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课型教学探索

时间:2022-09-07 03:29:01

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课型教学探索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更好地在设计、应用课型的教学中发挥美术课的价值?我在设计、应用课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以《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谈几点我在设计、应用课型中的做法。

一、调动参与兴趣,点燃学生设计欲望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学习内容、时间和形式上的特点。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传授知识。儿童是喜欢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探索的。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了一个汽车设计师招聘会的情境。孩子们可以扮演成汽车设计师来参与本次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应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对人类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养成。在本课中我与学生分享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发明汽车的故事,讲述汽车的发展史,总结出创新给工业带来的繁荣,欣赏中国设计的造型新颖、色彩靓丽的吉利跑车。让学生感受设计、自主创新给民族带来荣誉及可观的经济效益。引导学生学习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这一学习领域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设计思路启发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给人类带来的帮助以及汽车带来的负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汽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解决汽车所带来的问题。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里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其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

四、欣赏、借鉴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借鉴,美术学习虽是个性的展示,但同样也是需要借鉴和学习的。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但不能仅仅只是走走形式,走马观花地看看。而是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到底是好在哪里,哪里可以借鉴学习。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在欣赏时,我除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之外,同时还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借鉴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应变能力。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到自主地对不同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寻求。学生正是在自我指导中,获得了具有独立、具有自制力的学习。

五、开拓设计思路,教会设计方法

设计活动是将设计思想和创意物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必然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技法,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是这一领域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设计、应用”目的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我在本课中引导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的文字。教师向学生展示设计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的欲望。但只是引导,对学生并不作特别的限制。

六、重视评价

新课标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统一。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

本课我以创意设计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特色。同学作为评论员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学生评价时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去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作品。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体验创造的快乐。

以上是我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这节课的几点做法,也是我对设计、应用课型的几点认识和做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更加喜欢设计、应用这类课型,也更加享受设计带来的乐趣。

上一篇:迤山之石皆为玉 下一篇:引导学生发现 还识字教学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