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商物流,必须得创新

时间:2022-09-07 10:58:38

做电商物流,必须得创新

说到物流管理,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标准化流程、精细化管理。很少有人会把这份工作和创新以及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加入安鲜达之前,杨端祯也不例外。

从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后,杨端祯先后供职于联合利华、生力啤酒等大公司。之后因为工作需要被派往中国,一待就是9年。经历了大公司纪律性、体系化的操作和人才培养系统,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对传统供应链模式非常熟悉。而安鲜达则颠覆了她以往所有的积累。

“生鲜电商这个行业目前还没有标杆,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就是标杆。”今年年初,杨端祯加入了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安鲜达。这家公司原本是易果生鲜的后端供应链部门,之后以独立公司的形式在冷链物流市场发展。面对全新的电商环境,在传统企业有多年供应链经验的杨端祯面临着新的挑战。

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行业里物流属于后勤部门,而在生鲜电商,物流是离消费者最近的部门―整个公司里,送货员是和消费者接触最频密的人。

“不能再简单地把传统企业的标准拿过来套,因为你的客户群体一直在变,需求也在变,所以你给的服务模式、物流布局都要做相应的调整。”直接面对消费者时,杨端祯意识到传统大公司里那套标准化的工作方法似乎失灵了,尽管现在她依然会制定一套工作标准,但和往常所不同的是,如今这些标准的有效期不会超过3个月,“最多3个月,之后必须要有一些细节的修改。”

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公司的节奏。传统大企业增长速度慢,而电商企业每年都在以200%至300%的速度增长。增长快,意味着变化多,好在互联网公司没有传统企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比起过程,这里更在乎结果,这给了杨端祯一些突破的空间。

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成了杨端祯要考虑的问题,行业内没有先例,那么她就必须要创新。在权衡了产品质量和送货成本之后,杨端祯提出了建立前置仓项目的设想―将仓库建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这意味着公司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建设成本,为此杨端祯想到去掉泡沫箱这种用来应对长时间保温的包装措施。这样减少了包装成本,又提高了送货效率―原本只能放1000件商品的货车,现在能放2000件。

在整个前置仓的配送过程中,估算配送量是关键―过多会影响生鲜的品质,过少则会导致配送不及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端祯和她带领的4人小组开始研究每天的送货数据,请技术部门建立模型,用来估算前置仓的需求量。最初的模型准确率只有30%左右,经过3个月不断的数据更新和修正,现在这个模型的准确率已经能达到70%到80%。

尽管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不到一年,杨端祯明白适应变化是一门必修课。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员工数量的增加,作为物流管理高级总监,杨端祯不仅要考虑业务上的策略,还要学习管理一个更庞大、复杂、年轻的员工群体。有时杨端祯不知道现在的95后员工想要什么,但这并不重要,在她看来,不确定性正是这个行业的迷人之处。

C=CBNweekly

Y=Young Annette Phoebe

C: 在传统大企业和在生鲜电商做供应链有什么区别?

Y: 每个行业的供应链大的思路都是一样的。第一是效率,第二是成本,然后是服务。在传统企业,比如餐饮企业,所谓的供应链就是后勤。但是在电商,物流不能完全算是后勤。因为电商跟消费者有接触的,消费者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配送员。物流变得很重要。

C: 做管理层后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Y: 最大的变化是人。我现在的团队大部分是90后,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80后、75后很简单,就是给钱。如果是针对85后、90后,他也许只要一个iPad这样的新潮事物就行,但是现在95后就不一样了,你不知道他们要什么。

C: 怎么在短时间内学好中文,并且融入中国文化的?

Y: 逼自己用中文回邮件,回到家电视机一开就听中文,6个月之后我就在听上海话了。

C: 对行业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Y: 进这个行业要有决心,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其次你要热爱这个行业,如果只是想很快赚一笔钱,是不可能的。第三是要能够创新。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与特朗普的新政 下一篇:遭遇快递纠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