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财经传媒航母

时间:2022-09-07 10:13:03

打造财经传媒航母

如果本次交易成功,新公司“汤姆逊―路透” 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信息集团,现任路透首席执行官汤姆・葛洛瑟将执掌这一新巨头

2007年5月15日,汤姆逊集团和路透集团表示,汤姆逊将以每股路透股票支付3.525英镑和0.16股汤姆逊股票,约87亿英镑(约合172.3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路透。

如果本次交易成功,新公司“汤姆逊―路透” 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信息集团,现任路透首席执行官汤姆・葛洛瑟将执掌这一新巨头。控制汤姆逊的汤姆逊家族,将通过持有55%股份的Woodbridge Co.继续控股合并后的汤姆逊―路透。这是自创始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150多年前创立路透社以来,英国路透集团第一次由一个家族来控制经营。

汤姆逊与路透

媒体巨头汤姆逊集团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总部设在加拿大多伦多,是全球专业信息服务行业最领先的跨国企业。汤姆逊集团目前在全球的雇员人数约为3.2万,在全球金融信息市场上占有11%的份额。集团主要专注于法律、金融、教育、科技与医疗保健四个市场。作为全球专业信息服务领域的领导者,汤姆逊集团综合全面的数据库具有无可匹敌的信息广度和深度,能够针对客户的特定需要而订制信息解决方案,设计工作流程应用程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服务,不仅帮助客户掌握更多的信息,而且提高客户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 PLC)由德裔移民保罗・路透1851年在英国伦敦创立,目前该集团在全球的雇员约为1.69万人,股票总市值约为77亿英镑。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该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新闻资讯、财经服务、投资管理于一体的集团公司。目前,包括CNN、《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雅虎网站、美国在线和英国广播公司等,许多著名通讯社和报刊都是路透资讯的顾客。

收购缘何?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路透集团的发展就一路坎坷。首先,路透社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非常危险的扩张,员工总数从2400人猛增至19000人,随后又增加了图片和电视业务、电子经纪人业务及其他风险投资业务,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接下来路透社又进入了“反对冒险时期”,先是错失发展良机,把发展领域拱手让给CNN,而后又由于低估了来自彭博的威胁,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

2003年,路透社亏损4.93亿英镑,落入了历史低谷。由于美元贬值,路透集团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入为6.26亿英镑,比去年同期的6.33亿英镑下滑1.1%。

汤姆逊集团在全球金融信息市场上占有11%的份额,2006年收入约为33.3亿英镑,市值约为132.3亿英镑。根据汤姆逊集团的200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由于法律和财经业务的优异表现,汤姆逊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24亿美元,同比增长63.5%,预计2007年营业收入将比2006年增长7%到9%。

如果能够强强联合,据计算,合并后新公司“汤姆逊―路透”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新闻和数据提供商,年销售额将达到110亿美元。新公司在全球金融信息市场约占34%的份额,比目前居第一位的美国彭博社高出1个百分点,跃居全球首位。

通过合并,两家媒体巨头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得到互补,从而为争取更多全球信息市场份额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一方面,汤姆逊与路透可以通过对方的地缘业务优势弥补自身不足。路透集团2006年收入中54%来自欧洲市场,美国市场贡献不到三成,而汤姆逊的同期收入近81%来自美国市场,欧洲市场贡献不足两成。

另一方面,两者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区别也为优势互补提供了良好机会。路透集团在提供实时新闻和财经数据方面实力明显,而汤姆逊在历史数据以及新闻相关链接方面做得更加出色。通过这种互补的合并,汤姆逊最终既获得了世界上业务最全面的新闻机构之一,又将实现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的整合,提供一整套全面的新闻服务。此外,在客户服务方面,汤姆逊的关注点是在内容方面,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产的管理以及为买方进行服务的专长,而路透传统上的优势是体现在为卖方服务的方面,两家合并进行整合意味着能够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面临变数

实现合并后,全球金融信息供应商格局从“三足鼎立”演变为“两强争霸”,重要竞争者数量的减少必然引起有关方面对于行业出现垄断的担忧。因此,在汤姆逊集团和路透迈向全球第一的道路上,还需通过最后一道关键障碍――欧盟委员会和英美两国反托拉斯机构的批准。

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反垄断审查机构负责人威廉・拜尔说,“反垄断审查机构将进一步了解两家集团的原有用户是否认为并购导致市场竞争减少、更高价格以及并购是否确实会带来更好的服务与更少的成本。由于提供价格、数据、新闻和金融工具的公司有限,欧洲和美国的反托拉斯机构几乎肯定会对该并购案进行更详细、更持久的审查。所以,从目前情况看来,两者最终实现合并可能还需要一年时间。”

给我们的启示

90年代末,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并购的“主战场”之一。但2006年的徐工凯雷和苏泊尔法国SEB,以及最近的娃哈哈达能反兼并案,激起了一场场激烈的口水战,捍卫“民族品牌”,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呼声迅猛高涨。

反观汤姆逊与路透集团的并购,关于“民族品牌”、“产业安全”的一些看法值得深思。路透社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英国的官方喉舌。作为新闻产业和英国骄傲的“民族品牌”,被自己原来的殖民地公司收购,这远比我国的徐工、苏泊尔,以及娃哈哈更令人感到敏感,反响更应该非比寻常。

实际上,尽管这次并购遭到了有关反垄断部门和工会等一些机构的质疑,但并没有激起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强调“世界的――民族的” ,而不是“民族的――世界的”。

路透集团作为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1851-2007),长期以来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失误,造成业绩下滑,强者优势难在,如今却被殖民地公司所收购。

一方面,这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希望――后来者居上,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避免失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发展还是可以发展壮大的,甚至能够超越如今的跨国巨头。跨国公司是成年的狼,我们是成长中的狼,没有必要对它们产生恐惧!

另一方面,对于“百年老店”来说,无论目前多么风光,占据怎样的优势,但如果不居安思危,掉以轻心的话,路透集团就是前车之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也是企业生存法则。

我国企业领导宁为“小国”之“王”,也不到“大国”称“臣”。一些企业主管认为所属企业被他人兼并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尽管他所辖的企业已是日落西下、奄奄一息,却碍于面子问题,宁可企业坐以待毙;被兼并企业的领导害怕失去“乌纱帽”,认为被兼并后“寄人篱下”,变成“二等公民”。

实际上,考察世界上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成长史,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是通过几次购并活动才取得今天的规模和优势地位。企业间的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形式、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产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因此,本土企业是否要走并购之路,关键要看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企业自身做强做大;是否有利于企业自主品牌提升和国际化水平提高;是否有利于投资回报快速增值。本土企业要追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并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没有必要为了“面子”问题而贻误战机。

此外,在我国常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兼并双方都很强,合并之后谁也不会主动地削弱自己的地位,最后导致了合并后的企业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发生兼并者与被兼并者的“战争”。

对于汤姆逊与路透集团的这种人事安排,值得我们去思索。控股的汤姆逊集团将新公司交由原路透首席执行官Tom Glocer领导,并表示“汤姆逊家族并不会在乎新任集团CEO来自汤姆逊还是来自路透,而只在乎他是不是个能人”。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以及弱弱联合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成为强者!企业并购的双方不应该把企业领导权的争夺凌驾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上,成为企业经营中最为关注的焦点。并购双方彼此真诚协作,努力地去寻找更大的蛋糕,远比窝里斗更为明智和理性。

上一篇:近交远攻:献计上海机场集团 下一篇:应该全面清理重构现行CPI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