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选修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2-09-07 03:43:28

英语口语选修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 要: 英语口语选修课既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又满足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根据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经验,作者主要介绍英语口语“4D”教学设计,即DIY(自己做),Dialogue(对话),Discussion(讨论)和Debate(辩论),并讨论其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旨在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口语选修课 “4D”教学设计 存在问题 应对方法

1.引言

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各高校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因此,许多高校在开设必修课《大学英语》的基础上,还开设了一系列英语类选修课,旨在开阔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根据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笔者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英语口语》,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主要研究此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

2.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基本设置的要求,每学期共18个教学周,每周2个学时,本门课程共计36个学时。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笔者采用了“4D”教学设计,即DIY(自己做),Dialogue(对话),Discussion(讨论)和Debate(辩论)四个教学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进行,比如首先进行1~2周的DIY,接着进行1~2周的Dialogue,以此类推,循环渐进,每节课都有训练的侧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从而切实关注自己英语口语学习的渐进过程,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1 DIY(自己做)

这在四个教学阶段中位于首位,每一门选修课程的第一节课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了解学生,同时也是学生认知自己所选课程的黄金时期。笔者一般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上,在课程导入环节已达到课堂上的“破冰”效果后,准备一系列的选项供学生参考,明确学生选择本门课程的动机,从而对本班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在整个英语口语课堂中扮演“导演”的角色,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选课动机具体分析并且给予鼓励与支持,根据授课经验中的实际例子挖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热情。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和热爱,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1]。在DIY这一阶段中,笔者进行了难度递进的口语活动,先通过最基本的自我介绍让学生敢于张口讲英语,练习一些英语绕口令纠正个别音标的错误发音,再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图片内容的见解,最后模仿经典的英语演讲片段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水平等。

2.2 Dialogue(对话)

这一教学阶段在四个阶段中最重要,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的口语练习任务比较多。口语对话练习每组以2~3人为主,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此阶段笔者也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开展一系列练习。作为一门选修课,本门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在首次进入此环节时,笔者通过安排座位的方式让学生开始融合。笔者在进行这一阶段时,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课的座位参考学生学号的尾号,例如尾号为0的学生坐一排,尾号为1的坐一排,以此类推,目的就是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尽快适应英语交际环境,和陌生同学进行英语口语对话,而不是总是和自己的同班同学在一起交流。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效果较好,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本阶段的对话练习中,笔者会选择一些当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准备一些经典的口语交际对话音频或视频供学生模仿及参考,最终表演自己小组的口语对话。除了对话练习外,在本阶段还可以增加英语猜词小游戏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英语口语课堂的语言环境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用英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3 Discussion(讨论)

第三个阶段每组人数3~6人,本阶段旨在训练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能力。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某一话题有许多有利之处,它能向学生个体提供更多使用目的语的时间和机会,更多练习使用不同类型语言的机会,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质和量。小组口语活动能减轻学生的焦虑心理,营造自然、轻松的气氛,使学生处于互动状态[2]。小组的讨论话题也是循序渐进的,从一开始的简单的每个同学基本都能发表看法的校园话题,逐步发展到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在此阶段,笔者组织开展不同方式的讨论活动,小组讨论以小组成员汇报的形式展现,也可以通过小短剧的方式进行表演,还可以有总结形式的发言等。笔者发现学生偏好通过课堂小短剧表演的形式完成任务,这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增强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在本阶段笔者开展英文故事比赛,每组根据指定单词创造自己小组的英文故事,在课堂上创造出校园类、爱情类、童话类及科幻类等英语小故事。因此,教师应该通过风格多样的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2.4 Debate(辩论)

作为第四个阶段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阶段,其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所占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整体的英语口语水平还很难达到可以进行流利的有深度的英语辩论的水平。在本阶段,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英国议会制英语辩论的模式,其次通过观看辩论比赛进行学习,最后开展相对容易的辩论活动。虽然本阶段具有难度,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困难,但是这一阶段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不是英语口语的最终目标。英语演讲、英语口译及英语辩论是三种不同的形式,每种形式所侧重培养的英语口语能力不尽相同,英语演讲侧重培养英语发音和演讲技巧,比较主动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英语口译则侧重培养扎实的听力和较强的记忆力,比较被动地翻译别人的语言,英语辩论则侧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比较理性地进行争辩。通过给学生指出三者的不同,旨在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侧重点,继续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3.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出于不同的选课动机,学生的口语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口语较好的学生是出于对英语的兴趣爱好而选此课,还有一些几乎很少张口讲英语的学生想通过学习此门课程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会遇到“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卑”两种极端情况,导致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口语课上,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许会感受到来自高水平同学的威胁,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其他学生拖慢了进度[3]。

其次,语言环境是学生练习口语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积极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尽可能地用英文交流互动,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师全英文授课的课堂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因听不懂跟不上整堂课的节奏而灰心,有时候教师用几种方式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会使课堂略显拖沓。

再次,学生的主动性和英语语言意识不强,在口语对话和讨论的准备过程中经常出现用母语进行交流的情况,在讨论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小短剧形式进行表演的准备时间较长,在辩论阶段表达观点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明显。

3.2应对方法

第一,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积极进行现场的应对,主导整个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及时有效地采用相应的方式引导“过于自信”的学生,积极鼓励“过于自卑”的学生,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纠错为例,过于重视流利性而很少纠错可能导致学习者形成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过于重视准确性而经常纠错可能导致学习者情绪焦虑,或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4]。针对语言错误问题到底是否应该及时指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视学生的口语水平而定,对于水平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正一些比较明显的语言错误,对于口语较好的学生可以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进步。

第二,在良好语言环境的创造方面扮演“导演”角色的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口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更高,备课信息量更大,对语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全英文授课要视情况而定,根据学生的整体状况,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课堂语言。

第三,针对学生在准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经常用母语交流的情况,教师应该监督并鼓励学生尽量共同创造最佳的语言环境,比如教师可以用奖励与惩罚的机制督促并规范课堂教学环节。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每周课堂上的训练量远远不够,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课外练习,有些需要准备很长时间的课堂活动要在课下预先准备,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英语口语选修课具有其自身特点,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手段上都与专业课有所不同,更加注重语言氛围和趣味性。尽管在课程设计与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语言教学的进步大多源自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与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笔者运用“4D”教学设计,不仅加强自身语言文化方面的学习,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使本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将其打造成为“品牌”语言类选修课,吸引广大英语口语爱好者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一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陈俊蓉.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3,15(1):47-49.

[2]刘家荣,蒋宇红.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4,36(4):285-291.

[3][美]贝利.口语教学实用技巧[M].花蕾,杨硕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下一篇: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