合课程间的强化教学。团队授课法解决了部分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同教师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解读专业知识,辅以教师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实践,使得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较大程度的改善[6]。团队授课法集合了众多的教学资源,而优秀教师团队的存在是这个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是双项目式教学课程训练的主导者,教师通过精心选题,细心指导,认真批改,科学考核才能显示课程训练的效果。多课程训练团队授课是教师间的合作,建立教师指导团队是前提,必须打破固定教师固定课程的局面[7],教师团队结构必须合理,人数根据教师情况和课程门数而定,定期开展集中备课,相互交流。

(三)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的关键

1.项目的选择。双项目式教学多课程综合训练的重点是选好设计题目,每门课编制详细的计划指导书。多课程综合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课程设计间的联系,课程设计采用工程实际项目,每个项目分成不同的课程设计子项,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课程设计题目要充分体现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难度适中。工程实际项目根据学生人数平行设计几组,学生分组完成,每组人数8―10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避免相互抄袭的现象。课程设计案例项目选择宜以建筑面积为5000m2左右,室外管网设计应根据情况调整,尽量选择常见的系统进行练习。实习项目选择根据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对应模块安排内容。

2.专业软件的应用。暖通空调工程,专业软件很多,有负荷计算、绘图、安装工程预算、能耗模拟及冷热源方案比较选择等,覆盖全,功能强大。综合实训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是要学生学会应用专业软件。专业软件基本提供学习试用版,这给学生软件应用提供了很大方便,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掌握专业软件的使用。教师在平时讲授和练习时,要有意识去引导学生既掌握专业软件编制的原理,又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例如“空气调节”中冷负荷计算,要求学生利用教材附带表格,完整手算一道题。再将作业题用常见冷负荷计算软件算一遍,并比较下结果。经过训练,学生在课程综合实训时,基本能应用软件进行相关设计计算。教师在授课期间提前布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把握好时间节点,这样使学生平时的学习系统性强,效果显著。

3.专业规范的学习与应用。暖通空调专业课程教材更新较慢,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迅速,暖通空调工程注册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掌握应用本专业的相应的规范,规范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所以多课程综合训练的知识要包含相应的规范内容,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完成各项训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同时跟社会需求接轨。

近年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施行,要求本科人才培养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有机衔接[8]。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拓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必要的暖通专业规范必须引进到教学内容中,教学时将专业规范内容拓展融合到教学中,课程实训按照专业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养。

4.成绩评价。科学的成绩考核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督促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双项目式多课程综合训练评价,最有效的是采取汇报和答辩方式。课程设计汇报,可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个融会贯通的过程,答辩让他们理解专业的应用,更深更广地拓展专业知识。如果实训时间不允许采取汇报和答辩方式,教师也应该当面批改实训内容,及时指出实训中的不妥之处。成绩评价内容主要看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拘泥于课本,不局限于常规做法,但不能违反规范,鼓励合理的创新。

5.多元化学习模式。双项目式多课程间综合实训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很广,软件应用复杂,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随着网络学习的兴起以及微课的推广,学生课后可进行自主网络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专业软件的应用教学视频,初步掌握专业软件的基本应用。二是一些专业知识的微课,微课强调某个知识点的视频教学,短小精悍,学习目的明确。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配合教师的指导,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三是专业资料的查阅,例如各种规范、施工方法和一些专业期刊文献。网络学习可以线下线上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多课程综合实训实践在学校里集中体现在课程设计上,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时将根据综合实训内容,进行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拟订实习计划和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用心体会,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让学生成为实训项目的主体。实习教学是课内项目教学的延伸,学生是完成的主导者,利用实习的优势,优化实践项目实训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效果

通过两届学生试点教学,学生对涉及的几门专业课专业知识掌握牢靠,对专业规范做到熟知并应用,对专业基本软件如负荷计算、专业绘图、预算软件做到基本掌握,专业知识学习连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他们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015年对已毕业的学生(从事暖通行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22人,其中安装单位的12人,设备营销及技术支持的6人,设计单位及节能的4人。反馈回来的信息如下:通过双项目式多课程综合实训,100%的调查者认为专业知识掌握系统化,增强了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能力;70%的调查者认为对很快适应岗位有很大帮助;65%的调查者认为对专业软件和专业规范的使用帮助很大。从调查情况来看,采用双项目式教学多课程间综合实训教学效果良好。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双项目式教学多课程间综合训练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引入项目的概念,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条理清晰,对专业课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强。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知识掌握系统化有利于创新,尤其在热回收利用方面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最近几年本科生在大学生创新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申请并完成本科生创新若干项。

双项目式教学以课程设计、实习等教学途径,构建专业多课程间综合实训,立足于专业的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教师独立教学导致的诸多不足;帮助学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同时与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推广至工科类专业。

该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专业知识掌握系统,尤其对暖通空调的系统掌握较透彻,但对空调设备的掌握停留在选型和应用上,忽略了空调设备的构造及制造,毕业生对新设备的研发能力较弱,这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刘学军.建筑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研究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

[2]倪龙,姚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 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4).

[3]刘基宏,王鸿博.基于案例融合的手段构建纺织多课程 联合教学体系[J].大学教育,2013,(3).

[4]吕萍,慕芬芳.基于项目的多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和实践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5]汪建丰,沈月娣,孙和平.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

[6]倪九派,刘蕾,魏朝富.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团队授课 法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

[7]刘绍清,王林燕,陈文.基于教师团队多课程融合教学实 践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0).

[8]李永安,沈恒根.基于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制度的建筑 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安徽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上一篇: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下一篇:太阳终会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