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方法研究

时间:2022-09-07 12:34:45

基于TRIZ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方法研究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市场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TRIZ理论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创新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范式不确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方法问题,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关键词:TRIZ理论;创新方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6-0065-07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取得较为迅速的发展,部分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与国外同类产业相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层级仍然偏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其发明专利、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拥有量较少,国际竞争力并不强[1]。面对这种状况,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如果继续采取传统模式,将会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陷阱,技术依赖的羁绊将难以摆脱。因此,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条件和根本要求[2]。

技术创新是技术在创新过程中产业化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创新方法以心智经验为基础开展大量试验,适用于解决简单、随机的问题,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由于其具有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复杂性、不确定性高等特征,实践中缺乏一种能够提供系统的思维方式、规范的问题解决程序的创新方法与工具,因此,本文将TRIZ创新思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方法研究结合起来,把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过程中,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问题,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源的配置提供更高层级的思路。

一、文献综述

TRIZ是俄文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的缩写,意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1946年由前苏联发明家Genrich Altshuller创立的一套完整的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TRIZ理论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TRIZ理论体系研究。Petrov[3]、Fey和Rivin[4]、Domb[5]等对TRIZ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展出技术进化理论、技术进化引导理论、定向进化理论、技术进化定律等新兴TRIZ技术进化理论,来研究技术系统创新问题。就研究模式而言主要有四种:III(Ideal Inter nation Inc)模式、IMC(Invention Machine Corp)模式、SIT(Systematic Inventive Thinking)模式、RLI(Renaissance Leadership Institute)模式[6]。郑称德[7]、龚益鸣和丁明芳[8]、熊开封和张华等[9]系统归纳了TRIZ 的产生与发展、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着重阐述了TRIZ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不足与完善。(2)TRIZ理论应用方法研究。Bergek、Jacobsson和Carlsson等[10]基于TRIZ原理,介绍了一个反映创新系统的特征和动力、影响创新技术开发、传播和应用过程的推动力的技术创新框架;Cavallucci和Weill[11]、Mann[12]则认为,TRIZ理论提供了独特的系统化的创新方法,大部分的TRIZ工具、方法可以直接或稍加修改应用于非技术领域;李萌[13] 、邵云飞等[14]部分学者提出将TRIZ和QFD、CPS、DEA等其他方法集成产品设计方法和创新问题解决流程;易加斌、董丛文[15]运用TRIZ理论创新性的复杂技术问题解决模式,构建起由管理创新原理、管理创新标准解和管理创新效果库构成的基于TRIZ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3)TRIZ理论与技术创新方法推广的研究。Zhang,etc.[16]、Chan[17]利用TRIZ理论讨论了切割技术的进化问题,并将TRIZ技术进化理论引入到技术创新过程中;林艳、王宏起[18]将TRIZ理论推广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管理方法中,设计了基于TRIZ理论的链式创新管理方法;王克奇、于江涛等[19]将TRIZ理论中的一些先进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现有的专利检索系统当中,提出基于TRIZ理论的专利检索系统模型。

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关于TRIZ系统化理论研究体系较为完善,主要集中于TRIZ理论方法推广战略研究及微观层面企业应用TRIZ 理论取得技术成果介绍[20],但缺乏将TRIZ应用于产业技术创新层面的方法与机制研究。

二、TRIZ理论――创新工具及创新流程

(一)创新工具

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工具,TRIZ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它以技术系统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以矛盾矩物-场分析、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冲突分析和功能分析等作为分析工具,将矛盾矩阵、标准解决方法等作为知识数据库,解决发明、创新问题[21]。

TRIZ运用知识工具来分析问题,TRIZ知识库工具包含40条创新原理,76个标准解和科学效应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工具指出系统转换的方式,而分析工具用于改变问题陈述[22]。40条创新原理用于指导TRIZ使用者找出有效的用于创新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是一条建议,应用该建议可以使系统产生特定的变化以消除技术冲突。76个标准解用于解决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模式的标准问题。效应知识库是TRIZ中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工具[23]。

(二)创新流程

在利用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将待设计的产品表达成为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发明原理、标准解等,求出该TRIZ问题的模拟解(Analogous solution);最后设计者再把该解转化为某领域的解或特解。图1为TRIZ解决问题流程。

如图1所示,TRIZ理论在进行创新问题研究时,遵循的思路为:首先需要将实际问题表达成为TRIZ标准问题,如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等;其次,需要利用如矛盾矩阵、分离方法等相关工具和方法求解不同类型问题,以获得TRIZ标准解决方案;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将TRIZ标准解转化为领域解,从而获得创新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

三、产业技术创新的TRIZ理论分析

(一)产业技术创新系统S曲线

TRIZ中的技术系统进化理论是TRIZ理论的基础,也是其核心[24]。Altshuller认为,技术的性能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呈现S曲线,进化过程依靠创新推动,新技术的引入使其不断沿着某些方向进化。TRIZ将“S”曲线简化为分段线性曲线。图2(a)为技术进化过程中单周期S曲线,其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技术系统的某个重要性能参数。图2(b)为技术进化过程中的多周期S曲线。当一个技术系统计划到一定程度,出现衰退以后,将会有另一个新的系统替代它。新的系统在各个方面都将优于前面的系统,即会有一条更高阶段的S曲线产生,使得技术系统不断演变和进化,最终形成S曲线的跃迁。

S曲线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和技术系统各项重要性能参数的发展变化规律。技术系统与生物系统一样要经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

当系统处于婴儿期,尽管可以提供新功能和性能新的改进,但由于各种问题和矛盾众多,系统性能难以得到本质的提高,存在着效率低、可靠性能差或者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不确定的风险。处于成长期,由于关键矛盾被解决,效率和产品的可靠性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其价值和发展潜力开始显现,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量资金的投入推进技术系统的高速发展,此阶段系统性能开始快速增加,经济收益加速上升并凸显出来。在大量资源的推动下,系统很快进入第三阶段,即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系统性能达到最优,系统已经趋于完善,产品已经进入大批量生产,并获得了巨额的利益,这时会产生大量的专利,但专利级别更低,利润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当技术系统发展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有新的突破时,进入第四个阶段:即衰退期。该系统因为不再有需求的支撑而面临市场的淘汰。此阶段的系统性能参数、专利等级、专利数量、经济收益均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25]。

(二)产业技术创新成熟度预测

技术成熟度预测是TRIZ技术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判断产品在S曲线上所处的位置来判断产品技术的发展程度。TRIZ技术进化理论采用“时间与性能参数”、“时间与利润”、“时间与产品专利数”、“时间与专利级别”四组曲线,综合评价产品的发展规律和在进化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四个指标随着技术进化而变化的曲线形状如图3所示。在开始阶段,专利数量较少,但专利级别较高,产业的利润和性能都处于较低水平;当进入成长阶段以后,专利数量出现拐点后上升,而专利级别处于不断下降中,产业的利润和性能继续保持上升;而进入成熟期后,专利数量大幅度上升,专利级别继续较快下滑,产业的利润上升到最高点开始出现下滑,产业性能继续上升速度减慢;当发展到衰退期后,技术的性能已经达到极限,成本也达到极限,表明该产业将会被新的更高技术层次的产业代替。

正确预测技术发展方向和程度是进行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其原理是通过产品四个方面的数据所建立曲线的形状与图3中四条曲线的形状比较,即可确定当前产品的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预测后可以产生两种结果,如果产品处于婴儿期或者成长期,则需要对产品进行持续创新和优化,改善已有的S曲线;反之,如果产品有突破性的创新,产生新的核心技术,则技术创新实现跃进式的发展,将会产生新的S曲线,进入到新的更高一级的创新阶段[26]。技术成熟度预测运用到产业技术创新中,可以减少在技术系统进化过程中解决问题时“试错”带来的资源浪费,从而大大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四、基于TRIZ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方法设计

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方法过程中,可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瓶颈、技术轨道以及技术创新方案进行全新的设计[27]。其研究思路为:首先,根据TRIZ的问题和矛盾分析原理,用TRIZ语言描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其次,选择合理的技术进化定律,确定技术进化方向;最后,运用TRIZ基本原理、方法、分析工具和知识库,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一)创新问题的分析与描述

科学定义创新问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TRIZ理论开展创新的首要工作,在创新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创新效果,甚至导致创新的失败。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中应加强创新的过程管理,抓住创新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并采取适宜的创新管理方法加以解决或控制[28]。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之初和创新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技术问题,可以概括为:(1)技术范式不确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较欠缺;(2)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3)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上述问题用TRIZ语言可以描述为技术冲突、管理冲突、资源冲突,将特定的语言体系与TRIZ原理和方法相结合,可以形成理想或满意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技术冲突。技术冲突涉及系统的两个基本参数,通常表现为一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冲突。从整体上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很多技术创新以模仿为主,缺乏技术创新。现有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究竟能够为技术创新研究的发展带来何种具体的战略范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应该如何实施,这些问题还不清晰[29]。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TRIZ提供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针对产业最核心的技术环节,整合多方力量突破技术瓶颈。

2. 管理冲突。TRIZ所提供的工具不能直接求解管理冲突,但却提供了多种有效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有可能获得问题的矛盾,从而解决问题。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创新解集中寻找对应问题的解,解决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与子系统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完善科研成果管理机制,提高创新产出的效率和效益。

3. 资源冲突。TRIZ理论认为任何未达到理想状态的系统都应该具有改善产品系统的可用资源,设计中的可利用资源对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问题的解越接近理想解,系统资源就越重要。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总体设计与统筹安排,各省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出现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现象,部分产业甚至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结合TRIZ理论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对应不同的矛盾体系,设计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二)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设计

TRIZ提供了多种进化模式,多种进化模式可同时选择,在此我们选择第一种模式与第三种模式,即S曲线法则与不均衡法则[30]。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系统分为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在产业发展初期的资源投入不足,以及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过度投入。由于系统的每个组成元件和每个子系统都有自身的S曲线,且发展存在不均衡,因此可以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子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设计出不同的技术路线,并对每个不均衡的单系统进行调节,最终达到整个系统的协调。图4中,给出了多条进化路线方法,任何一种技术进化路线都是从状态1开始到状态4结束,四个状态分别为萌芽状态、成长状态、成熟状态、衰退状态。按照该进化路线分析产业的技术进化水平,如果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则此状态为当前状态,后面三种状态则为潜在的理想状态。

技术进化路线指出了技术系统从一种核心技术移动到另一种核心技术的思路。在选择进化路线时,要根据其技术结构特点,对比所有进化路线,确定最合理性的路线。图4中,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及不均衡性,设计了四条典型的技术进化路径:

路径1:产业升级。利用传统产业较好的要素优势,将传统产业的内涵拓展外延拉伸,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代替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通过工艺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的多种形式,实现产业的升级调整,转型成为高技术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后最终转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路径2:产业重组。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无法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依据国家政策“有序退出”落后的产业领域,通过对人力、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的重新调整实现了“要素重组”,重新组合成为新兴产业,在经过不断调整发展后,演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31]。

路径3: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经过不断技术溢出、演化发展、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建设、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培育、制度、创新网络等创新体系,使相关企业和部门共享集群内市场、基础设施和研发机构,带来规模经济收益,最终形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路径4:产业关联。一些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例如石油、煤炭、能源、机械等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度。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可以利用关联优势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过渡,例如能源产业可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开发出水能、风能、核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产业创新方案设计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并非单一的创新模式,结合TRIZ资源、问题的分析与描述,以及潜在的理想状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可以设计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1. 萌芽期:政府干预发展方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初期,出现较多的新技术突破或者新材料应用的产业,这些产业中大部分存在着高风险和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无明确的主导设计,各种技术路线并存,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此时政府是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应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属性和发展规律,及萌芽阶段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做好相应的规划,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引导市场的发展,选择正确的主导设计方向,来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新能源、生物产业、物联网等产业基本处于萌芽初步发展阶段,其产业技术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主导设计还不明确,专利级别较高,而专利数量较少。在此阶段,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和研发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产业明确主导设计方向。

2. 成长期:产、学、研相结合方案。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下,逐渐进入成长期,此时产业技术路线基本确立,主导设计明确。但由于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市场的不确定性高,且产业链不完善,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业发展程度不高。该阶段,市场的调节作用居于主要位置,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做好规划,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协调大学、科研院所与产业的合作,将教育、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处于成长期阶段,进入技术研发向产业化的转化,要注重在主导设计选择、培育经济规模、构建产业环境等方面努力。

3. 成熟期: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方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不断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主导产品和技术相对成熟,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间的竞争已经基本定型,进入市场竞争阶段。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寻找新材料,在原有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实现产业跃进式的发展。此阶段,政府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产业的转化升级及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做好保障,市场在该阶段逐步过渡为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的作用[3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链完整,此时应避免在科技、资金等方面的过度投入,建立良好的产业环境,积极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为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升级转化提供发展空间。

五、结论

TRIZ技术进化系统理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和方法。本文将TRIZ理论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中,根据TRIZ的问题和矛盾分析原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系统,并运用TRIZ基本原理、方法、分析工具和知识库,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此外,TRIZ理论还可以应用到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很多方面:(1)产生新的市场需求。TRIZ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可以从进化趋势判断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抢占未来市场。(2)合理的专利申请。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可以有效确定未来的技术系统走势,对于当前还没有确定的市场需求的技术,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专利层次与数量的申请。(3)选择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的最佳时期。S曲线法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时机的确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当产业依据现有发展战略进入成熟期后,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避免直接进入衰退期,积极促使产业顺利进入下一个S曲线阶段,实现产业跃进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瑞博,刘芸.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制度障碍与机制创新[J].社会科学,2011,(5):65-67.

[2]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要点分析[J].前沿,2012,(1):7-10.

[3]Petrov V.The Laws of System Evolution[J].The TRIZ Journal,2002,(8):40-45.

[4]Fey V, Rivin E I. Guided Technology Evolution(TRIZ Technology Forecasting)[J]. The TRIZ Journal,1999,(2):34-40.

[5]Domb E. Strategic TRIZ and Tactical TRIZ:Using the Technology Evolution Tools[J]. The TRIZ Journal,2000,(3):11-15.

[6]沈萌红.创新的方法――TRIZ理论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郑称德.TRIZ理论及其设计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3,(1):83-89.

[8]龚益鸣,丁明芳.TRIZ――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2):40-43,48.

[9]熊开封,张华,崔鹏.我国TRIZ理论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09,(11):221-223.

[10]Bergek A,Jacobson S, etc. Analyzing the Functional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A Scheme Of Analysis [J]. Research Policy,2008,37(3):407-429.

[11]Cavallucci D, Weill R D. Integrating Development Laws for Technical Systems into the Design Process[J].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1,50(1):115-120.

[12]Mann D L. The Next Common Sense: Philosophy-level Integration of TRIZ into an Integrated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Process[J]. The TRIZ Journal,2004,(8):112-115.

[13]李萌.基于TRIZ和DEA理论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J].系统工程,2007,(2):116-120.

[14]邵云飞,杜欣,唐小我.基于TRIZ 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J].系统工程,2011,(4):77-83.

[15]易加斌,董丛文.基于TRIZ理论与方法的管理创新研究框架分析[J].学术交流,2009,(7):102-106.

[16]]Zhang F, He Q,Xu Y. The Innovative Study of Cut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RIZ Evolution Theory[C].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nference,IET,2006:155-159.

[17]Chan K M. TRIZ-aided Technology Mapping for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C]. IEE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ference,2004.

[18]林艳,王宏起.基于TRIZ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链式创新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68-72.

[19]王克奇,于江涛,李海英.TRIZ 理论在专利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11,(2):231-235.

[20]Hughes N, Strachan N. Method Logical Review of UK and International Low Carbon Scenarios[J]. Energy Policy,2010,38(10):56-65.

[21]王伯鲁,萃思学.TRIZ及其推广应用问题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8):132-135.

[22]马建红,檀润华.基于TRIZ及ABD的创新设计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6,13(4):193-198.

[23]林艳,王宏起.TRIZ 理论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与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57-60.

[24]赵文燕,张换高,檀润华,何桢.TRIZ 在管理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学报,2008,(4):79-81.

[25]刘训涛,曹贺,陈国晶.TRIZ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6]檀润华.TRIZ及应用技术创新过程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7]周绍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8):156-157.

[28]林艳,王宏起.基于TRIZ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链式创新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68-69.

[29]伍春来,赵剑波,王以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研究评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7):113-121

[30]沈萌红.创新的方法――TRIZ理论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1]熊勇清.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耦合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2]徐刚,梁淑静,高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质与运行难点[J].商业研究,2012,(7):112-116.

Technology Innovation Method Research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TRIZ Theory

Huang Haixi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the deeply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and mercerization of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TRIZ theor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onsidering it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novative methods international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RIZ in research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echnology paradigm's uncertainty,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unsoun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unreasonab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n from the bottlenecks, the path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scheme established way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echnology method, designing 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novation problem analyzing path, meanwhile, formulates a reasonable solution for innovation.

Key words: TRIZ theory; Innovation metho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上一篇: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数列送我情 下一篇:圆锥曲线的一个优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