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自救,告别“下班沉默症”

时间:2022-09-08 12:35:33

成功自救,告别“下班沉默症”

其实,外面的风景一直都很美丽,是我们自己凉了那颗会欣赏的心灵。

那天,一个策划方案终于完成,而时针刚好走到了17∶30,终于下班了。半个小时的行程,将我从那个灰色的高级写字楼送到了小小的家,填塞在身心每一个角落的紧张与不安顿时烟消云散。我来不及换鞋,便栽倒在沙发上,没有了一丝力气。

屋里没有传来妻子小丽的问候,也没有尾随而至的淡淡茶香。我发现茶几上有一张字条:“老公,我们还是互相冷静一下。这个家,那么寒冷,那么沉默。我需要分享你的快乐,也希望分担你的忧伤,但你总是忽视我的存在。我去朋友家住几天,等你想好了就给我打电话。”

看完字条,我愣住了,随即一头跌回到沙发上。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回家真的很少说话,有时是心情不好,不愿意开口;有时有说话的欲望,但疲惫与劳累让我无法开口。

我自从2011年下半年从广告部调入专题部后,压力便排山倒海般涌来。领导是从别的部门调任过来的,对员工特别严格,常常还带着个人情绪色彩去看待员工。面对客户,我还得赔着笑脸,反复和他们沟通,试图更深层次地了解客户的心理预期和需求。很多时候,我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窗外的万千繁华,却总有一种无法寻找到归宿的感觉。深深的疲惫与失落盘旋在心头,我转身面对客户,却还得将笑脸重新挂上脸庞。

回到家,我变得不再爱说话。面对小丽的问候与关心,我也懒得开口。我固执地以为,小丽是理解我的沉默的。哪曾想,她把我的沉默当成了对她的冷落。我想好了,我要第一时间将小丽接回来,我不能让她在外面忍受无助与焦虑。我要对她解释清楚。

那一晚,我们有了少有的开诚布公。我对小丽说起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焦虑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我说,在有限的八小时里,我不敢懈怠。说到最后,我竟然有想哭的冲动。小丽拍拍我的背,直怨我为何不早些跟她说这些,害得她以为我嫌弃她了。几次面对我的冷漠与麻木,她都躲在卫生间偷偷哭泣。我对小丽保证,一定想办法改善这种状态,让久违的温情回到我们的生活,将每一天都过成崭新的日子。

每天上班,当我感到累了的时候,小丽的电话就会打过来,提醒我多站起来运动筋骨,不要总是坐在电脑前。有时,她会将好玩的笑话讲给我听。有时,她怕电话打扰我的思路,就用短信的方式发给我。我经常看到她的短信,“扑哧”乐了。

我的朋友很多,却总是因为疲于奔命在工作中,和那些美好的友情都有了距离。于是,我又开始和朋友们取得了联系,周末,我们一起去喝茶,叙叙旧,道出各自的酸甜苦辣。以前我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工作绞尽脑汁,现在心灵和大脑得到休息,工作似乎更加得心应手了。

小丽大学是学中文的,文字功底扎实,我开始向她求助,将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说给她听,倾听她的意见。她常常给我一些良好的建议,最近的几个文案思路都是小丽提供的。

回到家中,我再也不会有从前那种无话可说的感觉,有温暖的关怀,有解乏的清茶,有妻子细心的叮咛。回家,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我们商量好,利用“十一”长假,邀上几个朋友去周边景点自驾游玩一番。

很多人都说我变了,变得开朗幽默,10多年前的小伙子又回来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沉重,把心情搞得那么沉闷?其实,外面的风景一直都很美丽,是我们自己凉了那颗会欣赏的心灵。

链接: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显示:83.1%的受访者有“下班沉默症”,63%的人担心“下班沉默症”让人对生活失去热情。从事助人工作的如老师、医生、护士和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如程序员、设计师、工程师的人群更容易有“下班沉默症”。

上一篇:“兔子”文化新时代 下一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