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9-07 09:41:05

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

摘 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这门课程,成为大学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许多大学针对学生实际而应用教学方法。然而这门学科的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美术课程教学并非跟其他课程一样通过教师备课和讲解就能完成的,而要以学生主动为主,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体现出来。美术学科教师可以应用情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互动交流

近些年来美术教学这门课程成为大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种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呢?反复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实施情感教育,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考虑。

1.教师方面

1.1具备一定的情感基础

情感教学的实施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通过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为铺垫而展开的一种独有的教学方法。教育专家通过对各方面因素的分析,认为情感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而且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素质。情感往往在个人事业上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情感基础是人体活动能力的一种调节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情感实践,前提是教师必须本身具有比较丰富的情感。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有其必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更注重书本上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情感教育,没有意识到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同时,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学会利用自己的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1.2有确定的情感目标和评价方式

教师需要科学规划。要想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其次要针对学习内容确定,换句话说,教师要有确定的情感目标,并且要有正确的评价方法。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仔细斟酌,深入了解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挖掘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制定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能更好地融入情感和接受情感教育。

仅仅具有一定情感是不够的,交流互动才会产生效果。如何实现师生心与心交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隐藏起来的情感没有实质的作用,只有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以心换心,才能促进感情的交流。也就是说,以真实的感情换取真实的感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决定了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明白教学的意义,从而投入感情。一旦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付出努力,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大学中,美术学科不参加考试,部分教师往往对这门学科不重视,上课敷衍了事,根本没有备课,往往都是在上课之前匆匆备课。也就是说教师缺乏情绪调整,不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上课之前整理好自己的心情,重视学生,面对课堂下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双眼,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2.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首先要感染学生,其次利用自己的情感调节学生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加强师生交流。当代教育提倡的是师生平等,民主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当师生情感交流遇到阻碍,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时,至少要做到理解和宽容。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对学生要有耐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师生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的关照和鼓励反而更能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情况下,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这个时候,师生交心就容易多了。

3.学生的自我提升

学生通过自身感悟提高美术素养,美术这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应该积极主动了解艺术作品,教师从旁引导,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便可。教师可以对那些提问积极主动回答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思考。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学生要自己学会思考、分析等,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要相对放松,主动学习,培养自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再以教师个人唱“独角戏”为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锻炼不断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归根结底,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跟学生的情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利用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情感是能够被遗传和年龄影响的,但是情感要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这些都足以证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凤君.小学美术合作学习的实施.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费凡.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常存文.试论文化情境中的美术学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上一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问 下一篇: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