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班文言文教学策略概述

时间:2022-09-07 03:27:38

藏族班文言文教学策略概述

一、以读为先,重视语感培养

不少藏族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必备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字、词、句都还很生疏,并且缺乏文言句读意识。因此,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于漪老师在《我们当年的语文课》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高中的国文老师教古文在课堂上是大声朗诵的。记得老师教李后主的《浪淘沙》,书放在讲台上,根本未翻开,他边解释边朗诵:‘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老师对教材熟极了,朗诵得出神入化,把亡国之君在词意中蕴含的婉转、凄凉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师教完,我们也就背了出来。”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是需要大声朗读的;教师的示范诵读是有必要的;朗读是能取得明显教学效果的。(1)教师范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感。初中的藏族学生在字音句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朗读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的范读最好放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这样,学生对于文章中的朗读难点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带着这样的指向性去听老师的示范朗读,效果会更好。不少学生在听老师范读一遍之后,很有可能还存在朗读的障碍,那么,老师在范读时,要将容易出错的地方,放慢速度,提醒学生注意,并且做好朗读的记号,如读音、节奏等等。如“其一/犬坐于前”这样的句式,教师不范读,学生是不能正确掌握朗读停顿的。对于一些难读的句子,教师还要领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渐渐形成文言语感。(2)读出层次。曾国藩认为,对于“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笔者认为,教学文言文不仅要读,还要读出层次。学习一篇文言文可以这样来安排:初读,读清句读——再读,疏通文意——精读,赏析理解——悟读,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还可作进一步的细化处理。一些教师认为,藏族学生文言基础薄弱,所以对于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这样,会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造成恶性循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的层次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对文思文意有准确的理解,才能使朗读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的境界。本文来自于《教育》杂志。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二、文言并举,加强语言习得

文言文的教学,应包括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由于藏族学生文言基础相对较弱,不少教师会更加侧重“言”的教学,从而流失“文”的价值。倘若文言文教学如果只是停留在“言”的一层面,只满足于文言词汇的积累及语法知识的学习,那是被考纲束缚的短视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与语言深度接触,发掘文章精要,欣赏文学精义,探究文化精髓。钱梦龙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这一课例中,他先后提出这么几个问题: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年轻人吗?“遗男”姓什么?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父亲同意么?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样,钱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掌握了“且”“叟”“龀”“孀妻”及主语省略等文言知识,使得“文”与“言”在课堂教学中完美统一。再如黄厚江老师执教《阿房宫赋》,将文字的教学融合在文章的理解之中,以文章、文学的分析鉴赏为主线,将落脚点放在最后的文化层面,学生既积累了文言知识,也品味古典作品的行文结构之美,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以文带言”的课例。《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等文章中的文言现象,是称不上典型的,这类文章的教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视为文字符号,而忽视了它们文学的价值。《六国论》这样的文章,如果只抓了“言”而放弃了这么好的文章构架,文言文教学该承担的其他很多任务就体现不出来了。再如《荆轲刺秦王》一文的教学,我们不仅要扫除文言的障碍,还要让了解那段历史,学习作者叙述的技巧,更要体会故事中反抗、深沉刚毅的侠义精神。文言文教学,若只顾及“文”,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倘若只盯着“言”而无视“文”,又无异于焚琴煮鹤。如此看来,文言并举,帮助学生加强语言习得,才是文言教学的可行之路。

作者:严玉萍

上一篇: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下一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