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

时间:2022-09-06 10:38:29

浅谈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水平的或向下斜型ST段下移,在J点(QRS波和ST段交界处)以后的80ms处至少下移0.1mV。结论:心电图是最经常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的方法,因为它很容易获得,成本低,并且易于应用。

【Abstract】Object: Electrocardiogram performance and diagnosis value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re to be investigated. Methods: Electrocardiogram diagnosis performance of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wh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for analysis. Results: Segment ST of horizontal or downward sloping type went down at least 0.1mV after point J (where is the junction of wave QRS and segment ST) for 80ms. Conclusions: Electrocardiogram is the most often used method to detect myocardial ischemia, because it is easily available with low cost and easy application.

【关键词】心肌缺血压;心电图;

心肌缺血是心肌的氧供需失衡的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冠状动脉阻塞减少含氧血液的供应。虽然这种阻塞可能不足以引起休息时的心肌缺血,但在活动中,心肌耗氧量增加可促发心肌缺血。心电图是最经常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的方法。选取2012年月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诊断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40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6岁,平均61岁。冠心病18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4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有典型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表现。

2心电图表现

心肌缺血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心电图往往提示损伤或(和)缺血的表现,但未出现心肌坏死波形[1]。心电图的缺血型改变包括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前者表现为对应导联出现高大的T波,后者对应导联T波倒置;临床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多表现为心外膜下缺血。

2.1典型心绞痛 如在心绞痛发作当时心电图出现异常,则有诊断意义。典型心绞痛可出现ST-T异常改变。一过性ST段偏移,心内膜下心肌易发生缺血,胸痛发作时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0mV,持续时间lmin以上;ST段与R波下降支所形成的夹角≥90°。原有ST段下移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移>0.10mV。根据ST段下移的导联判定心肌缺血的部位,准确性和特异性差。

2.2变异性心绞痛 临床诊断变异性心绞痛,不仅根据卧位或静息状态出现胸痛、疼痛程度加重、疼痛时间延长等特征,而且需参考心电图表现。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有诊断意义,常表现为一过性ST段抬高伴T波高尖及对应导联ST段下移。有ST段降低或T波倒置的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假性正常化”。ST段抬高导联所对应的部位常为将来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

3 讨论

ST段变化恰是心肌需求增加所致缺血的可靠指标,也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缺血的可靠指征。对患急性心前区疼痛病人心电图上ST段的位置(与PR段和TP段的关系)的观察提供了关于心肌缺血或梗死存在与否的临床证据。典型的ST段偏移是水平型或斜型朝向T波,当ST段从J点向T波更进一步移动时,倾斜产生更大的偏移。有时为确定透壁性缺血的诊断或估测其程度而选择用 ST段的不同部位以测量ST段偏移。如“J+0.02s”和“J+0.06s”在一些临床工作中已被使用[2]。透壁性缺血的心电图标准的出现,可伴随缺血的其他表现如典型或非典型心前区疼痛、血压降低或心律失常。

因此,在左、下和前侧的导联中呈现正向或抬高。在背离受累心肌区域正极的心电图导联中,ST段对应性呈珊为负向。当ST段抬高和降低都出现在心电的不同导联中时,最大偏移的方向通常认为是原发的,较小的偏移方向认为是继发的或对应性的。

后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这已被命名为右冠状动脉优势。其他有左冠状动脉优势的10%当中,后降支起源于左回旋支动脉,右冠状动脉仅供应右室。在室后一侧1/4圆周的基部和中部位于全部12个标准心电导联正极的远端。因此,ST段的压低而非抬高指示后一侧壁透壁性缺血。后侧胸的附加导联将记录此区域透壁性缺血所致ST段抬高[3]。当右冠状动脉的血供不足时,透壁性缺血也可累及薄壁的右室心肌。右室透壁性缺血在标准心电图上表现为V1和V2导联的ST段抬高[3]。在更向右的导联V3R和V4R甚至抬高更明显。

T波变化是需求增加所致缺血的不可靠指征,也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缺血的不可靠指征。在所有病人中这两种心电波形都朝向左室前侧壁偏移,在一些病人中,T波偏移程度类似于ST段,因此被认为是继发的。在其他的一些病人中,T波偏移明显增大。这些原发性T波抬高已被命名为超急T波,其仅出现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短暂时间。因此,超急T波的出现在病人有急性心前区疼痛时测定透壁性缺血的发生时程程有有用的。

【参考文献】

[1] 郭继鸿.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35.

[2] 周长勇,林峰.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3):270

[3] 刘革.老年冠心病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心血管康复杂志,2001,10(3):272.

上一篇:射频热凝温控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浅谈胸部外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