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昏迷误诊的诊疗体会

时间:2022-09-07 04:45:57

低血糖昏迷误诊的诊疗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误诊原因。方法:观察初诊昏迷患者中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误诊原因。结果:15例患者于10~35分钟内患者意识均转为清醒。血糖恢复正常。随时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正常,并且维持1~2天避免反应性低血糖。结论:急性昏迷患者除应行头CT检查外一定要应行血糖监测。

关键词 低血糖 脑梗死 误诊 血糖监测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4.224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15例患者当中12例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其中10例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正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1例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2次/日,病程1~2年。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3例。发病时间1~2小时3例,11小时4例,12~24小时4 ,1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误吃降糖药造成;1例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反复低血糖昏迷;1例既往健康,不明原因出现低血糖昏迷。血糖均低于1.9mmol/L。

误诊为脑梗死13例,舒乐安定过量2例。误诊时间0.5~6小时。输入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3例,门诊静滴甘露醇4例,静滴纳洛酮1.2mg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 2例。

临床表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包括大汗、颤抖、饥饿、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恶心呕吐;本组15例患者中追问病史均有大汗、颤抖、饥饿感;脑部缺氧、缺糖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健忘、定向力差,初为心动过速,瞳孔散大、锥体束征阳性、意识由嗜睡逐渐转为浅昏迷到最后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直至死亡;本组患者15例均以昏迷收入疗区。浅昏迷12例,皮肤潮湿,肢体肌张力增高,双侧病理反射阳性;深昏迷3例,四肢肌张力低,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瞳孔直径缩小3例。

辅助检查:15例均做头颅螺旋CT扫描,6例有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均为陈旧性脑软化灶,中线无移位且无占位效应,急检末梢血糖0.5~1.9mmol/L诊断为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降低并伴有相应症状称为低血糖症,但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伴有相应症状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在这里所指外源性因素引起低血糖发作且为严重低血糖症即临床所说低血糖昏迷,一般血糖值均低于2.5mmol/L。

误诊原因:低血糖昏迷大多因意识障碍而就诊,常被误诊为脑梗死。病史了解得不详细,如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使用降糖药物史。

治疗:本组15例患者治疗均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ml直至患者清醒,且续点10%葡萄糖,密切进行血糖监测,避免反应性低血糖发生,并根据血糖结果调整用量,鼓励患者进食葡萄糖或含糖食物,如果汁、软饮料、糖果或进餐。15例患者于10~35分钟内患者意识均转为清醒。血糖恢复正常。随时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正常,并且维持1~2天避免反应性低血糖。

体会:①神志不清的糖尿病患者来院就诊时,首先要考虑为低血糖昏迷,除了检查头颅CT平扫,并且排除药物中毒引起昏迷外重点监测血糖;②血糖恢复正常而意识仍未恢复,必须按急性脑病进行监护进行综合治疗,如降颅压。保脑等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讨 论

确定病因是解决低血糖昏迷的首选方法,避免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的食物或药物[1],加强糖尿病教育,血糖自我监测是观察血糖变化和预防严重低血糖整的重要手段,只有及时监测血糖才能避免低血糖昏迷的发生;专科医师要加强医疗指导,制订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及时让患者知晓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及严格控制血糖又避免低血糖昏迷的发生;最重要的还有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可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最后一点入院后立即完善血糖及头颅CT等相关检查,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及时、正确地处理,避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上一篇:农村老年房颤患者治疗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带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