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商业动画民族化表达的误区与现状

时间:2022-09-06 05:01:16

解读中国商业动画民族化表达的误区与现状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商业动画跌入了低谷,国外的动画作品趁虚而入,中国与国外的动画作品的差距随之也越来越大。民族化表达成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对民族化元素合理的挖掘和应用成为中国动画崛起的重要关键。

【关键词】中国商业动画;民族化;误区

半个世纪以前,以上海美术制片厂为代表出品的中国美术片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当时,中国动画举着民族化的大旗,扛着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动画作品。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本土商业动画跌入了低谷,国外的动画作品趁虚而入,中国与国外的动画作品的差距随之也越来越大。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表达似乎成为本土动画的一根救命稻草,但事实上20多年以来,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往往是有形而无神,并不真正具备民族特色。

1 中国元素在本土商业动画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1.1 盲从技术进步,民族语言缺失严重

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强势动画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入侵以及数字技术的大量介入,传统的二维手绘制作方式逐渐被电脑动画取代,动画的创作方式也多种多样,动画人才的技能也在不断扩展成长,中国动画开始走上了有别于传统的道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却是特色的丢失,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一味的模仿、跟风,使得这一时期的很多动画作品在故事性和艺术性上都大失水准。号称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的《魔比斯环》耗资过亿,但却票房惨淡且被人诟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模仿过重,一味盲从技术上的突破,完全西方化的风格,而忽视了自己最本质的民族特色。《晶码战士》与日本动画《数码宝贝》如出一辙;《大耳朵图图》则抄袭《蜡笔小新》;《星原战记》完全就是《超时空要塞》的翻版;类似这种抄袭模仿的动画片举不胜举,连目前最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喜洋洋和灰太狼》身上似乎也隐约能看到点《猫和老鼠》的影子。

动画作品中真正能保持生命力的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艺术内涵。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技术上而不重视人文精神和文化艺术内涵的话,最终出炉的作品将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在动画创作中,要使内涵大于形式,不能一味的盲从技术的进步,如果技术应用不当或者泛滥,带给观众的只能是纯粹的高科技展示。此外,合理的借鉴有利于自身的进步,但如果变成刻意的抄袭、模仿,失去了民族化特色,迷失了自我,这势必阻碍国产动画的发展,使其失去在国际动画界的地位,更不要谈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互补。

1.2 套上民族标签,作品有“形”无“神”

近二十年中国动画界反复强调民族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效果并不尽人如意,有影响力的精品乏善可陈,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对民族化元素的误读。动画的民族特色不仅仅是对具备民族表象特征的造型元素、符号的运用,而且是透过造型元素符号,更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本质的精神气质和民族特性,这就是内涵特征的民族化①。中国的动画创作正是缺乏对民族内涵特征的深度挖掘,在对民族化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偏差。比如片面的认为只要选用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使用传统工艺美术、戏曲符号等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表现方式,就做到了动画创作的民族化,甚至于把水墨画、剪纸、皮影、年画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看成是民族化动画的标志。

比如200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台湾中影公司联手打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片,采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和历史背景作为选题,举着民族化的旗帜,但影片中的女主角“祝英台”却与迪斯尼动画中的花木兰如出一辙,不论是造型特征还是动作设计都带有浓重的迪斯尼的特征,有人评价说影片中看到的是一群穿着中国服饰的美国人。《隋唐英雄传》同样是借用历史背景作为创作题材,片中人物有着鲜明的日本漫画风格,造型则更怪异:虚构人物哥舒芸袒胸露腿,李世民的妹妹李世宁竟成了穿短裙的高校女生,硬是把民族化引向了荒唐的“恶搞文化”。

对民族化元素的挖掘和应用并不在于尽量多地把文化元素植入到文化产品中,而是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应用从而表达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愚公精神、屈原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汶川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民族内涵的支柱。中国人有不同于外国人的伦理道德、行为准则、表情语调、风俗习惯①,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特色。中国动画在对民族文化应用的同时,必须更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本质的精神气质和民族特性,将自己的民族精神作为影片的内核去表现,赋予影片生命和灵魂。

2 吸取经验,寻求中国商业动画的发展出路

2.1 挖掘中国元素的核心内涵

好莱坞商业动画采用多元文化融合战略,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文化元素,利用高超的动画技术,尽情演绎了东、西方各国的不同经典故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很值得中国本土动画学习和借鉴。借用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每一项艺术创作都有一个简单的照搬、模仿的阶段,动画创作也同样是这样,在这个困难、迷茫的阶段,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去学习他国成功的经验,不断尝试各种题材和风格,善于活学活用,而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好莱坞商业动画成功的经验在于在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并没有摒弃自己的精神文化内涵,而是对他国文化进行了解构和重建,将自己的精神文化作为影片的内核去表现,赋予影片生命和灵魂。事实上对民族化元素的挖掘和应用并不在于尽量多地把文化元素植入到文化产品中,而是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应用从而表达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关键。对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仅只是通过故事、造型、图式、音乐等一些表面元素来表达,更需要以文化情怀或思想境界为核心,用故事、情节、表演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来吸引观众,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成功的输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内涵。

2.2 尝试各种题材风格,善于活学活用

近年来中国动画给人的印象总是抄袭有余,原创不足。既然好莱坞可以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它的动画创作中,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借鉴一些国外的故事来创作呢?事实上,中国动画创作者在改编外国剧本故事上也曾有过非常成功的例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80年代年创作了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大盗贼》。这部动画片改编于联邦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曾经获得过“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话剧、木偶剧、广播剧、卡通、CD等,在许多国家上演。“我是一个大盗贼,什么也不怕”这句剧中的歌词相信至今依然深深地印在我们许多80后的脑海里,动画中的人物、场景、剧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在当时是一部非常难能可贵的定格动画。因此在动画创作的选材方面,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本国的一些民间故事、传统历史、文化典故等等,而是应该将眼界放宽,将动画选材的视野放置在全球这个大范围内,将他国的文化精髓融入到本土动画作品中,采用多元化战略,吸收消化各国的文化元素精髓,创作出适应不同国籍、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林雨.论民族精神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天地,2011(12):111-112.(下转第389页)

(上接第281页)[2]李兆军.中国文化在迪斯尼动画中的阐释[J].电影文学,2011(9).

[3]张默.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注释:

①康修机.扑朔与迷离:走出动画民族化的误区[J].装饰,2011(8):127-128.

上一篇: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下一篇:浅析GPS大地高转化为正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