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能不能买大小非

时间:2022-09-07 12:50:27

社保基金能不能买大小非

李稻葵的提案刚一出炉,市场上的争论就炸开了锅。那么,社保基金到底能不能买大小非呢?要想搞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抽丝剥茧,一点一点把问题的主要矛盾推出来。社保基金应该如何运作

“社保基金买大小非”这一提案的主语是“社保基金”,那么我们就首先抛开大小非,看看社保基金是否应该入市。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保问题专家郑秉文介绍,世界各国的社保基金都普遍进入资本市场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

纵观世界各国成熟的社保基金投资经验,无一不将社保基金的运作与资本市场密切结合。在欧美的经济体系中,社保基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支撑。以美国为例,到上世纪末,美国退休基金所持有的股票资产占全美股票资产的比例高达40%。

郑秉文表示:“美国每30年或25年的周期里,股票的回报率至少都在7%左右,这里包括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总体来说,美国的401K(美国最普及的一种退休基金账户)和州职业年金的投资效果都非常好。”

而从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历史上看,其表现也是出奇地好。过去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熊一牛一熊的风云变幻,但社保基金还是取得了年均26%的收益率。而社保基金取得佳绩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严格执行价值投资理念。

统计显示,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上证指数由1340点跌至998点,股指下跌幅度为19.46%,而社保基金却积极建仓,社保基金的持仓量由期初的4.32亿股增加到26.14亿股。然而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期间,上证指数从1677点涨至6124点,社保基金却在不断减仓,其重仓股数量由最初的172只减至137只。到了2008年一季度,社保基金减仓迹象更加明显,正是由于执行了“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理念,使得社保基金成功躲过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去年6月也明确表示:“社保基金会为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做出应该做的事情。”2003年以来,社保基金入市的比例逐步由5%提高到10%,并已有计划将入市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5%甚至更高。

由此可见,从宏观层面上看,社保基金入市,既是全世界的发展潮流,又能够切实解决社保基金所面临的严峻的资金压力;从操作层面看,社保基金入市既有良好的历史投资业绩,又符合我国当前的政策导向。换句话说,在现在这个点位上,就算社保基金不买大小非,也同样应该入市买股票。

大小非到底有多可怕

说完了社保基金问题,再来看看大小非问题。

首先,在现在这个点位上,大小非到底还有多少减持冲动?尽管市场对A股的估值中枢众说纷纭,但目前1800~1900点左右的点位已处于“价值低估”状态是无可置疑的。尽管在熊市中,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市场继续非理性暴跌的可能性还在,但毕竟下跌空间已非常有限,许多价值投资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入场“捡便宜货”了。显然,不用去比5000、6000点,即使是比起3000多点的时候,如今大小非的减持冲动也已经减弱了许多。反倒是随着股价一路下跌,增持的趋势有所上升。因此,虽然从数据上看,解禁的大小非规模庞大,但在目前的点位,大小非或许是股市重新走牛的阻力之一,但绝不是继续杀跌的主因。

其次,中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解禁后大非总计减持了84.55亿股,占可减持量的10.56%;小非总计减持了194.32亿股,占可减持量的44.38%。而且在1年锁定期满后,后续3年内国有股股东若累计减持超过5%,需要逐级上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核,所以大非减持冲动也会小于小非。而且许多国企控股股东为了确保控股地位,不可能大规模减持大非,如工行、中行便属此列。另外,央企大非减持成本大于地方国企。总之,原股东配售股、战略配售股、大非、国有大非、央企大非的可减持速度都要慢于同层次的小非。

也就是说,当前大小非问题并不像有些专家所说的那么可怕,并且其主要问题不是看似规模庞大的大非,而是相对规模较小的小非。

根据申银万国分析师朱康平等人计算后发现,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市值虽然比2008年增加了五成,但减持动力大的那部分市值加起来一共只有5548亿元,反而比2008年的7077亿元有所减少。如果按20%的减持比例计算(高于2008年的减持比例),全年的减持规模也就在1000亿元左右。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在5000亿元,其中的10%可以投资股市,今后这个比例有可能提高到15%~20%,也就意味着最多可以有500亿~1000亿元的资金投入股市。从资金规模的角度说,社保基金完全有能力缓解股市中大小非抛售的压力。

专家集体误读李稻葵

搞清楚了社保基金本就应该积极投资股市,以及社保买大小非是靠谱的事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反对李稻葵提案的“三论”中的两论已经不攻自破:看看国外的历史经验就知道,“担忧论”者不必为社保资金的安全性担忧;“无效论”者更是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比如叶檀撰文指出:“李稻葵先生提出,将大小非出售给社保基金,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大小非问题。这是经济学家美好的一厢情愿。大小非、大小限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新增部分,而不是股改有限的存量大小非。”诚然,叶檀女士言辞犀利,逻辑清晰,准确地抓住了大小非问题的症结不在“存量”在“增量”,但她却忽视了李稻葵的原意并不是让社保基金去一劳永逸地解决大小非问题,而是缓解大小非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路透社原文是说李稻葵建议社保基金“买入”大小非,但几乎所有反对者在引用这段话时都自说自话地改成社保基金“接盘”(接手、承接、甚至拯救)大小非。“买入”和“接盘”,重点完全不同:“买入”着重的是主语“社保基金”,出发点是站在社保基金如何有效配置的基础上,是市场化的投资行为;而“接盘”则把主要矛盾集中在了大小非上,认为社保基金入市就是为大小非“服务”的。因此其质疑的立足点就是错误的。

近日李稻葵先生已出面回应质疑,说媒体和专家都误解了他的意思,他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并不是要社保基金去二级市场买大小非,而是建议国家把国有企业所持有的大部分大非股份无偿划拨给社保基金,并由社保基金长期持有。

至于“不可行论”者,涉及部门利益博弈倒是个问题,不过李稻葵表示:“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用多赢的立场来看待。通过扩大社保基金规模,化解大小非的问题,对于社保基金也好,国资委也好,股民也好,都会有收益。历史问题要通过某种方式让未来去化解,在这个化解的过程中把社保基金做大做强。”

上一篇:“社保基金买大小非”惹争议 下一篇:华夏正式合并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