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提高

时间:2022-09-07 11:55:43

也谈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提高

一、反思作业现状

1. “作业,怎一个苦字了得”。在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内心中最深的感受就是:做学生太辛苦了!当然,做学生的“苦”,就苦在作业的“多”和“累”上。单以语文作业为例,每个学期学生要做的作业,包括生字词的抄写、默写,句子、古诗的抄写、背诵、默写,课文的背诵,阅读练习,写作文。有些老师还会让学生另外用一本笔记本,又是练笔又是摘抄积累?这仅是一科语文作业而已。作业——让学生“怎一个苦字了得”!

2. “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些教师在“减负”的压力下,学生的作业量是减少了,但是作业的模式却依旧。目标要求不够明确,作业对课文的针对性不强,机械练习太多,学生实际收益却并不多,长此以往,反而扼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时,作业——真的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二、设定恰当目标

面临的现状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究竟想要通过作业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追求考试高分?不是。我们是想通过作业这个载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这个思想作指导,我们就要明确语文作业训练的目标。我们可以就学生的发展目标设定为三个层次,即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三个目标互为递进又互相交叉。

三、优化设计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科应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

1. 凸显年段目标。例如,三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中的一些作业,目标都重点集中在检查字词以及熟悉课文内容上,对语段能力训练并没能体现出来。因此,布置作业要考虑作业是否能体现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如,针对《北大荒的秋天》,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采用总分的构段结构,通过对大豆、高粱、榛树等具体描写,运用了打比方、拟人手法,写出了原野热闹非凡。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来写写校园一角。

2. 努力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从而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这样的情境类作业,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积极心态,而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如,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和《九寨沟》时,可以让学生扮小记者或小导游来介绍景点风光,学生不仅喜闻,更是乐见。还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四、创新作业形式

1. 增添趣味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首先我们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让作业本身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如,组织学生举行“我为笑脸添鼻子”、“如何让鸡蛋从三楼掉下而不会摔破”等活动,而后布置学生写一个片断。由于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了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且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做起这个作业来就跃跃欲试,得心应手。

2. 增加实践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在实践中去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指导学生成立调查小组,去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然后为自己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打出形象生动的广告;学习记者是如何采访的,成立“小记者团”,去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大人们是如何进行一天的工作的,从而感受他们工作的辛苦。

3. 增强自主性。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也可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如,在教学《九寨沟》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家庭作业,第二天,孩子们开心,交来各种作业:喜欢书法的孩子将课文段落变成了书法作品;喜欢查资料的孩子收集了有关九寨沟的知识和图片,喜欢画画的孩子将课文里描写的一些景物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图画……

上一篇:动作示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运用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