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和孩子的聊天

时间:2022-09-07 08:01:33

摘 要 每个人都需要和朋友、家人聊天,因为它是交流的需要。交流需要是语言行为的动力,与幼儿聊天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交流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交流 倾听 引导 环境

聊天,就是闲谈,即空闲时候的说话,言语的交流。每个人都需要和朋友、家人聊天,因为它是交流的需要。交流需要是语言行为的动力,每个孩子也不例外。生活中,孩子每天都会获得很多信息,他们非常需要把这些信息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分享,从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中与幼儿聊天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交流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一、耐心的倾听是交流的前提

《圣经》里说,上帝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目的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耐心的倾听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倾听能够让对方倾诉心中自己的心声,能够把心里的郁闷、压力等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抖擞。要想和孩子快乐的聊天,就必须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倾听对孩子来说是表示尊敬,表达关心,是促进孩子去认识自己。那么,老师应该怎样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首先,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学会忘掉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学识,站在孩子的角度,一起体验并交流喜怒哀乐。我们只需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关注、尊重和时间,就是对孩子是最有效的帮助。经常有朋友问我:“做幼儿园老师肯定很烦吧,孩子经常要打小报告的,是吗?”我说:“是的,你认为某某某在上厕所,我要喝水了,他们都会来报告。”有时,他们会告诉你:“老师,我爸爸开了一个饭店,所以他就成了饭店老板了,哈哈!”有时,他们又会笑着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今天睡午觉时某某某讲话了!”有时,他们会带着疑惑的表情发问:“我妈妈明明是女孩子,但却生下了我这个男人。”……朋友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当个老师也蛮有趣的!”确实,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需要表达和交流的内容就越多,而表达的方式则有待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我们有时会觉得孩子说了“傻话”,或者孩子郑重其事地谈论一些我们觉得极幼稚的问题,但值得牢记的问题是你谈话的对象是个孩子,不是成人。

其次,耐心的倾听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与幼儿聊天的时候,教师应蹲下身子尽量与其保持同一高度,或者面对面坐着交流。教师千万不能因为烦,就粗暴地打断他们,不要居高临下,而要面带笑容,保持温和亲近的语气和态度,表示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这样,孩子就会滔滔不绝。让聊天在宽松,平等的气氛中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

二、适当的引导是交流的通道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着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所以,教师要多引导,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需要注意:

(一)关注和孩子聊天的介入时机。

工作中,我喜欢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聊天,因为他们的童言趣语、奇特幻想能带你真正走进一个童心世界。我常寻找机会和孩子们聊天,有时集体聊,有时个别聊,有时围绕主题聊,有时随机自由地聊。我不断关注孩子,善于抓住和他们聊天介入的最佳时机。如孩子们无意间聊到了汽车的话题,乐乐说他妈妈换新车了是宝马,现在私家车在每个家庭越来越普及,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汽车模型来园,一有空就围在一起研究讨论,于是,我抓准时机,主动介入到他们的行列,让他们为我介绍汽车的标志、种类和玩法,从和他们的聊天中我知道了很多知识。跟孩子聊天,感觉自己像他们的妈妈,象他们的朋友,常带给我惊喜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

(二)关注和孩子聊天的情绪变化。

孩子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心情的好坏往往直接写在脸上,教师能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开口说话,这时聊天非常有效。当发现孩子来园时比较兴奋,你就可以微笑着问:“今天怎么这么高兴,说给老师听听?” 当发现孩子来园时比较沮丧,你就可以关切地问:“你是不是心情不好?需要老师帮忙吗?” 这种形式的发问因为关注了孩子的情感,比较容易引导孩子做出积极回答。我记得有一次元元早上来说中午妈妈要接她回家,我问为什么呀?她说因为今天是她亲爱的舅舅结婚,中午要做花童,那天的她一改往日文静胆小的性格,从早上开始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讲她的舅舅和舅妈的事情,听得我心情也非常的好,聊天似乎一下子拉近了孩子和我的距离,让我们变得更亲近了。

三、和谐的环境是交流的保障

《纲要》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潜伏着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感到愉快、轻松,从而产生想说的愿望。积极创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从热爱和尊重幼儿出发,多启发引导,少批评指责,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留给孩子发挥的空间,留给幼儿自由交谈的机会,并逐渐扩大他们的交谈空间。对语言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地与人交谈,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对个别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如结巴、咬字不清的幼儿,我主动和他接近并耐心听完他的每一句话,对他的点点进步加以鼓励;允许孩子“胡言乱语”,对不恰当的表达适时给与指正。让幼儿乐于表达,乐于交流。这样时间一长,幼儿的词汇量就日渐增加。由此也不难看出,和孩子聊天,目的是促进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去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他们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孩子聊天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策略。

最后,让我们多与孩子聊聊天,让我们保有一份童心,平添一份童趣,永远保持一种孩子般快乐的心境吧!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下一篇:让语文插上生活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