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迅体育朱晓东专注赛事运营是正道

时间:2022-09-06 07:14:07

欧迅体育朱晓东专注赛事运营是正道

被贴上“首家民营体育营销公司”标签的欧迅体育于2014年初挂牌新三板,欧迅体育董事长朱晓东表示,新三板挂牌后资本运作加速,欧迅体育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运营中。

朱晓东在接受《融资中国》采访时表示,欧迅体育的工作重点是以体育咨询为基础的中介服务,主要为媒体提供版权获取服务、为企业提供赛事赞助服务、为赛事机构提供门票分销服务等。

在目前的收入来源上,“从企业、媒体和赛事运营收到的钱,基本已经是各占三分之一。”如此的收入比例已经较2013年“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来自于企业赞助”的情况大为改善,朱晓东表示。

欧迅体育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主业之一的赞助咨询管理业务占全年度营业收入的68%,主要通过为东芝赞助足协杯、为柯尼卡美能达赞助CBA提供服务而取得。欧迅体育2014年半年报显示,“品牌公司是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盈利源头,通过赞助咨询和赞助权益销售两类业务实现。”

赛事运营是体育产业的皇冠

“美国体育产业中5000亿美元的产值中,有500亿美元来自于体育表演业,也就是竞赛表演业。”对于竞赛表演业,朱晓东称之为体育产业的皇冠,“皇冠上的珍珠就是NBA、NFL这些大的比赛,为美国体育产业贡献了10%左右的产值。”

此外,赛事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赛事像海面上的冰山,体育场馆的运营、大众健身、手机应用,这些都在海面下。”但在这位体育行业的从业者看来,“尽管冰山下的市场更大,但如果没有掌握塔尖资源的话,下边的红海竞争非常激烈。”

如何把握“皇冠上珍珠”所带来的价值?朱晓东表示,中国赛事运营水平较弱,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引入足够的民营资本,完善对“塔尖资源”的运营。

自2013年开始,欧迅体育开始实践其赛事运营商的养成计划,斥资获得多项赛事开发权: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与欧洲篮球冠军联赛中国巡回赛五年赛事开发权;除此之外,2015年是欧迅体育持有亚冠赛及亚洲杯中国版权的倒数第二年,“也在继续谈今后的合作。”

在足球方面,欧迅体育与三家中超俱乐部及两家中甲俱乐部签订合约,欧迅为足球俱乐部提供赛事咨询及球迷运营服务,作为交换,俱乐部将票务经营权独家授予欧迅体育。朱晓东称,“这样既发挥了欧迅的优势,又帮俱乐部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此外,欧迅体育还力图进入一些壁垒比较小的赛事,例如地方政府主办的马拉松路跑赛――“地方政府希望做些赛事,但组织能力比较弱”,欧迅体育可以参与其中:在赛事运作资金中,由地方政府负责小部分引导资金,剩余缺口部分由欧迅体育补足并负责赛事具体运营,之后分享赛事收入,“用这样的杠杆来带动市场。”

如何低成本控制赛事资源是朱晓东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欧迅的主业中,无论“体育赞助咨询管理”、“体育资源策划管理”,还是“体育媒体内容管理”都需要有赛事本身作为支撑。朱晓东表示,“欧迅现在最差的就是钱。”

有了赛事资源,也并非就高枕无忧,“赛事公司更多得需要整合资源的能力。”从朱晓东一连串的“操作标准”中可以窥见“资源整合”的具体含义:“首先比赛是谁做的,产权是谁的;有了产权之后谁能运营赛事――不仅要达到竞赛标准,还要做出影响力;第三,有没有传播渠道,有没有媒体合作,要不要花钱去播出比赛;赛事播出之后是否有企业主动来做赞助,是否有人专门做赞助销售。”

欧迅从做赛事方案起家:“帮各个协会做方案,整合在一起,欧迅将其打包卖给企业。”从此开始,欧迅有了“寻找企业赞助,将赛事变现的能力。”另外在媒体关系方面,也需要很强的谈判能力。

“打造垂直生态链”还是“专注赛事运营”?

欧迅体育业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是赛事运营,其与力求“打造垂直生态链”的某赛事运营商形成了直接冲突。该赛事运营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垂直生态链将围绕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终端及增值服务来打造,而其中“最核心竞争力”部分――内容的最顶端资源即是赛事。

朱晓东将欧迅体育的业务聚焦于在“赛事运营”上,而放弃涉足赛事传播的具体媒体渠道业务。这与竞争对手的打法颇有不同:竞争对手不仅涉足赛事运营,还要包括媒体传播。

在朱晓东看来,该竞争对手所扮演的这两个角色是在“左右互博”――做赛事运营商,理应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但做媒体,又要将努力限制赛事播出渠道,凸显自身的媒体价值。朱晓东认为,赛事运营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应来自于媒体,而是“来自于赞助商。”――“观众是100万还是10亿,赞助商花的钱是不一样的。”朱晓东理解竞争对手希望通过独家版权来为平台吸引更多受众的初衷,但“这个增长的速度没有它花钱的速度快。”

“赛事版权现在完完全全是一个红海竞争,大家都有钱。”朱晓东认为,如果按照“独家版权”的做法,某些竞争对手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其进一步发展。“腾讯花了1个亿美元去买NBA的新媒体版权”,但若竞争对手媒体影响力更为逊色,“它有可能需要出腾讯3倍、4倍的价格才能买到,非常不划算。”

“欧迅要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寻找行业中能带来最大帮助或者立场中立的合作伙伴,跟所有人合作,而不是产业链上下游通吃――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平台和财力,便做不到上下游通吃。

在做好赛事运营的过程中,朱晓东希望精力将放在更加上游的赛事挑选、长期商业规划、版权购买及传播渠道等工作上,而赛事运营的落地执行则希望由下游执行公司予以承接:“自己要做四五场赛事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执行外包的产业链现在还不够成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晓东表示,最近已经在考虑与其他拥有当地资源的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欧迅与西南及广东两地合作伙伴的合资谈判已在进展中。

新三板资本动向:行业稀缺性最吸引眼球

欧迅体育于2014年初挂牌新三板,资本运作紧锣密鼓。公告显示,2015年1月及3月,各增发股票100万股,分别募集资金2500万元人民币;增发完成后,欧迅体育总股本系1200万股

2015年1月的股票增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欧迅体育“积极获取体育资源,锁定体育赛事的长期运营权利。”欧迅体育董秘李琳表示,这些资金将主要花在“赛事运营权和媒体版权这两块”。份额最大的投资人包括华融证券、世纪金源投资、上海静安区投资服务办公室副主任科员霍德兵,各以500万元认购20万股,共占此次增发股票数量的60%。此外,华山投资及其执行合伙人于太祥各出资325万及75万,分别认购13万股及3万股。

2015年3月的股票增发主要“满足做市转让需要。”份额最大的投资人包括国信证券、齐鲁证券,各以750万元认购30万股,共占此次增发股票数量的60%;此次增发华融证券继续买进,与华夏资本、上投摩根投资金额相同,各以250万元认购10万股。此外,主办券商中信建投与在册股东徐瑞芬各以125万元买入各5万股。

李琳称,“还有一些大型券商对我们比较感兴趣,可能会通过老股转让的方式拿到一部分底仓,大概会有五家。”李琳估计,“5月到6月的时候,才能正式来进入做市交易环节。”

对于投资人,李琳评价,“像华融、国信、齐鲁这三家都在三板做市市场上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资金投入量也比较大。”

在融资过程中,券商“非常欣然地接受了这个价格,一点折扣也没拿。”李琳认为,这个是对欧迅体育公司价值的认可――欧迅体育“最吸引眼球的是行业稀缺性,从A股找不到一家纯正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或者体育服务公司。”

上一篇:体育产业 盛宴开启 下一篇: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