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县春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4-04 01:02:31

巴里坤县春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摘要:通过田间肥效试验,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体系;构建作物施肥模型,选出最佳施肥方案,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春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巴里坤县

巴里坤县从2007年开始严格按照农业部统一印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在不同肥力水平区域安排了春小麦田间肥效试验,五年来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各项试验。本研究旨在建立春小麦施肥指标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方案包括3因素即氮(N)、磷(P2O5)、钾(K2O),4水平(0、1、2、3),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为2水平的0.5倍,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共14个处理。各处理不设重复。氮(N)四水平分别为0、12、24、36,(P2O5)四水平分别为0、8、16、24,钾(K2O)四水平分别为0、4、8、12。氮素选用尿素、磷肥选用过磷酸钙、钾肥选用硫酸钾。

2 结果与分析

2.1 函数拟合情况。

从“3414”试验拟合的氮、磷、钾的三元二次方程和氮、磷、钾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出,三元二次方程拟合成功率比较高,F值大于0.05,氮磷钾的施肥量与产量成显著的相关性;全县春小麦氮、磷、钾三元二次方程为Y=168.55+13.452N+22.947P+27.096K-0.691NP+1.905NK-3.017PK+0.341N2-0.2268P2-2.986K2。(见表1)

表1 春小麦“3414”试验方程

2.2 最高产量与最佳产量施肥量。

全县高、中、低肥力水平下春小麦最高产量和最佳产量施肥量见表2。

表2 巴里坤县春小麦不同肥力水平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产量施肥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巴里坤县春小麦最高产量氮磷钾每667m2施肥量为14.57千克、11.32千克、2.47千克;最佳产量氮磷钾每667㎡的施肥量为13.13千克、8.16千克、3.04千克。

3 相关参数

3.1 百千克养分吸收量。

巴里坤县春小麦百千克产量所需的养分吸收量(全肥区)为:N为3.41千克、P2O5为0.37千克、K2O为0.07千克。全肥区吸收养分量最高,即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量最大。

3.2 土壤的供肥量。

在高水平肥力条件下,土壤的平均供氮、磷、钾量分别为7.18千克、0.78千克、0.13千克,中水平肥力条件下,土壤的平均供氮、磷、钾量分别为4.85千克、0.55千克、0.1千克,低水平肥力条件下,土壤的平均供氮、磷、钾量分别为5.97千克、0.64千克、0.13千克。

3.3 肥料利用率。

根据计算得出春小麦肥料当季利用率为:氮为49.99%、磷为9.8%、钾为14.54%,氮肥>钾肥>磷肥。

3.4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通过对缺素区作物养分吸收量与土壤养分测定值的分析,得出不同作物、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不同:在小麦生产中,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氮、磷、钾分别为5.43、1.09和0.24。

4 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土壤速效磷分级指标建立。

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建立了土壤有效磷养分测试值与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y=0.013㏑x+0.872(R2=0.002)。通过对建立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式及试验计算得到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结合专家经验,基于土壤有效磷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见表9。

表9 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及小麦施肥推荐量

4.2 土壤速效钾分级指标建立。

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建立了土壤速效钾养分测试值与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y=0.076㏑x+0.438(R2=0.108)。通过对建立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式及试验计算得到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结合专家经验,基于土壤速效钾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见表10。

表10 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及小麦施肥推荐量

4.3 土壤氮肥的施肥指标。

根据“3414”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建立氮肥用量与小麦产量之间的效应方程,获得每个试验点的最佳施氮量。根据多点试验汇总结果,结合专家经验,推荐基于不同产量不同区域水平下的小麦氮肥施用量。见表11。

表11 巴里坤县春小麦氮肥推荐用量(kg/667m2)

上一篇:蜀葵的种植及其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浅析吉安横江葡萄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