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于“经典”的现实解读

时间:2022-09-06 05:24:25

超脱于“经典”的现实解读

在当代艺术中,对于我们意念与视觉经验中的“经典”,与时俱进的艺术家们也“充满灵动”地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解读。很多时候,“经典”创造的真实性,与客观真实性混淆起来,形成了当代文化的泛滥与多种多样的变化。2011年初夏,北京798艺术区的两家艺术机构一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与佩斯画廊,相继举办了艺术家颜磊与岳敏君的个人画展,而展览的主题与创作的线索,则不约而同地着眼于对“经典”作品的再度审视。

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TangContemporary Art)的展厅中,直接映入眼帘的便是数张类似在西方绘画史中称为代表的作品。它们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的代表作《创造亚当》、巴洛克早期艺术家保罗・鲁本斯的《苏姗娜・美尔曼》,以及法国写实派与印象派艺术家爱德华・马奈的震惊一时的作品《奥林匹亚》。当然,还包括一些西方经典的意向如诺贝尔奖与美国电影学院奖奥斯卡金像等。展览以“巴洛克”为主题,其实并不仅仅包含了巴洛克式的艺术创造,而将其作为一种已成既定的艺术模式的统称。在当代文化中,对于这些作品的改造与调侃已经屡见不鲜。本次艺术家颜磊在展览中,运用其既往创作的手法,对于原始作品在色彩、主体与局部的关系、虚拟与真实的层次感等层面进行了再创造。观看者除了能够依据基本的视觉形象而辨识出原始作品及其典故,其余皆被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于这些“经典”而言,颜磊的再创造可以被成为“现实主义”,亦或是“现实主义”的反叛。在历史中,各种流派的革新与颠覆总是发端于人们不安现状的思索而衍生出的行为,艺术家颜磊在之前的创作过程中曾经伪造了数百份西方最为重要的学术展览――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的邀请函,并分别邮寄给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在那个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舞台上初现端倪的时代中,这种西方世界的垂青不得不引发了巨大的荣耀,但这一切的真实、虚幻与名利的追逐,也就如同这些在“巴洛克”框架下的对经典的衍变,令所有当局者与旁观者对于自我的权衡与地位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讽喻。而就视觉和审美价值而言,颜磊该系列的作品,从改造“经典”开始,却是不折不扣地产生了巨大的视觉收益与美的体验。同样将西方文化的重要的符号作为创作的灵感与素材,艺术家岳敏君名为“路”的绘画作品展,也在同一档期在798艺术区相隔不远的佩斯画廊(the Pace Gallery)亮相。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些关注的人们,都应该对于艺术家岳敏君画笔下招牌式的“笑脸”并不陌生。而此次创作,这些带着笑脸和光头的人物形象,走入了西方经典的宗教题材的绘画中。艺术家岳敏君在与策展人冷林的谈话中提到:“宗教场景中融入了大笑的人物。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在反复思考,现在的中国文化怎么能够摆脱掉西方文化以及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乃至桎梏。我们受这两大体系的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一会儿偏向西方、一会儿偏向传统,却总是没有自己的主心骨。”当然,对于现代中国而言,这也是一种我们不可不面对的文化现状。在我们历史的发展中曾经先后有“西学东渐”、“中体西用”这样的思潮产生,近些年来随着世界性的沟通的日益频繁和紧密,什么是个性?什么是自我?什么是文化融合?这些追问成为了艺术家、作家、社会评论者们争夺不休的话题。而岳敏君则采用了笑去诠释这些文化和社会冲突,从而类似用太极的手法避免了其中直接的尴尬情景。在策展人冷林看来:“面对不完全理解的事物,这笑里有拒绝、有不懂,然而还有拥抱和接受。”同样,在岳敏君本次展览中,除却笑脸为主要意向的作品外,还有将西方经典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抽离,而仅保留场景的作品。作为社会中事件与价值的核心组成,人的缺失使得场景一下子泯灭了原始的含义,将这种关系放大,便能够广义地去参透文化价值下的不同地域、溯源背景中的现实情境了。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其中的发展状况还处在对于肉体、伤害、文明、习俗等的极端的情绪与宣泄中。像岳敏君与颜磊这一代艺术家,也是从那个时代过度与日渐成熟起来,直到今天,当我们看到的这种在平和的状态下充满意念与情感价值争锋的作品,也可以从中归纳地去梳理在中国当代文化线索下的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上一篇:新材料新创意3M新材料在家电设计的运用 下一篇:阿运主题馆亮相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