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保险业治理对策

时间:2022-09-06 10:30:06

浅析我国保险业治理对策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保险业已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下发展多年,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本文是作者对目前我国保险业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自己的思考。文章以我国目前保险行业的现状为出发点,引出了保险行业的本质,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保险业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对我国保险业的几点治理对策,通过对保险行业“保障”、“风险控制”的本质对我国的保险行业进行反思,促进我国保险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保险业;治理对策;保险法

一、保险行业的本质

保险业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发现时期的欧洲。由于当时航海技术的落后,远距离航海的风险较大,许多航海家为了规避风险,与一些资金充裕的私人签订类似于保险的合同,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如果航海失败,则由保险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航海家的损失;如果航海成功,则缴纳的费用不再退回。这样,就保障了航海家的权益,使得如果航海失败了航海家不至于血本无归;而如果航海成功,则保险方不仅能分到航海家所带回得巨大利益,还可以使其通过合同赚取保费,实现双赢。其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步推广到了各行各业,使得各个行业通过保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保险的本质是通过保险合同,保障保险人与被保险的人利益,使得双方都能通过保险对自己投资经营的事业最大限度的保障自己的利益。所以,保险的本质是“保障”,是“风险控制”,而不是盈利。但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的经营方式却不是以保障为目的,不是以最大限度控制风险为目的,而是以最大限度的盈利为目的。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推销保险、赚取利润,不顾被保险人的利益,对被保险人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使得被保险人的理赔难、诉求难,以至于最后根本不相信保险公司,进而推及到整个保险业,使得大部分民众对于保险业整体的不信任感加剧,这是造成目前保险行业信任危机的根源。

二、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大,难以保证客户的需求

以作者本人为例,作者在2年前经作保险业务员的朋友推荐,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在朋友向作者推销保险的过程中,作者了解到,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对外招聘业务员,经过简单的培训以后即上岗对外推销其公司的保险业务。其业务员自身对于保险行业的了解就不多,培训的内容也是如何快速的将保险卖出,而对于保险合同本身的内容、合同条款、适宜的人群、签订保险合同所遵循的相关事项、保险的利弊、保险行业的本质,其保险人员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了解。不仅如此,保险业务员的职位保障也比较低,以我的那位朋友为例,其公司要求在试用期的1到3个月内,必须卖出3份保险才能在公司继续述职,否则将会被解聘。这就造成了保险业务员的工作压力相当之大,为了卖出保险,不惜一切手段推销保险,为了保住职位不顾客户需求,极力向客户阐明保险合同有利的一面而对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纠纷避而不谈,造成被保险人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给业务员的薪酬也不高,底薪只有几百元,其余都要靠业务提成,更加导致了业务员以卖出保险为一切目的。作者在去保险公司的缴纳费用时,所听到的业务员与其客户,以及业务员间的谈话,多数是所谓“成功学”的那一种腔调,完全脱离了保险行业“保障”以及“风险控制”的本质。而几个月后,当作者对于保险合同条款一些不同清楚的情况想要咨询时,却发现作者的那位业务员朋友已经辞职,对于有关问题无门咨询,更无门诉求。

2、对《保险法》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立法意图不能完全实现

我国《保险法》对于保险行业的相关规定是相当完善的,对于被保险人的利益更是不遗余力的保障。《保险法》第十六规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虽然《保险法》明确规定了有利于投保人的条款,但投入到实际的执行层面起效力却大打折扣。仍然以作者本人的保险合同为例,对于一些合同条款,作者作为法律专业的人员也无法看懂条款的陈述,其内容让作者感到如果发生纠纷很可能会得不到理赔,因为合同的解释权在保险人一方。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合同的投资收益,作者在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上下载查阅了本合同投资收益表,表上的内容作者根本无法看懂,也不能从表上明确的了解到自己的投资获得了多少收益。作者作为一个律法人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普通民众看到合同条款以及投资收益表时的情况了。

三、我国保险业问题的治理对策

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从严加强对保险人的监管。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仅是培训他们人员和将保险推销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让其理解保险行业的本质,更多的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着想,而不是与客户对立,只以自己能把保险销售出去为目的。应严格按照《保险人管理规定》,抓紧对保险机构的清理整顿,对没有《保险经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撤销。同时,对没有取得《保险人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各种方式从事业务。其次,加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使其对保险合同本身的内容、合同条款、适宜的人群、签订保险合同所遵循的相关事项、保险的利弊、保险行业的本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监管过程中真正做到位被保险人着想,为被保险人争取利益,改变保险监管“外行管内行”的状态,提高监管水平。

2、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使得法律能够更加有效的执行

首先,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特别是中央银行对于保险业的监管,为保险公司的建立、经营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一,对保险机构市场的准入,审批机构压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审批,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保险公司,不予准入。第二,对于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监管,要依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监管法规制度,要将制度的可操作性放在首位。对于恶意假赔、强行推销等违法违规活动,应当制定法律予以严格处罚。第三,在监管过程中,应当遵循《保险法》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精神,重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对于一些确实损害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而保险公司又以各种理由不愿赔付的纠纷,监管机构应当依法查清事实,提出确切可行的解决方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建立独立的保险评估机构,定期对保险公司的运营和理赔情况进行评估,提高保险公司的行业自律。对于一些疑难案件的理赔评估,对于客户满意度的调查以及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都可以定期组织专业的保险评估机构进行调查和评估。

【参考文献】

[1]王艳.我国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经济纵横,2013(2).

[2]王申璐.保险业困境[J].新世纪周刊,2013(12).

[3]车昭益.我国保险业综合经营问题探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6(7).

上一篇:浅析假离婚的法律效力与应对措施 下一篇:反垄断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