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作业的实验与探索

时间:2022-09-07 08:02:24

信息技术课作业的实验与探索

如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业就是检验课堂效果的唯一标准。不仅如此,在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作业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信息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难题。如:

一、信息技术作业保留形式的难题

信息技术课作业大多是以HTML、DOC、BMP、PPT等型式呈现。而因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基础和资源上的差异,作业速度快慢不一、作业水平高低不等。对设备要求高的信息技术课必然会碰到作业的存取、发放和 评价等问题。现在,教师处理学生的作业文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教师机设置共享文件夹、直接存放在学生机上、利用网络教室软件提交学生作业等实现。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网络教室的安全性较低,大多数学校并不要求存档,有的学校甚至让学生直接保存在学生机的D盘里,也有的学校通过教师机设置共享文件夹收集学生作业。作业直接存放在学生机的问题更大,这个文件夹对于 全体学生来说都是可见的、开放的,随时都可能通过网络操作被打开、修改甚至删除。

二、信息技术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难题

在信息课堂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业,许多老师都曾使用过多种方法,如切断外网,屏蔽网站等,在这种硬性规定下,学生基本能完成作业,但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学生都只是应付了事,这与老师课前的预设大打折扣。当下一次来上课的时候,学生似乎对于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遗忘,虽然学生完成作业花很了多心血,但他们实际所做的事情和他们喜欢做的事物之间似乎又缺少了点什么。是不是我们布置的作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方式方法上是不是欠妥,学生完成作业是不是有困难?面对这些问题,我想到了,平时我们对于学生的作业没有一个很核心很规范的做法,才导致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作业普遍不重视,甚至是轻视。

经过许多实验与探索,笔者总结了几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解决信息技术作业保留形式的难题

利用FTP和虚拟磁盘映射的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作业的保留形式的难题。

1、Serv-U FTP是目前各学校中作业收交的主要方法与工具之一,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深受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但由于软件本身没有批量帐户管理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业收交的灵活性与实际应用问题。利用自主开发的Serv-U帐户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实现FTP帐户的批量管理功能,特别适合为班级中每个学生建立FTP帐号。操作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定义帐户前缀、起始帐户、结束帐户、初始密码,用户目录等就可以为大批学生快速建立FTP作业帐户。

2、建立帐户后,然后在制作操作系统的时候把NetDrive网络磁盘映射集成到系统中,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帐号名与密码,就可以登录NetDrive,操作方法与使用本地磁盘一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写入与读取数据,从此收交作业不再麻烦,作业的安全性也有了保障,笔者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此方法非常有效,基本解决信息课作业的保留难题。

四、解决完成信息技术作业过程中的难题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与生活相关,兴趣盎然、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我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1、以开放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业的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涵盖了非常多的知识,如移动通信技术、视频音频点播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等。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广泛,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点。所以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开放性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体现,在学生的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中,都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这一过程既是一种启发,又是一种提高。设计开放式作业,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转变作业观念,课堂无差生,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涵,只要能体现学生性情的,有真情实感的,并能围绕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如在《精彩屏保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知道屏保中可以添加文本、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最后能自己独立制作一个屏保作业。对于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型来说,适当运用开放式作业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做的不是作业,而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笔者在教学预设的时候考虑到上课期间正是“圣诞节”的时机,是否引入节日的氛围到课堂中,把课堂进行适当的开放。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引入环节欣赏屏保来创设节日气氛,体验节日快乐,提升学习的情感,到新知教学探究屏保的制作,然后在实践环节中添加自己的情感成分进行独立创作,最后评价阶段互相进行欣赏作品并利用自己制作的屏保互赠节日的祝福。无论从制作的效果和情感的表达上都达到了双赢。又如一位老师在Powerpoint软件《个人名片制作》内容教学的时候,引用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名片作为范例,层层分解名片中的元素,包括学生熟知的制作背景、艺术字标题、文本文字设计等,又包含了本课中的一些新知识点。通过分析、讲解、实践体现了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开放原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拘泥于一些形式,不囿于束缚。像这些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可基于理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以灵活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业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离不开操作与实践,否则即使精通理论知识,看到的计算机也仅仅是一堆物理装置,而不能作为学习和应用的工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会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最终应用,即将信息技术内化,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六年级拼地砖可以联系到家庭的装修设计等较为复杂的工程,让作业表现为现实的模拟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实现对信息技术进行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同时学生也最容易体验到成功。这样的学习和应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容易和其他学科整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科课程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还可以发现诸多学科知识以外的新信息。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

总之无论哪种作业都应新颖、有趣,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完成信息技术作业,为学生提供良好安全的保留方式,使作业成为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吸引力,夯实课堂结构,成为形成新概念课标下有效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例题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