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整合网络资源

时间:2022-09-07 08:37:42

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整合网络资源

摘 要:本文以金融学专业英语课程“金融市场与机构”为例,分析整合、运用网络资源的具体方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参考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的网络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挑选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海外财经报刊报道,精选CNBC等国际财经音视频材料,将网络资源渗入到课前设计、课中运用和课后巩固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目的在于改善当前专业课英语教学中重英语突破、轻教学方法、少课外资料等现状,以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并对金融学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过程;整合;网络资源;金融市场与机构

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从最初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逐步演进为以金融中介与资本市场、投资学、公司理财、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课程为主的微观金融学体系,该体系的大部分知识、理论及分析工具均消化、吸收了西方成熟的金融学教学框架。在借鉴过程中,大学课堂直接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开展双语或全英文教学的做法日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多个高校实施瞄准国际知名大学的策略,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数理实验班、金融学全英语实验班等教改模式更是加速了这种趋势。

然而,全英语或双语讲授金融学课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由于语言障碍,容易导致将解决语言问题作为教学重点,“以本为本”,课程配套资源缺乏,教学法的跟进与改进不足。这些都有悖于英语授课的初衷,需要加以研究解决。本文结合笔者作为外教助教并讲授全英语课程“金融市场与机构”的教学实践,依托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剖析整合、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金融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一、当前金融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简要分析

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与机构、公司理财、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学核心课程在国外都有较为经典的教材,当前我国一些高校金融学英语教学就是基于这些原版教材展开的。与中文讲授相比,使用英语这一非母语讲授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单本英语课本占据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囿于教材,缺少外延和深化

金融学教学直接借用的多版次甚至十几版的原版教材往往相当厚实,内容多,单凭一本教材就可以“灌满”全学期。如果对教材的内容不予挑选和加工,教师很容易滑向传统式的中文课堂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内容过于倚重课本,整合不够,教学内容缺乏深化和扩展。事实上,国外金融学专业选用的课本通常是交叉的,教师主选某个课本,同时还提供较多参考书目,某一讲内容可能同时覆盖主讲教材和参考课本,采用“一主讲教材、多参考书本、众教学资料”的内容配套模式。

2. 侧重解决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本身的问题,教学法的跟进与改进不足

由于英语是第二语言,将金融学知识点和理论用英语讲清、讲顺、讲透已相当不易,就可能无暇顾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很难运用国外课堂经常运用的讨论课、课堂演讲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在阻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弱,师生之间课堂讨论难以为继,即使有了国外课堂教学的“形”(使用英语讲授原版教材),也没有国外教学的“神”(师生积极互动)。事实上,在师生英语水平短期内较难显著提升的情况下,还是存在改进教学方式的途径的。譬如,下载网络教学资料编辑成课堂书面讨论材料,或采用播放音视频材料、小组陈述等教学方法。在这里,关键是配置和运用课外资源这一载体,将教与学两种活动以网络教学资源为媒介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网络资源支撑、素材共享、方便沟通互动的讨论教学模式。

3. 课程考察考核方式单一

平时考试少,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绝大部分比重,期末时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方式又回到了“平时懒散听、期末发奋背和考”的原有模式。国外金融学课程讲授五次左右就设置一次小型考试,整个学期安排两到三次这样的考试,难度与期末考试并无不同。如果平时成绩一般,即使期末考试考得再好,综合考察下来也不一定取得良好成绩。这种化繁为简、平时与期末同等重要的考核方法能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弥补当前我国学生平时上课学习兴趣不高、期末考试大背特背的缺陷。

二、整合网络资源到“金融市场与机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网络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所需信息素材的集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国外名校在互联网上公布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方案和课堂现场录像,国外知名财经媒体如《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免费网络报纸或期刊,CNBC、Bloomberg等财经资讯和电视频道也无偿提供音视频播放,都为金融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信息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有必要严肃考量来自网络的强大冲击,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发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宝库。就“金融市场与机构”课程开展英语教学而言,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整合运用这一庞大的教学资源,对改善当前金融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大有裨益。

1. 课前参照国外大学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方案,设计完整的教学计划

国外大学教师会在课前发放给学生或者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一个“Course syllabus”,类似于国内的教学大纲或方案,其中的教学用书、教学内容及其参考资料安排对我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里参照耶鲁大学等学校的网络教学课程,对“金融市场与机构”课程的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安排进行分析说明。

以耶鲁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2011年主讲的该门课程为例,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主讲教材是Fabozzi和Modigliani编写的《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第四版),参考书目是一个包含了其他教材和文献的“课程资料包”。可以这样说,区别席勒教授与其他类似授课者的关键点就在于这个“课程资料包”,其体现出了授课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独特的授课方式。资料包涉及的专题非常广泛,提供的目录包括:8部参考专著,论题包含金融工具、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行为金融、金融市场收益与长期投资策略、财富与健康及幸福决策、华尔街美国梦的反思;9篇参考文章,如期货交易与对冲、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等;3篇报刊文章及传记,如纽约时报2007年9月27日刊登的明星基金经理David Swissen的专访文章,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Stephen Schwarzman的传记,以及前美国财长、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校长Larry Summers的传记,他们都是席勒教授邀请的客座演讲嘉宾,介绍自身在金融领域的经历、观点、投资策略等,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另外还有两篇政策报告,即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和美联储的金融市场年度报告。

可见,席勒教授通过设置广泛的主题和素材,全面探索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理念、风险管理的发展演进过程,就开展全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席勒教授的网络教学大纲、教案来选择主讲教材,合理安排章节,特别是配备参考书目,并将参考内容与主讲内容合理配置,做到主体突出,辅助有力,扩展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

2.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等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运用网络传输的报刊等文字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从《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财经类主流英文报刊选取文章,丰富教学内容,突出现实感,增强时效性。例如,在教学内容中需要讲解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金融行业——家庭或者个人的财富管理,或曰金融理财,这是一个相当综合的金融业务,涉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金融市场和工具,如何结合实践进行理论讲解存在较大难度。笔者通过搜索网络资源,挖掘到一篇美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在华尔街日报刊登的一个分类广告,制成课件在课堂讲解,并作为电子文档供学生课后阅读。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从生动活泼的报纸阅读中体会到金融理财的六个步骤,以及金融理财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规划的整个过程而非仅仅只是推荐理财产品的主要理念。同样,与此相关的私人银行业务就可以更方便地加以讲授。

再分析一个使用英文报刊文章的典型实例。影响全球主要货币汇率的因素非常复杂,如产出、就业、物价、进出口、金融市场波动、国际政治,如美国新就业数据的出炉、欧债危机扩散等对美元和欧元汇率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如果连续多天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找到若干篇关于美元或欧元汇率报道的文章,就能够结合当前美国、欧盟成员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来准确理解各种因素在汇率变化中的作用,就能对课堂所学理论进行结合实践的理解和阐释。另外,描述汇率(利率、股价等)变化的英语词汇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教师往往只能使用有限的几个词汇来表达上涨或下跌,即使教师具有丰富多彩的词汇来表达,学生对一些看似不常见、不常用的词汇也难以听懂,或者不能快速反应,更难于自己使用,实际上,这些词汇在口头表达和报刊报道中经常使用。作为改善方法,教师可从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的网络平台上各选择一篇报道汇率和股价波动的代表性文章,摘取其中关于上涨、下跌及反转的相关词汇供学生熟悉掌握。

其次,运用网络资讯、网络电视等音视频资源。当前一些国际著名的财经电视或资讯频道,如CNBC、Bloomberg、FOX Business等,全天24小时提供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行情,追踪央行、商业银行、投资基金等机构动态。这些音视频财经网络资源为该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益于学生反馈、印证所学知识和理论,巩固专业词汇,提高听力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这里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来说明:美国股票市场开盘前的重要经济金融信息可在CNBC网络上播放“Squawk Box”节目,开盘情况则可观看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播出的“Squawk on the Street”栏目,行情的变化可以实时跟踪“Tick by Tick”,收盘消息则可观看“Closing Bell”;实际上,CNBC全天轮流播放亚太、欧洲的经济金融节目,在网络上免费提供。同样,Bloomberg、FOX Business提供了全球的经济、金融资讯和声像素材,授课者可以根据上课主旨的需要择优选择匹配的音视频资源,让学生感受全球金融市场的真实场景及动态变化,为学生未来接触实践及其职业发展做些准备。

3. 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载体,选择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有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从前述罗伯特·席勒教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看,可谓是“教无定法”:其一,指定主讲教材,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教材内容,课堂上就可少讲解甚至不讲解书上内容,授课者的任务是提纲挈领地抓住上课线索和思路,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和深化。授课者必须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将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查找书籍、网络资源链接,特别是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由于国内扩展性的英语纸质材料阅读可能很难实现,网络资源就可能是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其二,就讲解方式而言,从现实出发,引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运用理论来解说,之后重新回到现实来检验理论。这与我们通常的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知识讲解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正如罗伯特·席勒所主张的“细说理论就需要现实做支撑”,“要学习金融市场这门课程,你必须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我们要把她与金融理论联系起来思考,但我们要深入细节,所以我们要学习与之有关的事实。你应当对感兴趣的知识的所有细节养成好奇感。”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可以有如下选择:(1)阅读网络资源并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法。选择诸如《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重要英文网络报纸,围绕一则金融新闻如某个银行、基金的报道,提供一篇文章供学生课堂阅读,开放性地开展讨论。又如,围绕国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当前形势、突发新闻,讨论原因,评估影响,预判未来动向。(2)运用音视频网络资源开展教学。通过课堂播放音视频网络素材,考查学生对材料主旨、关键细节的掌握,目的在于通过外在语音的输入来激活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概念、术语和分析思路,形成印证,加强记忆和理解,并学习语言使用技巧,从语音、用词、篇章等方面用母语音视频资源来弥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授课的先天不足。(3)小组陈述教学法。对全班学生分组,提前几周布置开放性的课程作业,然后在课堂上做陈述发言。例如,要求学生选择国际金融市场的某个股票,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公司的行业地位、投资该股票的决策依据,关注公司动态、财务状况、股价变化并做课堂汇报,期末比较每个小组所选择股票的收益率,并打分给出成绩。(4)模拟计算教学方法。如运用Excel描绘利率曲线形状,对期货期权收益或亏损进行图解。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国内外统计数据网站,使用的Excel表格模板来自于国外大学教学辅助资料或自行编写。

4. 课后延伸对网络资源的继续使用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在课外继续浏览、观看国外知名大学网络公开课程、网络报纸、网络音视频等资源,以此作为必要环节,予以适度考察。应该承认,熟练掌握金融学专业词汇、句法,必须长期浸染在全英文、专业性的阅读之中,必须改变当前金融学英语教学课堂之外很少甚至没有英语听说的现状,应该培养学生经常阅读经济金融等外文报刊、收听收看外文音视频素材的主动性,建立课外扩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新闻—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路径 下一篇: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