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管理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07 02:35:49

高校教师管理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

摘 要:高校教师管理内涵更丰富,触角更细腻,理念更感性。高校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知识管理自我意识;完善制度,因人设岗,努力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刚柔兼济,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高校教师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师管理;新特点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目前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对教师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社会发展又对教师提出新要求。这些都给高校教师管理带来新问题,高校必须针对教师管理的新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高校教师管理的新特点

1.内涵更丰富。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劳工大会就提出知识管理,这一理念得到快速发展,并被人们广泛接受。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加强知识管理的任务尤为突出。教师是高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加强教师的知识管理成为高校迫切需要正视并解决的一个新问题。知识管理是指对教师的基本知识进行管理,包括教师对知识的认知、获取途径、知识开发、知识使用等,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等。

2.触角更细腻。目前,社会发展进入资源竞争时代,高校要想在同类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着力于优化教师资源管理,将触角延伸至各个细微处。触角的细腻有助于高校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使不同类型人才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这就需要高校深入调研学校人才引进,根据高校教育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

3. 理念更感性。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具备基本的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高校教师管理应该更多地体现出感性的一面,以人为本,实施柔性化管理,关注被管理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基于高校教师管理新特点的对策

1.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知识管理自我意识。从高校教师现有素质分析,教师并不缺乏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的是知识管理的自我意识。因此,高校要根据教师知识管理内容与要求,努力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唤醒教师知识管理的自我意识,使其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高校领导要认识到教师知识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应给予经济、人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教师的知识管理权利。高校还要积极构建教师知识管理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建立标准、规范的知识体系,形成丰富的知识库,为教师搭建知识管理平台,使教师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访问与使用,发挥知识的价值。另外,高校还要提升教师知识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知识管理究其本质就是自身主观能动性体现的过程。从科学分析看,教师知识体系中,大部分知识都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权重较低。教师如果不主动地进行知识管理,容易导致知识浪费与流失。

2.完善制度,因人设岗,努力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教师价值实现的途径在于岗位,岗位是否能够成为教师实现价值的平台,关键在于高校是否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是否因人设岗,因才设岗。高校要严把教师准入关,深入考察教师的智能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引入适合高校的优秀教师,并为其学习、进修提供条件,使引入的教师人尽其才,获得专业发展,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队伍稳定性。高校还要改变聘用思维,从传统“身份管理”中转变出来,向“岗位管理”转变,科学地设置岗位,做到因需设岗。这样,才能根据岗位需要合理配置教师,使教师在岗位上有事干、有劲干、有能力干,而不是岗位与教师的专业技术不相适应,人浮于事,在岗位上混日子,导致教师职业敬畏心的丧失,带来教师管理难题等。

3.刚柔兼济,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高校教师管理模式。制度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高校教师管理要继续发挥制度管理优势。同时,要刚柔并济,将制度的刚性与柔性进行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以人为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就是要突出教师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在教师管理中,要尊重教师,包括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尊重教师的劳动,化管理为服务,以人性化服务触及教师内心,使教师感受到温暖,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通过创新高校教师管理模式,提升教师自我管理意识与奉献意识,增强教师对职业和高校的认同感,主动地参与自我管理与学校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责任感。

总之,高校要认真调研新时期高校教师管理的新特点,不断转变教师管理思想,化管理为服务,促进教师价值实现,实现教师管理工作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媛,何喜军,孙磊.浅谈高校教师岗位设置与分类管理[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3):67.

[2]王谦.新时期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J].才智,2010(23):25.

上一篇: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下一篇:每本书都是一次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