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陷阱年度总结

时间:2022-09-07 06:43:44

拍卖陷阱年度总结

我国艺术品销售大约四种渠道:一是私下交流,二是众多的画廊古玩市场,三是一些国有文物商店,四是拍卖会。前两种究竟每年销售了多少艺术品,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很难统计,后两种有案可查,尤其是大大小小的拍卖会都会把自己的成交额公布在报刊上,只有报多的,没有报少的。目的很明显,发的成交额大,自然宾客盈盈,引来众多的卖家和买家。

事实上这些公司所公布的成交额不少是虚假的。其中形形的歪门邪道,可谓十分精彩。举几个例子你就会信服。

自己“炒”自己

有一些画家,画作不怎么样,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及画作的价格,便与拍卖公司联系,选几幅画去拍卖。拍卖时找几个“托儿”,一个劲地举牌,将自己作品的价格抬得很高,然后落槌。其实是自己买自己的画,最后给拍卖公司一点佣金。有的与拍卖公司关系好,送几幅画意思意思就成了。事后便在报纸上鼓吹,自己的画在拍卖公司卖了多少多少钱,利用拍卖公司的图录来销售自己的作品。几次炒作,这个画家的名气大了,价格也就上去了。

另外,中国当代艺术的高价是由少数经销商恶意拉高,如部分当代艺术品早年大量流入国外并被许多藏家和艺术机构抢先收藏了大量低价藏品;还有部分艺术家被经纪人买断并包装、炒作,拍卖公司不断自己高价“成交”,后作品看涨。有媒体称“中俄两国的暴发户”(基金经理、行政总裁、石油富商、歌星、模特和演员等私人收藏家)艺术品位不够,斥巨资投资行为,其中不乏有“盲目”的成份,他们多半受制于操盘手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中。事实上一些搞收藏的人根本看不懂画作的好坏,只识名气,即所谓名人字画名在前。一位艺术市场观察家说:中国人用耳朵买画。

自买自拍

有少数拍卖公司,接到送拍的好拍品时,故意将价格估的很低,与作者商量了保底价,结果自己以别人之名以保底价买下,下次再拍高价。据报道:北京某拍卖公司与送拍人签订了拍卖乾隆真迹《岁寒三益》作品的拍卖合同,双方约定保底价为5万元。拍买前,拍卖公司打电话通知送拍人有人出4.5万买断,已拿走画作,扣除佣金后的款已打到送拍人帐上。送拍人不同意,拒收该款,并要求公司追回画作,但拍卖公司以送拍人已同意交易为由而拒绝送拍人要求。最终这幅《岁寒三益》再次出现在拍卖会上,落槌价为122万元人民币。拍得此《岁寒三益》者正是之前的买者。随后将此《岁寒三益》转卖给宁波某公司,而他正是该公司的法人。之后这幅《岁寒三益》被送嘉德拍卖,保留价已为200万元。目前法院已正式受理了该案,此官司无论输赢,最终可得出的结论是:艺术品拍卖这潭水,不是一般的深。

拍卖赝品

过去是拍卖会上仅有少数赝品,发展至百分之二三十,至今为百分之四十是正常的。有少数拍卖公司拍品中赝品超过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是无一真品。正如民间所流传的“真货不挣钱,仿品挣大钱”是一样的。因为真货都是一些大路粗货,引吸不了藏家的眼球,而仿品都是仿名品,藏者不识货者都会花大价钱买去。目前赝品充斥拍卖会场,虽是不良拍卖公司的主观市场行为,但不少专家也又难逃其责。君不见不少专家收取了不良拍卖公司的小利后,亲自撰文在媒体上为拍品宣传鼓吹,由于心的私念,指马为驴的现象已较为常见。这些专家在不少鉴定公司出任专家、顾问,过多地参与市场经营话动,对日前的市场混乱负有不可推卸之责。

当前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弊端已显而易见,因产业分工不明,暗箱操作,交易不透明,缺乏权威可信的保真、估价、科技鉴定等科学体系,公信度受到公众质疑。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投资已多于收藏,而投资也已变为投机了。我认为建立一个由政府监管的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是有必要的,做到投资中风险可控制,按市场规律引导和规范交易行为和方向,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系列政策配套,辅之以高科技手段、金融衍生工具运用为一体的,适合于大众参与的新型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

打破“记录”

有少数拍卖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常常会组织些“国宝”级艺术品进行炒作。价格抬得越高就越有新闻价值。

某公司组织了一组某画家的组画,底价为两千万元。一位藏家看上了,决定买断。拍卖公司很高兴,因为此组画进来才一千万,一下净赚一千万元,何乐而不为?因为拍卖公司心里没有底,正常拍卖也许能拍个好价格,但也有可能“流标”,不如安安稳稳拿到一千万。拍卖时,果真有几个藏家对此组画感兴趣,价格一路飙升到几千多万。最终,还是那个藏家买到手了。拍卖会结束后,这位藏家对媒体说,这幅画就是拍到一个亿我也要!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买断了,无论拍到多少,自己只出两千万,这样一来拍卖公司出名了,打破了某某画家拍卖的纪录,藏家也跟着出了名。

“无底价”拍卖

无底价拍卖,顾名思义,就是此件拍品没有底价,哪怕是你只出一分钱,没有人与你竞争,这东西就属于你的了。这本来是一种十分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繁荣的拍卖形式,可被一些拍卖公司利用了。他们在印刷图录时,均标上无底价。当你举拍时就会突然发现许多人与你竞争,这里面的人,一是正常竞买者,再就是委托人,图录上虽然登着无底价,但一旦开拍,他会准时到场与你一起竞拍。卖不到他的心里价格,他是不会放手的。另一部分便是拍卖公司派人一起举牌竞争,一直到委托人与拍卖公司签订的底价后才住手。无底价只是个假象,用来吸引人的眼球的。另外一种就是,原本价值五万元的藏品,在图录上标上五千元,买家一看太便宜了,想着去“捡漏”,结果一拍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价格会扶摇直上,飞速突破五万元。有些藏家容易冲动,在那种气氛之中往往会失去理智,有时会用超过藏品所值价格的好几倍将其买下!事后会十分后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底价出台,高价回收”。

资金“回流”

一些国企和集体企业的老板,为了捞钱挖空了心思。他们找到拍卖公司老板商量,决定买一些艺术品,买断价是500万,举拍时老板会举到一千万。藏品买回来后,往企业的陈列室一搁,即所谓“企业文化”,等着保值升值。企业员工都知道,这是企业老板用一千万公开拍回来的。企业确实划给拍卖公司一千万元。实际那一千万元到了拍卖公司帐上后,拍卖公司先留下500万,剩下那500万,便进了老板的私人腰包。

私企老板亦是同样做,以极少之款买断某些拍品,参拍时不断举牌,如抬到理想的高价,让别人得到,高出买断价所得归自己。如自己拍得,以企业之名将企业未完税的赢利划出,逃得税款等等。因为私企拍得艺术品的所有开销都挂在企业帐上,摊入经营成本,企业免交了税款,而艺术品作为“经营设施”每年折旧后消耗为零资产,升值后的艺术品最终合法的成为私企老板个人之物。暗箱交易中大量偷税漏税以及洗黑钱等现象,已成为滋生腐败的一张大温床,因此国家应及时对此现象进行制止与规范。

骗取“图录费”

北京有两家拍卖公司,在国内已臭名昭著了。这些拍卖公司采用的方式是“假拍”与“拍假”,专拿图录费,你只要去送拍卖品,无论真假都收。而且把价格估得很高,让你高兴。拍卖协议签订后,先收了你的图录费、宣传费、保险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完后,请几个眼光极差或者腐败的专家,为你的藏品写上鉴定证书,接着开始在媒体上大肆炒作。拍卖时,场面异常热闹,叫买声此起彼伏,你眼睁睁看到自己的藏品拍了个天价,心中好不喜欢!两个月后来取钱时,傻眼了,小姐会满脸堆笑的对你说:“对不起,你的拍品是拍出去了,可恨的是那个竞买人不付钱跑了!我们也没办法!”你心里想是啊,这跟拍卖公司没什么关系,他们该做的都做了,自己命不好遇上个无赖!自认倒霉,图录费、宣传费、保险费都交了,只该自己倒霉!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竞买人跑了,全是拍卖公司人做的鬼。这些拍卖公司“骗术”很有水平,一年能尽赚几千万。我认识两位上当的老人,第一次被骗取五万元,第二次被骗去三万元,因为经理说他的东西好,只是不巧,遇到个不讲信誉的买主,再让他们拍一次,收费优惠,结果还是如此。老两口真是有苦说不出,只认两次命不好,第三次再也不去了。

上一篇:2013艺术品是看涨还是看跌 下一篇:徐悲鸿问鼎排行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