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07 09:58:44

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对策探讨

摘要:具体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分析进入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的状况与困惑,提出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对策。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98-02

1 金融危机分析

1.1 导入

2008年9月15日,由于受严重财务危机所迫,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也是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继贝尔斯登、美林之后倒下的第三个投资银行。2008年10月15日,合俊,这个珠三角玩具贴牌生产的巨头因不敌寒流侵袭而轰然倒下,让业界震惊。美国的雷曼倒闭与中国广东的合俊破产,这两个事件仅间隔一个月,这两个看似纯属巧合的事件内部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1.2 美国金融危机与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的关联

这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以雷曼兄弟倒闭破产为标志的,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蔓延扩散的世界金融危机,打破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进程,也是全球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玩具巨头――合俊事件,只是金融危机中的一个经典插曲而已。应该看到,在这次危机中,合俊的倒闭既不是珠三角中小型制造企业倒闭潮中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同样也决不是最后一张。早在2008年春节,东莞最早生产玩具的企业之一的寮步安年玩具厂悄悄地关上了它的大门。美国金融危机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据东莞玩具业业内人士估计,东莞3800多家玩具企业,在两年时间内,能存活下来的最多只有2000家,另外的1800多家玩具企业将会无情淘汰。

广东玩具业确实是这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但是早在2008年初,广东制鞋业也同样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头两个月珠三角参与出口鞋的企业只有1512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855家。服装业、陶瓷加工业、家具业、家电业等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009年全球经济依旧在困境中徘徊,可以毫不怀疑地肯定,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后危机”时代,毫无疑问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出口已经面临寒冬。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这给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带来了有目共睹的负面影响,也给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更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由于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重新认识中小企业生存的必要性,关注它的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众多困境,探索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良策,对于加速我国现代化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后危机时代广东制造型企业出口状况与困惑

历时21天的第106届广交会已经落下帷幕,广交会历来被称作我国外贸出口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我国外向型企业的最主要的营销渠道之一。从本届广交会上广大参展企业的反映来看,参展企业对2009年和2010年的出口形势预期仍持谨慎态度,多数企业对外需反复、成本压力、贸易保护加剧、外销政策以及内部竞争加剧等五个方面仍忧虑重重。

(1)进入后危机时代,尽管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回稳迹象,但世界经济回升基础仍比较薄弱,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整体需求仍未出现根本性好转,客商采购量小、下单谨慎、压价严重的情况也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2)成本不断加大是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但是又有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招不到熟练掌握出口技能的外销专业人士。人工增加与找不到理想的外销专业人士,形成了明显的错位。(3)国际贸易保护不断加剧,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17起反倾销和9起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总计102亿美元。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方面竞争优势太明显,引起外国的反倾销调查根本不出奇,但是国外的安全质量标准几乎每年更新并且越来越严,有些标准已经非常苛刻。这实质上就是一种贸易壁垒,提高了企业检测成本同时,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对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4)美元长期贬值趋势的逐步确立使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高企,而出口数据的向好也支持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刚刚有所起色的出口将面临新的压力,而且意味着企业将面临不可预计的汇率损失。同时,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资金,资金借贷方面缺乏有效渠道,有些企业根本无法借到贷款;国家在出口退税方面的政策缺乏灵活性,一方面某些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偏低,另一方面,出口退税迟缓,出现压税现象;更为主要的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外贸民间组织对企业出口人才培训、营销、展览、组织管理等方面引导与支持的力度仍需加强。

(5)坦诚地讲,由于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在外需复苏不确定的情况下,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采购商压价严重,而我国多数出口产品同质性较强,导致议价能力较弱,进入行业出口削价竞争的怪圈。一些企业表示,不少企业为了抢订单,出现相互压价的行为,为了维持生产,几乎没有盈利的价格有些企业都可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将不断被压低,甚至已经将某些行业拖入无序竞争的危险。

2009年1-9月广东全省进出口总额为4269.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出口为2509.3亿美元,同比下降17.0%,进口为1760.4亿美元,同比下降18.6%(所有数据来自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从数据中已经可以看出,广东省2009年1-9月对外出口的严峻形势。这一次危机给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是危机还是挑战?

3 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对策

3.1 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之人才战略

企业员工始终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外销的生存与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销业务骨干。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1)培育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形成“利用竞争机制选好人、出口平台锻炼人、人事感情留住人”的良性循环。企业培养一个既懂外语、国际贸易流程操作、了解本企业出口产品,又可以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创造利润的业务骨干与外销经理,需要宝贵的时间与费用。在外销骨干培养与使用上,避免产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消极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

(2)加强企业内外培训,提高外销业务素质。中小型制造企业存在出口人才缺乏的瓶颈,业务人员外销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有目前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关国际贸易、商务外语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滞后与错位的客观事实,也存在众多企业本身缺乏制定对外销业务骨干长期的、有针对性的业务素质提升培训规划与方案。企业完全可以零投入,借助国家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扶持的培训项目,逐步完善企业内、外培训体系,提升外销骨干的专业核心能力。

(3)积极利用职业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形成的教、科研优势,开拓企业外销业务。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优势已经初步露出端倪。拥有丰富外销实战经验的专职教师,以及先进高端的教学设备、设施,对在人力资源成本高企的出口企业,无疑是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对外业务开拓平台。企业与职业院校结成外销业务开拓战略同盟,由院校老师与学生承担企业外销业务中的部分环节,经过实验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也已经取得初步喜人成果。

3.2 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之品牌战略

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大多是从事OEM贴牌生产,收取可怜的加工费,对这些企业来讲“微笑曲线”并不“微笑”。在珠三角生产成本不断高涨的情况下,这种生产出口模式也就逐渐失去它的活力与魅力。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设计,三流企业卖产品已经成为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公开的秘密。痛定思通,严重受制于进口商的OEM出口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当然OEM出口模式在后危机时代仍然会长期存在,但是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欲在出口困境中突出重围,ODM、OBM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实践证明自主设计、自主品牌可以增加出口企业在对外出口中的谈判筹码,提高出口价格,增加企业经营利润。

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选择ODM、OBM出口模式,需要专业设计人士、专业技术人才、大量资金,对中小型制造企业提出较高经营要求。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进口商也不愿意将市场轻易拱手相让。由于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竞争远远没有欧美市场剧烈,市场仍然在成长之中,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不妨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迂回策略,在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树立本企业品牌,然后再谋划进攻欧美市场。

3.3 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之产品战略

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鞋、玩具、服装、家具、家电产品是每一个家庭、消费者每日所需要的,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也是成为“压垮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的最后一根稻草”。产品的低技术含量、同质性已经成为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的瓶颈,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持之以恒的决心与毅力,以及具有打破行业传统陈旧观念敢为天下先的革新思想;通过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可以提高出口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欧美社会“低碳生活概念”已经悄然流行,这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目的是为了减少地球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在第106届广交会上,“低碳概念”出口产品得到客户的青睐,以生产低风力发电机的广州某企业,一鸣惊人一举获得3000多万美元的特大订单。由此及彼,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的鞋、玩具、服装、家具、家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否应该融入“低碳概念”元素,加强环保概念,以适应欧美消费时尚的转变,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以取得“老瓶装新酒”的效果。

3.4 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之市场战略

2009年2日,美国总统宣布今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美国传统的“债务模式”应该是这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美国经济结构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倒挂,最近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制造业的缺乏,导致美国国内缺乏基本的消费品,在金融危机导致美元地位下滑的情况下,无法通过制造业来实现拉动内需和出口贸易增长,同时解决失业高企的现实问题。

美国制造业的高成本,是否对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直接造成冲击,还要拭目以待。不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大声地说“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欧美市场对“made in China”的出口产品层层设防。反倾销案此起彼伏,来自广东的鞋、玩具、服装、家具、家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风口浪尖之上,其中欧洲对中国鞋产品的反倾销、美国对中国汽车轮胎特保案最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欧美各国频频使用绿色壁垒手段,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标,食品、玩具、家具等出口产品则成为重点关注目标,可以说某些国家对某些产品订立的标准已经达到几经苛刻的程度。

“东方不亮西方亮”,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则可以成为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出口的重点开发市场。首先,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较小;其次,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人口众多,人均GDP每年在不断增加,具有潜在的购买力;再次,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对产品要求没有欧美市场那么严格,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目前生产出口的产品完全可以达到这些国家的进口标准。

广东中小型制造企业调整市场战略,灵活运用集中战略、差别化战略以及战略联盟的策略,选定目标市场,加大开发力度。在保证欧美等这些传统市场的前提下,实施蓝海战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4 总结

纵观世界经济,每隔若干年都会由于种种原因爆发规模程度不同的经济危机,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场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性经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广东制造业出口还要继续,在寒冷的严冬中如何做到“剩者为王”,考验企业家与出口专业人士的经营智慧。

参考文献

[1]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赖伟行,刘幸,王亮,等.第106届广交会今日闭幕 环保新能源产品大受青睐[N].2009,11(4).

上一篇:病毒性营销及其实施要点分析 下一篇: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