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解读

时间:2022-09-07 10:00:00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解读

自2007年5月1日起,由国务院总理签署的第491号国务院令――《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式进入执行阶段。

此次颁发的新条例在原来基础上着重强调了人性与法律、道德的和谐,站在尊重生命的高度,更多地考虑到保护捐献者和受捐者的权益,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记者在认真学习了这份新出台的条例后,把其中与广大读者朋友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部分加以整理,希望能对有移植器官需要和捐献器官意愿的读者起到帮助。

在我国,每天都有很多重症患者在等待合适的器官延续生命,同时,每天也会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者的队伍中来,新出台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就是国家为此专门推出的法律规范,期望在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同时,维护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平:申请器官移植患者要公开排序

能否公平地接受人体器官移植,是很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新出台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人体器官移植预约者名单制度和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定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排序制度。

保护:未成年人活体器官不得移植

依照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法,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如果违背了条例规定,将依照刑法第234条有关故意伤害罪或者第232条有关故意杀人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自愿无偿:器官捐献不是交易

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对买卖人体器官或者从事买卖人体器官有关活动的,由卫生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交易额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负责:摘取尸体器官应在判定捐献人死亡后

条例中规定,摘取器官应在依法判定尸体器官捐献人死亡后进行,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务人员不得参与捐献人的死亡判定。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死者的尊严,对摘取器官完毕的尸体,应当进行医学处理,除用于移植的器官以外,应当恢复尸体原貌。

尊重:医务人员应对捐献人资料保密

针对有些捐献者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条例中规定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务人员应当对人体器官捐献者、接受者和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的个人资料保密。否则将受到《职业医师法》或者国家有关护士管理的规定予以处罚。

严谨:未经审查同意,不得摘取器官

这是指未经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任何人无权摘取人体器官。在摘取活体器官前或者尸体器官捐献人死亡前,负责人体器官移植的执业医师应当向所在医疗机构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提出摘取人体器官审查申请。

透明:医院不得收取所移植器官费用

条例中规定,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所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条例同时明确了医疗机构可以收取的费用项目:摘取和植入人体器官的手术费用;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药费、检验费、医用耗材费等。

人性:提倡亲属间器官移植

家人为患病的亲属捐赠活体器官优点很多:一是亲属间存在血缘关系,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小,近、远期效果都比较好;二是亲属间器官移植抗排斥用药少,费用低;三是亲属间器官移植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选在供体和病人状态最佳的时候进行手术。目前,随着外科新技术的涌现及心电监护水平的提高,器官供给者的手术意外风险率低于0.003%。

上一篇:当风霜遮盖了笑颜 下一篇:水果迷得了糖尿病水果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