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安横江葡萄病虫害的防治

时间:2022-09-08 02:16:22

浅析吉安横江葡萄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吉安横江葡萄病虫害情况,提出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措施,并对各种病虫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具体防治措施。

关键词:横江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

1 吉安横江葡萄种植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

1.1 侵染性病害。

主要包括黑痘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霜霉病等病害。

1.2 虫害。

包括金龟子、透翅蛾和天蛾等昆虫。

2 葡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1 防治原则。

对于吉安横江葡萄种植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我们应该在种植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栽培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科学进行化学防治。

2.2 植物检疫。

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植物检疫制度严格执行检疫流程,禁止调入有检疫性病虫害的葡萄枝条及苗木。

2.3 农业栽培防治。

葡萄种植人员要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即在果实采收后,及时以深埋或烧毁的方式清除病虫果、残次果;冬季结合冬剪,剪除病残果、病虫枯枝,清扫残枝落叶集中烧毁;雨季加强清沟排水工作,采用果穗套袋等措施;加强夏季枝梢管理,避免树冠过度郁蔽,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摘除病果,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安装杀虫灯等设施防治害虫。

2.4 生物防治。

充分保护和利用各种害虫的天敌,推广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虫治虫,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2.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在冬季清园后,全园喷布3波美度~5波美度石硫合剂,早春萌芽前再喷一次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0%必备200倍液,杀灭越冬病虫。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我们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要求使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无“三证”的农药。

3 葡萄种植中出现的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3.1 防治原则。

葡萄种植人员应以预防为主,在病害防治关键时期及初感染时,及时喷药,把病害扑灭在萌发状态。

3.2 黑痘病(俗名鸟眼病)

3.2.1 为害部位。

此病主要为害嫩叶、嫩梢、花序、幼果、卷须等绿色幼嫩组织。

3.2.2 症状。

开始阶段,叶面会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后期叶面会开裂破碎穿孔;嫩梢发生褐色梭形小病斑;幼果的果面出现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斑,病斑周边呈紫褐色,中心呈灰白色,稍凹陷,形状很像鸟眼。

3.2.3 发病条件。

此病多发于温暖多湿环境,发病适温为25摄氏度左右,如果温度超过30摄氏度,病症就会受到抑制。

3.2.4 药剂防治。

(1)防治时期。

春季萌芽后展叶2~3片时、花蕾期、谢花后2~3天和幼果期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时期。

(2)药剂及浓度。

对付此种病害,可采用75%百菌清75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2000倍液等,注意交替轮换使用。

3.3 灰霉病(穗腐病)

3.3.1 为害部位。

此病主要为害花穗、幼果及成熟期果实。

3.3.2 症状。

开始发病时,花穗的花冠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暗褐色软腐,表面密生鼠灰色霉层。

3.3.3 发病条件。

此病多发于温暖多湿环境,发病适温为15摄氏度~28摄氏度,适宜相对湿度为92%以上,如果花果表面存在自由水的时间太长,会增加发病机率。

3.3.4 药剂防治。

(1)防治时期。

花序分离期至开花前、谢花后2~5天和果实转色初期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时期。

(2)药剂及浓度。

对付此种病害,可采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40%灰卡1000倍液,或30%灰霉一号900倍液,或50%农利灵1200倍液等,宜交替使用。这些药物也可兼治穗轴褐枯病。

3.4 穗轴褐枯病。

3.4.1 为害部位。

此病主要侵害花穗的嫩轴。

3.4.2 症状。

花穗轴出现水渍状病斑,之后花穗轴的一段变褐腐烂坏死。当病斑环绕花穗轴一周时,其上面的花蕾、幼果会随之萎蔫、干枯和脱落。

3.4.3 发病条件。

如果开花前后出现低温多雨的天气,比较容易诱发此病。

3.4.4 药剂防治。

(1)防治时期。

花序分离期至开花前、谢花后2天~5天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2)药剂及浓度。

对付此种病害,可采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40%灰卡1000倍液,或14.5%多效灵800倍~1000倍液等。

3.5 白腐病。

3.5.1 为害部位。

此病主要为害果梗、果穗轴、幼果和成熟果。

3.5.2 症状。

发病初期,在穗轴和小果梗上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并向果梗、果粒基部蔓延,渐变为淡褐色软腐,然后全果粒变褐腐烂,病果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受到震动时,病果粒极易脱落。

3.5.3 发病条件。

此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环境,如植物体存在伤口,更易诱发此病。发病适温为25摄氏度~34摄氏度,湿度为92%以上。多雨年份和通风光照不良的果园容易诱发此病,篱架比棚架容易诱发此病。

3.5.4 药剂防治。

(1)防治时期。

谢花坐果后至成熟初期,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时期,应每隔10天~15天喷一次药。

(2)药剂及浓度。

对付此种病害,可采用50%福美双700倍液,或12.5%禾果利2000倍~2500倍液,或78%科博700倍液,或50%退菌特1200倍液等。这些药物也可兼治炭疽病。

3.6 炭疽病(又名晚腐病)

3.6.1 为害部位。

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

3.6.2 症状。

初发病时,果面产生针头大小的水渍状褐色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凹陷,长出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斑会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变软腐烂,后干缩成为僵果,最后脱落。

3.6.3 发病条件。

此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环境,发病适温为28摄氏度~32摄氏度。如果架面枝蔓密布、通风光照条件不良,容易诱发此病;另外,如果树势弱,留果量过多,架面积小,抗病力下降,也容易诱发此病。

3.6.4 药剂防治。

(1)防治时期。

谢花坐果后至成熟初期,为防治此病的关键时期,应每隔10天~15天喷一次药。

(2)药剂及浓度。

对付此种病害,可采用45%施保克1000倍液,或4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60%炭疽灵700倍液,或12.5%禾果利2000倍~2500倍液,或80%喷克800倍液,或50%退菌特1200倍液等,注意交替使用。

3.7 霜霉病。

3.7.1 为害部位。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幼果。

3.7.2 症状。

初发病时叶面为半透明油渍状病斑,后扩展为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叶背面产生灰白色霜状霉层(孢子束),最后病叶失水枯焦并早期落叶。

3.7.3 发病条件。

此病多发于冷凉多湿环境,侵染适温为16摄氏度~24摄氏度,初夏和秋季阴雨连绵,易造成此病害流行。

3.7.4 药剂防治。

(1)防治时期。

5月上旬至6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

(2)药剂及浓度。

对付此种病害,可采用25%甲霜灵(瑞毒霉)800倍~1000倍液,或烯酰吗啉(安克)1500倍~2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800倍液,或80%喷克800倍液,或80%必备400倍~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等。

4 葡萄种植中出现的主要虫害的防治

4.1 金龟子。

金龟子为害葡萄主要是以成虫咬食叶片和嫩梢。防治金龟子的方法是在4月~6月上旬,傍晚喷药防治。使用的药剂包括10%歼灭2500倍液、敌敌畏800倍液、2.5%敌杀死2000倍液和90%敌百虫1000倍液等。也可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4.2 透翅蛾。

透翅蛾为害葡萄主要是以幼虫蛀食为害枝蔓。防治透翅蛾的方法是在开花前成虫羽化期和谢花后幼虫孵化盛期,进行喷药防治,使用药剂与防治金龟子的药剂相同。另外,在5月下旬至6月,要检查嫩梢头,如发现萎蔫嫩梢或枝梢上有出粪孔,应及时剪除枝梢,捕杀幼虫。

4.3 天蛾。

天蛾为害葡萄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天蛾食量大,可将叶片吃光。防治天蛾的方法是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喷药防治,使用药剂与防治金龟子的药剂相同,也可人工捕杀幼虫。

参考文献

[1] 刘永忠,李华,黄正银. 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初探[J]. 农技服务,2009(02).

[2] 刘士莉,王永利. 葡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 落叶果树,2006(03).

[3] 蒋滨,范长青,何涛. 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J]. 四川农业科技,2003(05).

上一篇:巴里坤县春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