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的防护

时间:2022-09-07 03:57:01

浅谈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的防护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采血室护士每天采集血标本大约300人次,随着HIV的蔓延和HCV、HBV高发感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性感染危险,对采血室护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地危害。因此,采血室护士必须增强防护意识,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本院自成立采血室以来,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督导,未发生一例感染。

1 职业感染

1.1 自我防护意识差和防护措施欠缺 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制度和暴露后防护措施,穿刺采血操作中及发生可能感染的事件后未能执行标准严格的防护措施,对经血传染性疾病认识不足。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CV、HBV和HIV等经血性疾病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带有HIV阳性血液的针头意外刺伤后,HIV感染的几率为0.2%~0.4%,而在针刺伤时只需0.005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

1.2 皮肤破损 HCV、HBV、HIV阳性血液及分泌物长时间与破损皮肤接触,极易导致疾病的传染。

1.3 皮肤黏膜 静脉采血时如操作失误,致使血液飞溅,则一旦带有HCV、HBV、HIV的血液溅入眼、鼻、口等处粘膜,均可造成感染。美国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针刺伤与职业血源性疾病传染高度相关,尤其是HBV[2]。

1.4 其他间接接触 皮肤(例如,手)接触了HCV、HBV、HIV阳性血液,就极易污染眼、鼻、口等处粘膜,也可造成感染。

2 工作中防护措施

2.1 加强院感管理 应设立职责完备的医院感染控制科,与医院各科室医技人员一起,规范统一管理医院的感染控制业务,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规范操作,熟悉技能。做到制度在墙,规范在心,操作得当。采血室要加强巡视和检查制度。

2.2 操作人员的教育 加强培训,提高职业安全意识,保持良好心态,尽量避免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2.3 工作中的防护 ①采血操作前,应自我检查手臂是否有伤口,戴乳胶手套,手套可起到屏障和隔断污染源的作用。手套破损及时更换,操作中应自始至终做好自我防护。②采血时,严格规范操作,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管一用一消毒。采完后针尖向下,针头不可折断或弯曲,慎重地放入利器盒。③操作房间光线充足。保持室内卫生,做好空气传播预防。对物体表面、空气、地面等要定期执行常规消毒,且应检测消毒效果,保持采血室的自然通风,定期定时空气消毒,可用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

2.4 工作中意外的处理 ①如发生针刺伤等暴露事件,应保持镇静,迅速按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或请身边同事协助,从近端向远端挤压受伤处,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受伤处,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②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并报感染控制科。③医院感染小组应指导下步处理、登记并进行暴露源级别评估。预防用药或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咨询。④对于HBV感染的针刺损伤可接受乙肝人免疫球蛋白等预防性治疗。HIV污染的针刺伤,定期进行HIV抗体初筛和PCR病毒检测,阻断HIV可使用三联药。HCV暴露必要时可注射干扰素。⑤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引起的心理伤害。

3 小结

采血室工作量大,患者集中,护士易忙乱,我们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集体培训,定期督导,使采血室的消毒隔离工作能有效落实,职业危害降至最低,从而保证了护理人员的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护理进修杂志, 2005, 20(3):216218.

[2] 卢爱工,李莉莉,柳淑杰.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14(9):10791080.

上一篇:101例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急性心力衰竭急诊救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