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07 01:26:57

浅谈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 要】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时期,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对于帮助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幼儿园大班孩子在执行规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积极指导,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学会自律,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以便帮助幼儿以后能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规则意识

俗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规则意识、是塑造现代人的重要内容,更是时展的需要。而大班正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时期,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规则意识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在大班时期甚为关键。

通过对我们大班43名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的规则意识差异很大,有些幼儿能够很好的遵守各项规则,而有些孩子却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在43位幼儿中课堂上要求如厕的幼儿有11位,占总数的26%,在游戏中不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占35%;喝水、如厕、洗手不按顺序排队的幼儿占21%,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幼儿占44%。大班的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执行能力不强,需要成人的督促;自律开始萌芽但还没有完全内化;在等待游戏时缺乏耐心;学习中以插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等。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我班幼儿十分缺乏规则的意识,执行规则能力较差。这些幼儿大多不会正确的与同伴相处,不遵守活动规则,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自由。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自控能力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孩子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感受遵守规则的好处和乐趣,体验违规的后果

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只有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才能让幼儿主动遵守规则。我们会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如:我们常常带幼儿去超市购物让幼儿体会购物需付钱,付钱时要有序排队;如:引导幼儿观看有关交通规则的碟片,让幼儿了解遵守规则可以保障人的安全,而违反交通规则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使人受伤或死亡。用这些丰富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了解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除了要让幼儿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还要让幼儿感受遵守规则的好处和乐趣。孩子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有压迫、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因此,我们首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充足、合理、适当的空间和大量丰富的材料,使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活动内容,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孩子毕竟是孩子,年龄小,能力有限,难免会和同伴发生冲突、违反活动规则。这时,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并让其承担一定的责任。

如:在游戏时,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弱,常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3次。为了让自己有更多参与游戏的机会,孩子们违反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少。同时对于那些能自觉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巩固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上树立榜样,号召幼儿向榜样学习,让榜样带动全班幼儿自觉遵守规则。比教师一味批评违规的幼儿,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二、在活动前讲规则

有的教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幼儿提出任何要求,活动中发现问题时才强调规则,或者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幼儿。此时幼儿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不会认真听老师的话。其实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事先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在活动前提出要求,让孩子了解活动规则,孩子才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受规则。

三、幼儿参与制定规则

只有在幼儿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才是适合幼儿需要的规则,才能真正被其接受。在不同的活动之前我会组织幼儿通过讨论修订自己制定适合的规则,这时孩子们会非常自觉的遵守规则。

四、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儿歌和文学作品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如:为了让幼儿能在活动中有序的排队,我利用这一幼儿崇拜的人物教育孩子向他们学习。在音乐活动《进行曲》中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观看国庆大阅兵和军方军训练、生活的一些视频情景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向学习,自觉遵守活动规则。为了让幼儿能轻拿轻放小凳子,我向幼儿讲述了“小凳子为什么哭了”的故事,以此来教育幼儿轻拿轻放小凳子。在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时,我们通过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过马路和学习儿歌“红绿灯”来让幼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规则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而游戏是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幼儿园的游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则游戏一类是创造性的游戏。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蕴涵着丰富的学习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上下课铃声的游戏活动,模仿小学生的课间生活。每次活动前敲响小铃。幼儿听到铃声后知道要上课了,就会自觉的回到座位旁就座,等待老师来上课……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幼儿则离开座位自由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有利于帮助幼儿提早适应小学的活动常规,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再次,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教师讲解力求生动简明。游戏规则应灵活,如果幼儿要求并且他们都同意改变游戏规则时,应当允许幼儿改变规则。

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穿衣打扮,行为、不自觉的小动作甚至说话的语气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全班的幼儿,所以要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给幼儿做好榜样,一条规则的实施才能落到实处。同时,主配班教师的要求也应该一致。这样才能让幼儿更明确的遵守规则。如果两位老师要求不一致,班主任说这样做,配班教师说那样做,便会让幼儿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听谁的,规则意识自然无从培养起了。

通过大班一年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引导,现在我们班大多数的孩子已能有意识的约束自己,自觉遵守规则,极少数自控能力差的幼儿也能在同伴的影响和老师的提示下遵守规则执行规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产生遵守规则的内在动机和愿望,使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在客观上建立合理的规则,使幼儿的遵守规则行为更加规范、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遵守规则。使我们的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上一篇:增强农村初中体育实践课中的自主学练能力 下一篇:取田鲁之精华,造苍平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