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海外孩子学习华语的兴趣

时间:2022-09-08 01:56:41

浅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海外孩子学习华语的兴趣

摘 要:海外华文教育方兴未艾,学华语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共识,但海外的孩子学习华语有兴趣吗?笔者结合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亲身体会,从中国儿童舞舞蹈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海外孩子学习华语的兴趣。

关键词:舞蹈教学 兴趣 华语学习 华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印华三语国民学校进行华文支教工作一年,担任小学低年级中国儿童舞舞蹈教学、幼稚园华语唱游教学、幼儿园华语课程设置及幼儿园华语教师培训、小学部分班级华语教学等工作。在印尼支教工作时间虽不长,但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规范标准的华语教育的那种急切心情、孩子们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睛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当地华人老前辈的生活虽说已融入印尼社会,但对祖国念念不忘,对祖国眷恋的深厚感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同时我们也看到和听到关于学前孩子要不要进行汉字书写、孩子书写的握笔姿势不正确怎么办、汉字的偏旁部首什么时候开始教等问题的讨论,我们在思考:就华语教学来说,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只是标准的汉语语音、正确的书写笔画等单纯性的汉语言知识吗?孩子们对学习这些单纯性的汉语言知识有兴趣吗?

在为迎接印华学校建校四周年庆祝活动时,我给小学二年级学生编排了两个舞蹈:《喜庆的日子》和《健康歌》,演出非常成功,尤其是《喜庆的日子》这个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风格的舞蹈反响很好,当时一位资深的华人老前辈用很浅白的语言说:“很好,我们的孩子很需要这样的教育啊。一看就是中华民族风格的,不像这里有的舞蹈演出,放的是中国曲子,穿的是中国民族服装,可跳的却是西洋舞的感觉。”他的话给了我们答案:我们教给孩子的不单单是单纯性的汉语言知识,还要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中华文化的教育培养孩子们学习华语的兴趣和感情,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华文教育。

二、开展中华文化教育能较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

立国之本,首重文化,文化之始,端赖教育,文化教育的产生,首推学校。印尼华文教育禁令解除后,华文的学习蓬勃兴起,一批华人老前辈以及有识之士在竭尽全力开办华语补习班或三语国民学校,使断层的华文教育后续有人。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学习华语有兴趣吗?就我所工作的印华学校的学生来说,既有华裔儿童,也有不少友族的孩子或来自其他国家的孩子。华裔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一般都对中华文化有一点感性认识和本能的好奇,他们对华语易产生本能的心理认同,但是这种朴素的认同并不足以构成学习华语的根本动力。华裔孩子尚且如此,友族的孩子更难说有根本的动力了,毕竟要孩子将华语作为一种工具的意识是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具备的。虽说华文教育在印尼蓬勃发展,但华文的学习纳入印尼主流教育系统之内还是刚起步,故还不能对学生形成学习上的压力。印尼语是字母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包括音、义、形的学习,两种语言文字截然不同,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客观上已经存在困难了,加上孩子们在学习华语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语言和社会环境,这就更使孩子觉得难而又难。

“读、写、抄、默”这些方法是学习语言必要的形式,但在华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如果让孩子感到学华语就是读、写、抄、默、造句等单一枯燥的形式,天玩的孩子看见华语老师进课堂就会说:“怎么又是华语课”。这说明孩子对学习中文已产生厌倦感,学习华语仅出于对祖辈父辈要求的“被动遵从”了。在这种缺乏根本动力、没有学习压力、学习内容与母语存在很大差别、学习过程中又存在厌倦感,完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孩子们能学好华语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何激发并提高孩子们学习华语的兴趣呢?华文教育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要借助中华文化课的吸引力,激发孩子学习华语的兴趣。

中华文化课既可采取课程的形式安排,也可用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如唱歌、舞蹈、书法、绘画、剪纸、诗词朗诵等各类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中华文化兴趣小组,都能帮助孩子对汉语言和中华文化有一点认识和了解,使其产生一些兴趣和感情,调动其学习华语的积极性。在印华学校,小学1~3年级的舞蹈课是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的,每周一节,同时也有舞蹈兴趣小组。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谈谈在舞蹈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孩子们学习华语的兴趣,更有效地开展华文教育。

三、在舞蹈教学的形式上要注重汉语言的学习

众所周知,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舞蹈课堂学习的环境,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华语的全语言环境,通过肢体语言,使他们对华语有切实的感受。

1.每学一个舞蹈动作,要求学生大声跟读动作名称,如低头、抬头、叉腰、脚跟脚尖跑跑跑等,动作和语言连接在一起,学生很容易明白所说的词语的意思。

2.用形象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动作的顺序,如用“抱起一个大西瓜,举起一个大西瓜,切开一半,分给你,再切一半,分给他,我们乐哈哈”帮助学生记忆一到七位手的顺序,同时让学生跟着老师大声念, 经过多次反复的舞蹈练习,多次的跟念儿歌,学生自然就会模仿老师轻松地念熟这首儿歌,华语的学习就通过这种自然的途径渗透给学生。

3.舞蹈练习的音乐尽量选旋律优美且带有歌词,并且歌词反复出现的华语歌曲,使学生对歌词内容记忆深刻。如在一组合练习中,选用了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3/4拍子歌曲作为舞蹈练习音乐,歌词是这样的:“我听见风儿在呼呼吹,我听见风儿在呼呼吹,我听见风儿在呼呼吹,今天是多么美好。”练习之前,先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然后在舞蹈组合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有一次,组合练习音乐刚停,一年级A班的一个女孩说:“老师,很美。”这样孩子不但理解了歌词的意思,还感受到了美。

4.通过建立舞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文明有礼、遵章有序的习惯。进入舞蹈课室前,要求学生将脱下来的鞋子整齐摆放在课室外面的鞋架上,合着音乐节奏跳着老师指定的儿童舞步伐,边跳边进入课室;分组表演时,表演结束后“演员”要向观众敬礼,“观众”看完表演要鼓掌;舞蹈课结束后让学生跳着儿童舞步伐出课室;从舞蹈室回到本班课室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上楼梯,要安静,不吵不闹也不跑”。

四、在舞蹈教学的内容上要选取带有中华民族浓郁风格的素材

如果说在舞蹈教学的形式上要注重汉语言的学习,那么在舞蹈教学的内容上则要选取带有中华民族浓郁风格的素材。就拿前面所说的舞蹈《喜庆的日子》来说吧,采用的舞蹈音乐是选自中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所作的《春节组曲》中的《春节序曲》。《春节序曲》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器乐曲,是器乐曲中的精品,这首乐曲优美、明快、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传统节日中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情景。舞蹈动作则选取了汉族秧歌的动作素材,服装道具是秧歌服、红绸带以及八角巾。这个舞蹈是专为印华校庆四周年而排练的,所以我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水平、儿童舞蹈的特点、校庆气氛的要求以及音乐的特点做了以下设计:

舞蹈开始部分:两个孩子高举红稠带跑出来后,一群孩子手持八角巾出场,跳起动作幅度较大的上甩巾动作,表现校庆热烈欢快的气氛。

舞蹈第一部分: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设计了两个主干动作,通过队形变化、舞台调度等来表现孩子天真活泼、载歌载舞欢庆自己学校生日的场面。

舞蹈第二部分:音乐旋律优美,采用两个孩子配乐朗诵,一群孩子舞动红绸带和八角巾做背景,表达了孩子们对自己学校的赞美与颂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舞蹈结束部分:还是采用大幅度上甩巾的动作,在热烈欢腾的高潮中结束。

舞蹈从排练到演出,孩子一直保持高涨的情绪,排练的那段日子,孩子一看见舞蹈老师,就问:“老师,是不是要跳舞?”得到肯定的答案后,都雀跃欢呼。演出结束后,有家长问下学期的舞蹈训练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孩子要参加。这说明舞蹈这种文化课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华语的兴趣,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五、结语

目前海外大多数孩子学华语的目的只是希望能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对中华文化了解不多,至多也是一些表面的、常识性的了解,还谈不上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切合孩子们实际年龄特点的中华文化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希望海外华裔孩子能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生存于当地,造福于当地。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上一篇:构建个性化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试析现代五项中重剑冲刺技术的特点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