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特征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6 05:02:17

基于学科特征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发展中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艺术设计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从而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基于学科特征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基于学科特征 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45-02

艺术设计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其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决定着艺术设计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是技术、艺术、文化、科学等的综合体现,是功能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同时艺术设计所具有的多种特征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艺术设计教学开始受到了学校教学的高度重视,并且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一、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设计的多元性和交叉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和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环境与室内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海报设计、版式设计、书籍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等等。其中每一门学科内容涉及的知识多种多样,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艺术设计受到历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的各种学科的影响,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市场学、营销学等分支学科的影响[1]。同时,各门艺术设计学科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例如展示设计、环境设计与广告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中户外广告设计由于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专业的相互联系,而环境设计又是和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等密不可分。由此可以看出,各种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了艺术设计科学的多元性和交叉性。

(二)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艺术设计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首先,艺术设计的理念、节奏、规律等需要学生们进行长期慢慢的领悟,这是属于一种感悟和体验式的实践。其次,大部分的艺术设计课程都是需要专业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进而实现学生内心的想法,这被称为一种创意实践。最后,艺术设计教学要进行一些行业性质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到企业实习、社会磨炼等,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艺术设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顺利的找到工作岗位。

二、基于学科特征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个性化的指导

艺术设计教学讲究设计理念、追求新意、强调个性、联系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师需要具备独特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断启发学生们的大脑思维,突破标准化思维的限制,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使其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2]。同时,老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从而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强化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艺术设计教学需要增加一些社会实践,才能有效提升艺术设计教学的效果。当前,大部分学校都比较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往往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课外实习是实现学生与社会接轨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将自身学到的设计理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进而提升自身的艺术设计水平[3]。因此,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并且在实习结束之后写一篇实习报告,将自己的实习情况通过ppt演示形式进行汇报和演说,逐渐形成一种互动、主动、共享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艺术设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进而可以在毕业之后顺利的融入到设计行业发展中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行业和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艺术设计教学,正确认识艺术设计所具有的交叉性、多元性、实践性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和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凯.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72-73.

[2]钱原平.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03:249-252.

[3]薛强.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 艺术研究,2014,04:79-82.

上一篇:基于翻译技能培养的理工科翻译课程设置研究 下一篇: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机”与“电”课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