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动平均线的改进

时间:2022-09-06 07:10:29

【摘要】移动平均线这一技术指标由于其构造简便、易于检验,所以被许多数顺应趋势运作人士所运用,成为决策买卖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在于识别和显示旧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新趋势正在萌生的关键契机。移动平均线理论简单,灵活性强,并且在中长期趋势的确定性方面准确度高,因此在趋势分析中适用最为广泛。通常使用的移动平均线考虑到的是简单的移动平均,影响因素是价格和时间,没有将成交量的因素包括进去,然而在市场中成交量是分析趋势的重要工具,是上涨的原动力。本文将成交量的影响与移动平均线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新的移动平均线,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线。其在趋势判断方面很好的解决了简单移动平均线的时滞性,有很好的性活性。

【关键词】技术分析;移动平均;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

“移动平均”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防空炮兵利用类似“移动平均”的方法来计算炮弹的飞行轨迹。移动平均线是一条由一段时期内证券价格或证券指数的平均值所连成的曲线,用来显示证券价格或证券指数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预测未来证券价格或证券指数的发展趋势。移动平均线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移动平均线已在外汇、期货以及股票等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原理及特点

1.均线理论

移动平均线是根据统计理论的移动平均原理,运用移动平均技术构成的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变动趋势线。移动平均线降低了股票市场中的偶然因素,如心理影响、突发事件或谣传等对市场走势的影响。

移动平均线是连续若干天的价格的算术平均,时间周期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参数。如果参数选择为10日,则10日移动平均线的值(简称移动平均值)用符号MA(10)表示。要计算今天某支股票的MA(10),就把包括今天在内的最近的10个交易日的该股票收盘价相加再除以10。如果选择其他的时间单位作为移动平均线的参数就可以得到其它周期的移动平均线,如周线的移动平均线和月线的移动平均线等。

以日线的移动平均线为例,第t天的参数为n的移动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MA为算术移动平均线,Pi为第i天的价格数据。

2.均线的特点

(1)趋势性。根据移动平均线的原理,它是个派生数列,它理所当然地要沿袭原始数更的走势。不过,由于这个派生数列中的每个值都是多日值的平均,就更能明显地反映证券价格走势,取时区间越长,趋势愈是明显。

(2)稳定性。由于派生数列中的每个值都是多日值的平均,这个派生数列已对原始数列进行了修匀,即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受某些偶然因素影响所出现的非常波动,从而使派生数列的趋势稳定向前,体现在线上则是稳定延伸。这种走势的变化受某个别时日价格变化的影响甚少。取时区间越长,稳定性越强。

(3)滞后性。均线的趋势性和稳定性的两大优点,必然带来均线滞后性的缺点。由于其稳定,当情况发生突变时,因为突变的一两日价格不能有力影响均线原有的走势,均线会仍然按原来的走势稳定地向前延伸一段,等到均线反应过来时,很可能涨跌已深,物过境迁。取时区越长,均线的这种滞后性越强。

二、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线的定义

移动平均线实质上是一种跟随趋势的工具,目的在于识别和显示旧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新趋势正在产生的关键契机,同时希望领先于市场,预测市场的变化。因此,时滞性应当是其致命的缺点。并且简单的移动平均线只是将价格和时间的影响考虑进去,忽略了市场中最要的因素――成交量。

在技术分析领域,判断一个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成交量,在牛市中,必须量价齐飞,无量的上涨是危险的,而在调整的时候,必须是缩量的。而在熊市中,随着价格的下跌,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而在反弹的时候,成交量是萎缩的。因此在设计有效的移动平均线是,应当将成交量考虑进去,对于成交量大的交易日,赋予较大的权重。

综上,本文设计了一种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线,公式如下:

VMA为价量加权移动平均值,Vi为第i日的成交量,Oi为第i日的开盘价,Ci为第I日的收盘价,Hi和Li分别为i日的最高价,最低价。

首先,从公式中,i日当天的平均价是日内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以及最低价的平均值,权重是该日的成交量,成交量大的交易日的价格的权重大,成交量小的交易日的价格的权重小。

三、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线与传统均线的比较

通过实验发现,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线虽然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在确定趋势的时滞性和支撑位测算上的精确度上,有其优势。特别是在追踪趋势的研判,原趋势的终结或反转以及新趋势的萌生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我们以上证指数在2010年4月1到2011年4月1日的走势为分析对象,将VMA与MA进行比较。图1为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线系统,图2为MA均线系统,其中线A、B、C、D分别选为最为常见的参数5、10、60、120日均线。

第一,在市场中,如果股价从上向下突破了长期120日均线,那么通常在短期内不会很快的回到原来的趋势上,而且会有趋势逆转的可能性。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原趋势终结,相反的新趋势的形成。图1与图2中A区域是上证指数2010年4月16日向下突破120日均线,即3130的点位。在图1中,由成交量加权移动平均线得到的是,在4月16日当日收盘已经跌破120日均线,预示着将有趋势转变的可能;而在图2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在4月16日股票仍然很稳健的站在120日均线上面,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将要来临。于是,在4月19日跳空低开,单日跌150点位,并走出了一路下跌的趋势,直至2319点附近。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VMA比MA在确定趋势的终结或新趋势的形成上更加灵敏,能较好的客服时滞性的缺点。

第二,当均线扮演压力线和趋势线角色的时候,也可以很明显的从图中发现,价量加权移动平均线比简单移动平均线要更加有效。在图中B和C区域,可以看到,价量加权移动平均线中的60日均线B远比MA均线中的60日均线更贴近上证指数的走势,无论是B区域的支撑线还是C区域的压力线,VMA均比MA更胜一筹。

最后,价量加权移动平均线算出的值是市值的移动动平均,其作为趋势分析的工具,对于短线主力来说,很难制造“骗线”的陷阱,确实能够提高移动平均值的可靠性。在实际运用上,VMA考虑了成交量的因素,并且更准确地反映了某种股票某一内的平均成本,对于掌握主力动向、把握买卖点,提供较为可靠的决策依据。而且在确立市场运行的趋势上更为灵敏,在预测市场的走势上更为精确。因此,VMA是一种全新的移动平均线,将比MA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峰,余传奇.证券技术分析何以预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11(4).

[2]林玲,曾勇,唐小我.移动平均交易规则检验[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29(6).

[3]盛建平,高芳敏.成交量与回报率相关性实证研究[J].预测,2000(5).

作者简介:

王未卿,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邹杨,现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马琳,现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试论网络计划技术在投标工作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统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