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6 10:34:31

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惠济区实施课改已经多年,课改教学中,如何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方面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并通过实践、研究得出来一些成功做法。

一、利用教材资源,创设形象化情境

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景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我区小学一、二年级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它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我在教学中采用“两结合”的做法:一是把主题图与童话故事结合,创设故事情境。如教学“比多少”时,结合主题图画面,有趣味地讲述《小小养殖场》的童话故事,这样情景交融,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能说出图中各种物体的数量,体会出“谁跟谁比”,“同样多”或“谁多谁少”等知识。二是把情景图与易读易记的儿歌结合,创设儿歌情境。如教学0~9的认识,根据字形图,师生共同编出儿歌:“0字像个蛋,竖起才好看;1字像根棍,好看又好认;2字像只鹅,颈长没有脚;……9字像铁环,滚得溜溜光。”这首儿歌朗朗上口,为学生识记0~9的字形创设了形象化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识记效果。

二、根据生活经验,创设模拟化情境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如模拟表演,开展游戏活动等,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如教“几和第几”一课时,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并逐步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与区别。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让3个学生做玩纸鹤的游戏,从而体验和理解加法的含义。

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用得最多的是“猜一猜、摘苹果、开火车、夺红旗”等游戏活动,这些模拟化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利用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教学“长短、高矮”一课时,学生知道一般比法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段,问:“黑板上这两条线段拿不起来,怎么比长短?”有的说可以用眼睛看出长短。我肯定了这种方法后,立即将两条线段画得差不多长,问:“如果用眼睛看不出长短来,又该怎么比?”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方法,有的说用一根拿得起的绳子去比,有的说用手量,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还可以用小棒去量。我让他们按各自的想法去操作、比较,学生积极性极高,解决问题各显其能,创新思维逐渐萌芽。

四、强调动手操作,创设实际情境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用图文创设的情境,主要作用于视、听神经,而实物操作,可看可听可摸可闻,学生人人动手,多种感官参与,能持续兴奋地在操作中主动探索求知。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准备好各种图形的物体,让学生亲手摸一摸、量一量、摆一摆、找一找。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亲手用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深入体验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亲身体验,发展了空间观察,培养了审美意识。总之,实验教材中让学生动手的内容很多,教学时,要准备好充足的实物或学具,让学生人人动手,真正落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记录等活动。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课前开展“我是小灵通”调查活动,走向社会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从家长那里找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认识。通过活动,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颜色、图案、版别、防伪标志等方面有了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本课知识。学了“统计”这一单元后,要求学生课后调查本组或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最喜欢的老师”等,然后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向实践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是我的一些实践经验。我认为:创设情境目的要明,形式要新,组织要活,时机要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诵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与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