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两地话“秀才”

时间:2022-09-07 08:23:15

刘厚生(原中国剧协副主席、北京著名戏剧理论家):

这个戏很有意思,很新鲜,很少看到这样的话剧,构思活泼,奇思怪想,确实是黑色幽默,耐看。作为一个老观众,总习惯于看戏要去追求思想意义,要去思考。但这个戏并不是那种主题很明朗单一的戏,主题是多义的,它会促使你好好思考,你得到了某种启发,某种体会,自然很好;如果你得不到或一时找不准它的内涵,也没关系,因为这个戏很热闹,很好玩,看完了同样也很满足。

童道明(北京著名戏剧理论家):

整个演出非常好,充分具备了黑色喜剧的因素。剧本是具有震撼性的,你会体会到它蕴藏着丰厚的内涵,但是你不一定能准确地说出来它到底是什么。它只是让你感受意会到了某种内涵,这很好。这个戏是可以到北京去演的,北京没有这样的喜剧。唯一一点意见是最后的处理不需要那么闹,风格上尽量和前面统一,因为前面已经很充分了,不需要最后再加这个闹的场面。

蔡体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北京戏剧评论家):

这个戏是作者写得最潇洒的一个戏,和以前写的戏有一个对比,仅此,本身的价值已经体现出来了,作者进入了一个自如的境界,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文本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切入角度非常好,从题材到形式都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点,不管是讽刺也好,幽默也好,只要人物一碰撞就是火花。演员上台,只要几句台词一念,马上就来戏了。导演驾驭这个戏游刃有余,中外古今的元素都有,这个戏的艺术元素是综合性的。换个导演不行。话剧是贴近生活的,而人偶、杂耍和传统戏曲有密切的关系,现在的结合非常好。舞美的样式感非常强,舞美设计是中国舞美界的佼佼者,每一个戏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戏又找到了自己的独特样式,和前面搞的戏都不一样,懂得观众心理、懂得戏曲、懂得样式,搞得很唯美,又让人思考,有观赏价值。面具的造型非常好,不像戏曲脸谱是死的、程式化的,它非常活,借鉴了西方造型、变形的艺术,给导演提供了驾驭、想象的空间,演员只几个动作就让人发笑,面具的形象是无可挑剔的,形象化、性格化、又传统又不是传统。整个戏的观念是现代的,手段是民族精华的。这个戏有观众面,可以预测这个戏在不同的观众层面都会受到欢迎。

田本相(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这个戏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好,年轻人肯定喜欢。演员很不错,男主角女主角都不错,我非常欣赏这个戏。

黄宗江(著名表演艺术家):

这个戏很独特,很有意思,编导演非常统一协调,是一个古今中外表现手段都用到的戏,舞美设计也非常好,我非常满意,非常喜欢。

王安忆(上海作家协会主席):

我觉得这个戏挺好的,形式很完整,这和导演戏曲的底子有关,发挥得非常好,有民间性。内容很可笑,直接的观感就是很好看,很有趣味的一部戏。

谭盾(著名旅美作曲家):

这部戏智慧、聪明,特别有想法,我很喜欢。今古虚实典故与现实穿梭自由,很聪明,说出来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很伟大的作品,在小中见大,排比自如,积累够力度。虽然都是小段子,但是大的把握非常好。

黄蜀芹(著名电影导演):

这是导演郭晓男近年排得最好的一部戏,这戏好看、好玩,戏就应该这样搞。

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被冠以“黑色喜剧”的《秀才与刽子手》,它的剧情十分简单,以科举与酷刑被废除后徐秀才与马快刀的命运为线索,在合情合理人物命运的变化中突出了荒谬色彩,在小人物的挣扎与互助中突出了温情意味。这是一部颇具观赏性的剧作,简洁而颇具深意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怪诞夸张的偶人、通俗谐趣的唱段、简约别致的布景,都使该剧有着可圈可点之处,也使该剧的演出有着可观的观众市场。与一般的喜剧不同,该剧以其悲哀中的谐趣使其具有“戚而能谐”的特点,具有果戈里般的“含泪的微笑”的意味。

黄豆豆(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

特别好,我是郭导的忠实戏迷,同时也是话剧艺术中心的戏迷。这部戏整个的构架都非常好,强强联手。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近几年的戏剧来看,这部戏从内容上、质量上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都是非常乐观的。

(李胜英 整理)

上一篇:掌声之后……有感于第三届上海大学生话剧节 下一篇:建设地区戏剧文化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