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园幼儿学习汉语的难点及解决途径

时间:2022-09-07 09:21:58

浅谈我园幼儿学习汉语的难点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244-01

摘要:新疆喀什地区,作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占到总人口数的95%以上,所以喀什是“学习汉语,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的主要对象。疏附县中心幼儿园,维吾尔族幼儿占到总幼儿人数的90%以上,所以我园一直以来把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口语作为主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影响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口语水平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环境;母语;倾听;个体差异

当今,“学习汉语,说好普通话”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新疆喀什地区,作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占到总人口数的90%以上,所以喀什是“学习汉语,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的主要对象。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双语教育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为了重视并满足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需求,我园采取开设双语班,民汉混合编班的形式开展双语教育。

幼儿时期是语言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最佳时期。根据《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普通话。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其核心是发展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学前期的语言教育是以口语为基础的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来说学习汉语口语是他们学习汉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疏附县中心幼儿园,维吾尔族幼儿占到总幼儿人数的90%以上,所以我园一直以来把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口语作为主要任务,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影响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口语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1.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因素。

我园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疏附县主要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塔吉克等1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9.755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14%;汉族4933人,占1.63%;其他民族693人,占0.23%,所以疏附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多民族团结聚居的地区。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幼儿没有一个良好的接触汉语和学说汉语的社会环境,其次就是很多幼儿的父母双方都不懂也不会说汉语,即使懂汉语的也说得不标准这就使幼儿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说汉语的家庭环境。

2.自身母语的因素。

维吾尔族有着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它和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如维吾尔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不同的,维吾尔语的主谓宾和汉语刚好相反,维吾尔语的谓语在主语的前面,这就使很多维族幼儿在说汉语时主谓颠倒,语序混乱。如把“我吃饭了”说成“饭吃了我”把“他打我”说成“他我打”。还有维语没有阴阳平仄之分而汉语讲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因此很多维族幼儿在说汉语时把握声调是一个难点。其次就是维语和汉语的好多词语的说法相同但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如维语中的“桌子”指的就是我们汉语中 “凳子”的意思,维语中所说的“沙子”在汉语中却是“簸箕”的意思等等,这样就给少数民族幼儿在理解汉语词语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其它方面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它的幼儿语言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以及幼儿掌握汉语的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我县属于四类地区是国家贫困县,经济发展和科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2)教师素质的影响。①我园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幼儿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虽然具有HSK五级以上证书的教师占绝大部分,但口语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发音不准确现象严重。②我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到20%相当数量的教师的专业与幼儿教育毫无关系。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语言教学的要求;③教师的教授方法单一,与内容不相适应是困扰幼儿汉语学习的首要障碍;④教学方法应用不够广泛,采用传统的教辅工具较多,现代化的教辅工具较少。

(3)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对幼儿学汉语的重视程度。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作为幼儿习得语言的第一个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双语学习,有的学者指出,家庭中的客观因素,如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及汉语水平等, 在幼儿接受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客观环境势必为幼儿接受双语教学提供保障。我县的城镇人口只占到总人口数的8.37%,农村人口比例大,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结合上述影响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口语的因素,我园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方法: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园实行民汉幼儿混编制,这不仅能激发维族幼儿多说语,而且也让维族幼儿在课外通过与汉族幼儿彼此的玩耍和交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各班教师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布置班级,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使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对教师所教的东西有了一个直观的感觉。

2.注重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根据学前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将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划分为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倾听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幼儿会听才会说,幼儿倾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说的水平。

3.让幼儿掌握汉语的四种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的声调代表不同的意思。因此,在对幼儿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要让幼儿注意声调,认识并掌握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种声调。

4.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言语。

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从发音、用词到掌握语法规则无不如此。教师的言语质量,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言语的发展水平。因此要求教师发音要正确,坚持讲普通话;在表达方法上要适于幼儿的接受水平;讲话的语调要使幼儿感到亲切;讲话的速度和声音的大小,以幼儿能听清为准。

5.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老师很重视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运用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而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口语交往能力也要注重增加个别交流,只有在个别交流时,我们老师才能更好地注意到该幼儿的口语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教师如能重视日常生活中与每个幼儿谈话,就可以增加很多知道幼儿练习口语的机会,更可以加快幼儿掌握口语的速度。

6.加强家园联系。

教师利用家长接园、送园的机会,利用家长开放日来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还利用幼儿来促进家长汉语水平的提高。如我园开办的“我是小小老师”的活动,要求幼儿把每天所学的儿歌、诗词回家后交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通过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带动了家长一起学汉语。

综上所述,学前双语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双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学前双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努力寻求适合我园幼儿实际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勇于创新,使我园的双语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学前双语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祝士媛 著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学前教育学》 黄人颂,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8月第一版。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上一篇:家庭教育应避免孩子养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陷 下一篇:古诗文阅读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