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区高血压病的监测与干预

时间:2022-09-07 01:17:50

高校社区高血压病的监测与干预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监测 干预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同时高血压病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1]。我校社区内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专用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必要的干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校社区当年度实有住户的教职工和家属。

调查方法:除教工体检外,每年开展2次入户普查血压活动,同时重点监测35岁以上及新入住人员,及时发现新的高血压患者。

调查结果:高血压发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自2005年以来,已从最初的5.3%上升至2009年的10.4%,除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在2005年的113例高血压患者中,体重超标者67人,占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59.3%;静坐生活方式为主者79人,占发病总人数的70.0%;未控制饮食者62人,占发病总人数的54.5%。见表1。

管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主要监测措施:①建立为35岁以上首诊者测血压制度,门诊各诊室配备“高血压就诊纪录”,要求医生将测量结果、病情和治疗方案逐人记录于册;每月由社区服务站办公室统计整理记录于专用档案。②家访过程中,对未进行过血压测量的受访者测血压、体重,了解其生活习惯,重点是35岁以上的居民和高危对象,并将测量结果登记于其家庭档案上。③加强对现有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指导和血压检测,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专用干预病历,要求高血压患者按时在社区服务站办公室测血压,不能按时测量血压者及时提醒督促,记录测量结果。④督促高血压患者每年做1~2次血糖、血脂测定和心电图检查。⑤每季度对建档患者至少进行1次血压测评,年终进行1次全年干预效果评价,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主要干预措施:

⑴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识:针对教工我们主要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学习时间,家属则通过居委会进行组织,每年2次进行高血压专题讲座,介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分期、诱因及高血压的症状、并发症、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使广大教工及家属了解并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血压水平属于高血压1级和正常高值的人群中[2],使广大教工及家属在提高对疾病危害性认识的情况下由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预防。

⑵心理干预:改善不良情绪;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①心理干预:在本社区的高血压病人精神压抑、体力透支、过度疲劳,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应强调不良情绪及对静坐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②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手段之一,可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改善情绪。我们建议病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提高教工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坚持不懈的运动达到增强体质、改善情绪、减轻体重的目的。

⑶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长期食用过咸或含钠量高的食品易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循环血量增加,血压上升,因此要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WHO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小于6g,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食物,同时应注意把在食物制作过程中使用酱油、面酱等调味品所含的钠量计算进总的钠摄入量。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体重升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3]。减轻体重除适量运动外,饮食控制相当重要,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膳食结构,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尤其是要注意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要向患者强调吸烟、过度紧张疲劳与高血压发病的密切关系,使其认识到戒烟的重要性。减少浓茶、咖啡类饮料的摄入,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保证足够的睡眠。

⑷指导病人合理服药:很多病人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拒绝服药,我们充分利用高校社区人群知识水平高的特点,向病人讲明高血压病终生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病人按时自觉地服药。

干预效果评价:①有效:患者血压在原有基础上,收缩压下降2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②达标: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90mmHg;③无效:血压未下降。

通过连续5年的建档管理、健康教育及必要的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由最初的87.6%提高到90.6%。在被管理患者中服药率由2005年的63%提高到2009年的98.6%;体重超标者由占病人的67.6%降低到46.9%;坚持运动者由34.3%增加到56.9%;2005年有49.5%的患者可以做到控制饮食,到2009年则提高到64%;服药率由2005年的63%提高到98.6%。所有建档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由2005年的60.6%提高到2009年的100%。见表2。

讨 论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人专档管理,及时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个体不同给予个性化的生活指导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坚持终生治疗的信心,运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科学用药等手段,对减少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影响、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茂盛,洪霞,曾军,等.90年代上海社区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极其危险因素动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98-201.

2 麦劲壮.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血压差别的调查分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9(1):1-4.

3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孕产妇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