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时间:2022-09-07 04:44:18

高中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的优势,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扎实推进,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近一轮的高中语文课改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由于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十分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进一步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立足教材与课堂,为学生进行语文探究提供更多机会,从而扎实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

一、立足教材实际,制定可行性研究内容

语文教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也是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教师就要充分的了解学情,为学生制定可行性的研究内容。具体来讲,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把握三方面:一是课题本身要有内容、有意义,值得学生去挖掘与研究;二是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也有能力研究;三是容易获得研究资料。选题有三种思路:一是就课文中的某的一个问题来就事论事,对有关事件与人物进行直接阐述;二是联系课外材料结合社会现实思考;三是把问题从个别升到一定高度来研究。

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后,专题的确定就应让学生自己拿主意,教师主要起指导、参谋作用,绝不能越俎代庖。只要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的课题都可以,当然基本的原则还是参照前面所述。

二、扎根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问题情境设置、主体体验探究、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

1.单篇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究性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然后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经常性的鼓励、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在学习《勾践灭吴》一课时,有学生问:“越王勾践不惜屈尊侍奉吴王的行为方式有没有可憎的一面,是不是为了达到目的,一切手段都可以用?”再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有学生问:“鲁迅起初并不知道请愿之事,假如便迅早点知道,或者刘和珍去邀请鲁迅,鲁迅人不会也去参加请愿?”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2.比较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比较阅读”是对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分析、研究、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点以及形成原因,从面获得对作品的新认识。

例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时,比较烛之武、文种、邹忌、触龙四位说客的游说技巧,并联系教材《口语表达要求》想象他们游说时的声音、姿态、表情等。经常这样前后联系比较,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研究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应引导学生把语文研究的范围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时代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冲击,以此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针对当前风靡全球的网络文化,我以小组为单位,决定对网络流行语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了解内容主要包括:新兴词语的来源、成因、发展、意义、适用人群及新兴词语与我国传统文化用语的冲突和应怎样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等方面。

流行语的特征:一是标新立异。二是轻松随意。三是流行受限。有些人认为,所谓的网络语言是都是“文化垃圾”,他们是对“传统汉语的严重破坏”。同时,也有对于网络语言持高度支持的学者,他们认为,这些新兴的语言生动风趣、有人情味,是语言的另类发展,观念上的更新。

典型的较为诙谐幽默的网络用语如“织围脖”。微博在 2010年因为众多明星的喜爱而大火特火,引发“围脖”热潮。“织围脖”就是写微博。明星姚晨人称“围脖女王”,走路、逛街、当嘉宾、做节目、有时间就敲敲打打。寒冷的冬天已经来袭,如果有人问你:“今天织围脖了么?”可千万别去找毛线哟~

又如,“给力”。“这首歌太给力了!”2010年9月,网上开始盛传“给力”一词。当某事、某人给你强烈刺激,精神为之一振时,你就可以说:“太给力了!”此词出处,一种说法是网友在世界杯期间所创;另一种是“给力”一词是由闽南话演变过来的。

通过学习小组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今社会中,流行文化的飞速发展已经使我国正规的传统文化被逐渐的非正规化,取而代之的是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体。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主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确定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增强情感,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仪强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2013年 第5期

[2] 王貌貌 论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文理导航》2013年 第7期

[3] 宋喜良 新课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快乐阅读》2013年 第7期

[4] 耿典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教学》2013年 第8期

上一篇:浅议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略谈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