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时间:2022-09-07 05:01:0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的形象、美的事物往往令人感动和陶醉。它能够使人们分清美丑,加深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并情不自禁地摒弃平庸、委琐和丑恶,使情感得干净化和升华。小学生作为人之初,一切都处于可调整、可扭转的阶段。在此阶段,如果我们从小就对其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那么就可以是他们心情开朗、心理稳定。从而促使身心协调,而道德也从“他律”向“自律”转化。

我国近代教育蔡之培提出: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在各项活动中努力建立一种美的形式。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而学生的审美观往往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气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过着一种积极的甚至沸腾的精神生活,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因此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审美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

一、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培养审美观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凝练的、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化语言,它既可以描绘鲜明生动的形象,又成功的反映生活,而且能够以其形态和语言变化直接表现人的感情,唤起欣赏者的共鸣。在小学阶段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文字优美的文章。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形象思维有占优势,他们没办法达到自己欣赏美文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领着学生品读课文,逐步引领他们学会欣赏美。比如:我在教学第六册《美丽的南沙群岛》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从课题上知道南沙群岛是美的,但它的美在哪?我让学生初读全文,而这些在海边土生土长的孩子觉得南沙群岛的海与平时所见的海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发现文章中语言的美呢?我有感情地朗读了这篇文章,让语言的节奏和文中生动的描写直接影响他们,接着让他们欣赏南沙群岛大海的录像,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读课文,此时我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自己认为美的句子。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南沙群岛的美。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深刻的美感。

二、在课堂作业、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学生的作业、练习是他们劳动的成果,这些作品是他们智慧、进步的感性呈现。他们从作业、练习中直接感受自己的进步或不足,如果写得好就可以肯定了自己的能力,自然会有一种心理满足和愉快。因此,看似平淡的作业、练习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作业、练习的内容应符合科学性要求。简单了,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复杂了,没有多余的时间探索,应付了事,何谈其美。

(2)作业、练习设计应体现科学性要求。例如:第六册的《水上飞机》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让你设计水上飞机,你想让它发挥哪些作用?模仿课文写下来。学生有的马上议论,有的深思,他们都在努力寻找方案,再加上自己动笔的成果,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作业、练习的书写更应该要符合审美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书写整洁美观、布局的对称、字与字之间间隔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习惯,才能从中体会到美。

三、要选择“美”的语文教学方式

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以“美”的教育方式来从事这项工作。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艺术的、符合学生欣赏和品味能力、与所选材料内容情调一致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既可以做到增多一个美育的途径,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身教,收到逐渐感染、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为我们选择颇具美趣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诸多便利。

1.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有魅力。还是以《快乐的节日》为例,刚上课时我们可运用电脑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乐曲优美、欢快的旋律使学生深深陶醉,同时可以用大屏幕展示一幅幅世界各国小朋友欢度节日的画面,在讲授过程中以诗歌中“小鸟在林间嬉戏”、“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等的优美图片为背景,最后以flash的范读结尾,这些方式把诗歌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选择美的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更要细心雕琢自己的语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语言,同时也增加他们的词汇,提高其语言能力。比如在教学《桂花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领悟文中“这里的桂花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句话的意思。我以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头,然后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总结: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这些语言优美又简洁,对学生是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当然我们更要品味课文本身的语言美,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有意识的读出重音,读出与本文内容更贴切的语气和语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审美享受的更高层次。

3.创设美的情镜

在语文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典范。只有使学生整个的身心都在美的世界中徜徉、熔炼和陶冶,才能把美的尺度真正烙印在他的身心结构中去。讲授《快乐的节日》时,在欢快的曲子中,在一幅幅活泼、优美的画面前,以一首众人皆知的《快乐的节日》的歌曲开头,这样便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到了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去.然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什么节日中最快乐,在创设情境后提出以上问题,能使学生更好地身入其境,更好地感受少年儿童在和平年代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通过视、听等颇具美感和美趣的方式,使学生的身心整体极好地受到了陶冶和感染。若缺乏这样的感受,学生则不能在美的熔炼中受到熏陶——感受是全身心的体验,把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去。只有通过感受把情感调动起来,各种内部的感受也调动起来才可能使人从内到外地受到陶冶,以至通过情感渗透到人的生理机制中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其内涵是丰富的。我们要挖掘这块矿产,在语言学习中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总之,生活处处需要美,让我们教师做“美的使者”,为创设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上一篇:也谈幼儿园激励机制 下一篇:“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