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规划设计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9-07 07:48:51

农民集中居住规划设计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了农村集中居民区规划设计的对策与研究,强调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民。同时本文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和总结农民集中居住规划设计为今后的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的居住区建设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交通;绿地

1 农民集中居住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农民集中居住的居民点是人居住的物质空间环境,“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原则。这里关注的“人”不只是自然人生理或行为要求特点,更应该是社会人,即群体与邻里。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空间统一体”,其形态空间结构应该与社会结构及人的生活行为相契合,这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关键点。对于农村居民点而言,首先要求具有良好的建筑物理条件,即适宜的通风、采光、绿化、构筑物等,满足农村居民的生理层次需求;其次是从农村居民特定的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行为模式及需求爱好出发,营造相应的物质空间形态,满足居民生产生活活动要求;再次是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以助于产生归属感与领域感,减轻压力、具可防卫性,以达到促进农村居民多样化交往活动和增进邻里关系的目的。

2 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组织分为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部分,前者指的是人流和车流的交通组织,后者指的是车辆的停放。道路交通组织同当地居民的生活特征、出行规律、经济水平、生理心理需求等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交通不断深入农村,道路交通的组织对农村居民点空间组织和环境布置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2.1农村道路交通的特征

2.1.1、交通工具类型多 目前农村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这里主要指交通运输业)并存,居民点交通工具的构成也较为复杂,除了货车,客车,拖拉机,汽车,自行车外,还有较多的板车,人力二轮车,电动三轮车和农用特种车等。这些交通工具按与生产生活的结合程度,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型,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和家用小汽车;小型生产型如板车、小拖拉机;大型生产型,如卡车、汽车、拖拉机。公共交通型,包括公共汽车,电动三轮车。其中,只有自行车,摩托车,小板车和家用汽车适合家庭停放。

2.1.2机动车辆增长快,家用汽车进入农村居民家庭 在农村,近年来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下,农村交通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现在家用汽车正逐步进入农村居民家庭,且增长十分迅速。

2.2道路交通的研究分析 城市居住区在道路分级上比农村居住小区要更为详细,路面和建筑红线比农村要更宽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农村拥有汽车数量少,道路的流量压力相对较轻。但在停车率上,农村要比城市高很多,主要是农村的土地使用相对城市较为宽裕,因此从经济便利的角度考虑,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地面停车位所占比例应该比城市居住区更高,甚至地面停车将是未来农村最主要的停车方式。在实际建设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来预留停车位,比如多设置一些集中绿地,或者适当拓宽道路以便未来设置路边停车带。各个小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使用多种方式灵活布置停车位。

2.3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内道路交通的建议

2.3.1道路控制线:主要道路宽度6~9 m;次要道路宽度5~6 m;宅前路3~4 m左右。

2.3.2农民居住的居住小区的交通组织宜采用人车混行的交通方式,考虑步行系统与公共绿地和配套设施的有机联系。

2.3.3机动车停车主要通过小部分室内车库、大面积预留地面停车位等方式综合解决。

2.3.4控制生产性用车在居住点内的通行和停放,如确有需要应在居住点外另择村域内用地设置。

3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绿地系统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住宅的高大阔绰,开始对居住环境提出更多的要求。而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生态平衡失调,空气污浊、河流恶臭、噪声弥漫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生态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村只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基本消除环境公害,并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和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才能谈得上现代化。因此,农村居民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需要,是现代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3.1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绿地特征 居民点绿地是环境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是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绿地是在居住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改善地区小气候并创造自然优美的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率要求在30%以上,农村居民点绿化配置相对简单。

3.2绿地系统的研究分析 显而易见,农村的生态环境要比城市中心好很多,因此农村地区的绿地率应该比城市的标准更高。集中居住小区内低层多层住宅占主要多数,利用其院落、屋顶都可以种植各种植物,这是城市里很难做到的。集中绿化,对农村居住小区的要求应低于城市居住区。这是因为郊区生态环境普遍较好,特别是在远郊,小区外面就是大片的绿地供住户进行休闲活动,如果再在区内布置较大规模的集中绿化,无疑会造成浪费。农民集中居住居住小区的特色在于分散在宅前屋后的小型绿化、多层次绿化。建设者应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生态资源―这也是城市所缺乏的,避免大量的建设人工景观。

3.3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绿地系统的建议

3.3.1集中经费居住小区的绿地不能低于35 %,有条件应达到40 %以上。

3.3.2集中绿地以“小块多处”为宜,方便为居民服务。

3.3.3建议有条件的小区允许住户利用其宅前院后的绿地自主种植当地特色植被,但植被种类应经过村委规划,以保证居住点整体环境质量。

3.3.4公共绿地的设计要注重结合公建配套设施,并尽可能采取必要技术保持原有生态环境。

上一篇:分析超导电力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的故障修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