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养马峡蜀道上的“后勤总部”

时间:2022-09-09 08:23:59

江油养马峡蜀道上的“后勤总部”

在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冷兵器时代,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军人最亲密的战友。翻开成语词典,许多带“马”字的成语都和战争有关。兵荒马乱、千军万马、汗马功劳……这种极通人性的俊美动物,自被驯化开始,就同它们的主人一起在血与火之中上演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一部精彩绝伦的《三国演义》,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那些征战杀伐的将领们,还有他们胯下那些默默无言却总在关键时刻做出惊人之举的坐骑们。为关羽绝食而死的赤兔、带刘备飞越檀溪的的卢、救曹操于张绣军中的绝影……若是没有这些马匹,英雄有时也为之气短。

所以,人们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一场决定蜀国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地势险奇、风景幽美的养马峡,会扮演“后勤总部”那样举足轻重的角色了:为了绕过剑阁奇袭江油关,魏将邓艾出发时不得不放弃部分马匹,轻装上阵、孤军深入。奇袭江油关之后,为了休养生息,解决补给,他立刻屯兵养马坝古镇,在峡中收集粮草,饲养马匹,最终带着兵强马壮的魏军,一路攻破涪城、绵竹进入成都,在公元前263年那个肃杀的秋天给了蜀国毁灭性的打击。

邓艾的修养之地

当邓艾不得不告别自己的爱马,带领部队轻装上阵,步行度过摩天岭以奇袭江油关时,心中的惆怅与不舍可想而知。邓艾出身贫寒,一向珍惜这些特殊的“战友”。传说中他有一次看见儿子邓忠鞭打坐骑,立刻喝止了他,抱着那匹委屈的马儿温柔地安慰,这种宠溺甚至让他的儿子都有些妒忌。那么,邓艾大战在即,会为饲养马匹的“后勤总部”挑选一个怎样山青水秀、植被繁茂的风水宝地呢?

邓艾派出兵士四处勘探,将江油关附近的地区都细细筛查过一遍之后,终于把目光聚焦到了龙门山脉褶皱带上一处不知名的峡谷身上。这里的山脉、峡谷、平坝纵横交错,竟然天然形成了一个象形文字 ——“马”。这仿佛是上天的神谕,预示着这个峡谷同马的不解之缘。峡中弥漫着清爽的空气,流淌着清澈而甘冽的溪流,生长着葱茏鲜美的野草野菜,不仅可以将马儿养得膘肥体壮,还能让劳乏的士兵们神清气爽。七百多里的艰难行军,加上摩天岭悬崖的考验,早已让邓艾的部队元气大伤,三万精兵只剩下了两千多人,战斗力也急剧下降,如何应付接下来的一系列硬仗呢?邓艾的焦虑可想而知。

直到发现这条峡谷,他才终于舒展开眉头,亲自部署部队在这里养马整顿,从此,这条峡谷就被人称为养马峡。在峡中休息过的魏军精神焕发,果然在攻打蜀汉的战斗中不断取胜,势如破竹。而邓艾的坐骑更没有辜负主人的厚爱,当行军到凤翅山附近时,它竟然用蹄子生生为缺水的部队刨出了一眼清泉来解渴,这就是同叮当泉、冷水泉并称为“玉虚三泉”的马刨泉的来历。

硝烟背后的幽静山谷

尽管魏军养马的盛况,今人已无缘得见,只剩下峡内那些和马有关的地名,譬如马头峡、马尾峡、飞马岩、转马岭、香马谷等,依稀残存着当年的痕迹。但养马峡内亘古不变的美丽风光,超越了世事沧桑和王朝更迭,仍然静静等候着疲倦的人来此休养身心。

从厚坝下了高速,沿着盘山公路向养马峡缓缓前行,只见两旁青山逶迤奇巍,云雾如纱帐般掩在山腰,峰峦之间狭窄的溪谷,一条条碧水轻巧地跳跃在杂色的卵石上,溪边遍布着长满苔痕的褐色巨岩。穿过山门进入峡中,阴凉之气扑面而来,由于谷中的湿度极高,头发上也凝起了露珠。谷中分别有羊肠小道通往望天峡和转迂峡,两峡风格各异,却都同样迷人。

望天峡山石奇诡、风骨神峻,谷中两面藤萝掩映的绝壁相互对峙,挤压着中间一汪细窄的浅滩。越往前走,路便越窄,头顶的山石也渐次合拢,向人逼压下来,最后只剩下一个半人多高的小石洞,须得拱肩缩背方能通过。

峡中不时可见泉流飞瀑,如白练般直挂而下,其中最有趣的当属“齐岩”附近的三叠瀑。两旁峭壁在这里合二为一,三个渐次增大的圆形水潭呈阶梯状排布,瀑布从环抱着潭水的弧形石壁上轻快地泻下,又被巨石如裂帛一般撕成了两条,水雾四溅,在阳光下幻化出两条瑰丽的彩虹。

转迂峡水势婉转、曲折清丽,铺满卵石的河道随山势而行,时而宽阔,时而狭窄。两岸秋景盎然,树上结满各种野果,行人可以沿着河边平坦的石头小径漫步向前,也可以褪下鞋袜踩入溪水之中。这水汇聚了山顶流下的甘泉,尽管现在只是金秋季节,却已有了几分刺骨的寒意。水浅处透明若空气,水深处泛出玻璃般的幽绿色,水中有许多暗红色的小鱼游来游去,最长也不过寸许,听当地人说,这鱼虽小,味道却极为鲜美。

建文帝的心灵归处

沿着崎岖的山峡走了大半天,腿脚酸痛,困乏不堪,再回到养马坝古镇歇息,感觉更加惬意。在这座宁静的小镇上,居民们守着百余米长的老街,依着潺潺流淌的溪水,吃着山中采来的野菜和小河里散养的鸭鹅,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尽管简单朴素,但这份远离世间的安逸着实令人羡慕。如果邓艾在灭蜀之后淡泊名利、功成身退,隐居到这座曾经“抚慰”过他的峡谷,或许后来也就不会因为功高震主而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了。

距三国千年之后的明朝,有一位比邓艾身份更特殊、遭遇更曲折的人物,在养马峡中放下俗世纷扰,修成了一颗禅心——他就是被燕王起兵废黜的建文帝朱允炆。南京城破后,建文帝辗转逃往四川,在蜀王朱椿的安排下隐居在养马坝古镇旁的溪谷中。山野里的清新与幽静令久居深宫的建文帝倍感亲切,再加上随行的庄妃与太子相继去世,他便彻底斩断了自己夺回帝位的执念,在养马坝的回龙寺中皈依佛门。如今,那座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刹依然幽隐在翠绿的山间,精致的木质建筑布满岁月的痕迹,却又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坚。香樟雕成的佛像散发出独特的清香味,深深呼吸一口这里的空气,心中便明镜般澄澈起来。

天色渐晚,离开古镇的时候到了,蓦然瞥见那条蜿蜒过镇的浅浅小溪中,摆着不少桌椅,镇上的人们吃过晚饭,三三两两来到溪边,坐在椅子上,把双脚浸泡在清凉的水中,或是打牌、或是闲聊,或是欣赏着金色夕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而两株从溪水中间生长起来的千年夫妻柳,一抱多粗的树干彼此挨得很近,茂盛的枝叶亲昵地依偎在一起,微风过时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喁喁地交谈着那些很久以前的故事……

上一篇:随享个人影院——爱普生头戴式便携浏览器BT—1... 下一篇:滨江路成长史路与城的“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