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探讨

时间:2022-09-07 03:49:49

对“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探讨

新世纪,中国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是:提高综合国力,而提高综合国力在于提高国民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重在教育,而当今教育,要体现“人本主义”和“人才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发展并规划人生,今后能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中国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于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仅重视教师作为教导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作用。因此,彻底改革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让教育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便成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所必须采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索、创新的活动,而不是单纯而又机械地接受、记忆或理解。自主学习是一种主体能动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感受、发现、探索、交流、评价,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从而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由此,“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必将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解决学生主体能动性问题。

一、“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背景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改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念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分为想象区、存储区、判断区、感受区四大功能区,最先开动的应该是感受区,建构主义理论说学习过程不是老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由里向外填充,而是自己接受知识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要调动一切让学生主动去学会知识,自主发展。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的产生与广泛实践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特征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指人们为自我实现、发展、创新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自主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地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性(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民主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自主氛围)、主动性(主动探究、交流,主动发展)等特点。

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活动,主体参与教学。

教育学认为活动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实践也证明,活动与主体间存在联系,离开了活动,谈不上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活动的设计,从知识的来龙去脉,提供辅助资料,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脑、耳、手、眼的活动成为学习过程的发现者、探索者,结论的获得者、实践者。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决定活动成败的主要因素,再有要给学生自由表述、平等交流、民主参与、互动提高的发展空间。

(二)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不是否定已经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教育,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就如何协调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教学大纲的灵活性,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自,从而缩短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距离。

2.革新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转变。

3.转移课堂教学的重点,使之成为学习者与学习者或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合作的场所,以便解决那些学习者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

4.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

5.革新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手段,力求体现自主学习的实际结果。

(三)适合学生心智,探索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和教学目的,运用系列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开展教学的一般性教学程序。根据“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论实践,我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合作学习模式:合作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特点:

(1)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交流互动中学习,前后左右互帮互学,形成民主交流氛围,相互启发,共同完成任务,在交流范围上不局限,从形式上看可以信息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交流就是最大收获。

(2)营造宽松民主氛围。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努力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

(3)发扬团体合作精神,既重视个人的发展,又强调学生间的合作,既有交流,又有合作。

2.探究学习模式:其指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学习模式。其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过程,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探究情境,教学设计应有梯度,由易到难,由少到多。

3.问题学习模式: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关键是问题的设置。爱因斯坦说过:我发现问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要科学设计好问题,问题要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更好地去探索,设计问题还要体现由已知到未知,有梯度循序渐进。丰富多样,富有创见,才能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在于学习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转变观念、改革教学计划、转变教师的角色、创建新型学习环境、建立自主学习评价和信息反馈制度等方面进行,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自主学习是否能得以实现,不仅取决于教育思想的转变,而且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教育发展状况和学习者本身的素质。我国的学校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也经历过多次教育思想的变革。但是自主学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历来提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但只停留在口号上,因为我们的教育机制没有在教育实践中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学校教育机制将会越来越趋向完善、合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越来越大。对于我们的教育实践者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总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深入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彩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整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7(03).

[2]张建奋,刘洪熹,黄东,张耀佳,李永胜.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物理教师,2006(10).

[3]林毓锜.学生自主学习与相关教学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4]刘艳春.实施新课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J].中小学管理,2006(S2).

[5]马久望.实施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上一篇:后市场化的四官 下一篇:码头面层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