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比较分析

时间:2022-09-07 11:32:03

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本文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主体组成的系统整体的相互协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确立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测度方法。利用五个城市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历史统计数据,测算了2009年这些城市的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产学研创新系统整体处于比较协调状态(协调度在0.8左右),天津、重庆和西安产学研创新系统整体发展水平不协调(协调度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系统 协调度评价 比较研究

引言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大主体与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内外部环境的推动,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市场开发、咨询服务等社会经济活动,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目标(周静珍、万玉刚等,2005)。其中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来源,为合作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企业是创新的载体;政府为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中介服务机构是推动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鲍晓华,2001)。与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关的研究领域包括产学研合作种类模式研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管理问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利益分配问题,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和成效的研究以及如何评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效等。

本文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主体组成的系统整体的相互协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发展是指各个子系统在开放条件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演化发展,为实现共同目标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过程,并且形成决定这种状态和过程的内在稳定的运行机制(苗红、郭捷、幕静,2007)。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西安五个城市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区域决策者制定相关发展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产学研创新系统各子系统的划分

从狭义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来说,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建立是将各个组成元素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根据各个组成元素在产学研创新系统中实现的不同功能,可以将产学研创新系统划分为产业子系统、高等教育子系统和科研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等要素在包括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目标。

(一)产业子系统

产业子系统主要由区域范围的企业构成。产业子系统的发达程度直接反映某一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是产学研创新系统中直接面对市场的部门,是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子系统。任何技术必须应用于企业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往往最先捕捉到市场的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间接影响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科学研究方向,将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成果输送并应用于生产领域,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二)高等教育子系统

高等教育子系统主要由区域范围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包括大学和各种提供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构。高等教育子系统的发达程度直接反映某一地方的高等教育程度。高等教育子系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大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大学为企业提供宝贵人才;最后,与大学合作,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三)科研子系统

科研子系统由区域范围的科研院所、大学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部门构成。科研子系统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某一地方的科技水平。首先,科研子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成果;其次,科研子系统的加入可以分摊一部分创新成本;最后,科研院所与大学、企业一起合作创新,能够分散创新风险。

模型的选取和样本、变量设定

(一)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模型构建

复杂系统理论认为,协调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子系统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以达到减少系统运行的负效应、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和协同效应的目的(彭纪生、吴林海,2000)。只有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协同作用,使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而协调度是度量这种效应的指标。衡量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调度对于研究产学研创新系统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天津大学韩文秀教授关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的思想(孟庆松、韩文秀,2000),对产学研创新系统中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改进,提出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用于研究产学研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状况。

1.子系统的有序度。复杂系统由S={S1,S2,…,Sk}表示,其中,Sj为第j个子系统。本文中,S代表产学研创新系统,Sj(j=1,2,3)分别代表产业子系统、高等教育子系统和科研子系统。

对于复杂系统,各个子系统Sj通过相互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系统S,具体表示为:

S=f(S1,S2,…,Sk) (1)

上式中,f被称为复杂系统S的复合因子。由于产学研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因而f是非线性的。

对于产学研创新系统S=f(S1,S2,…,Sk)中的子系统Sj,j∈[1,k],定义该子系统Sj发展过程中的序参量变量为eji=(ej1,ej2,ej3,…,ejn),其中n≥1,eji的最小值由βji表示,eji的最大值由αji表示,则有βji≤eji≤αji,i∈[1,n]。

不失一般性,假定序参量ej1,ej2,ej3,…,ejl的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高,其取值越小,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假定序参量ejl+1,ejl+2,ejl+3,…,ejn的取值越小,系统的有序度越高,其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在实际系统中,存在eji的取值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而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点周围最好。对于这类eji,可以通过调整,使变换后的eji`满足上述假定,则可以计算eji对第j个子系统Sj的有序度μj(eji)为:

上一篇:河北省空间经济结构变迁趋势研究 下一篇:生态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经济生态化转型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