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9-06 01:54:40

E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与发展趋势

E时代无法离开电影以及互联网,无论是工作方式,还是生活娱乐,均随着E化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化而发生了大小不一的改变,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逃离文字理性束缚,向微电影类的感性思维转变己经成为当前消费者的行为倾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娱乐平台。为了占有强有力的受众群体,各大视频网站以及门户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如何寻找差异化竞争路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该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提升自身的原创能力不乏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其不仅具备成本低的优势,而且可以保证网站运营的主动权,为吸引更多受众做好充足准备。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其是一种在电视剧以及电影艺术基础上衍生的小型影片。由于微电影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以及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它能够使观众清楚记得30分钟内的故事,并且长时间记忆犹新。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微电影的制作水平,研究E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E时代微电影的特征

随着网络蔓延以及电影流行力度的逐渐增强,微电影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其作为新媒体与传统电影艺术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制作,还是传播,均呈现出异于传统电影的独特特征。

(一)微电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由于微电影无论是在技术、资金,还是专业技术、市场风险均具有较低门槛,所以任何人只要感兴趣,便可以轻松集得必备条件进行微电影的拍摄。除此以外,微电影与网络、广告等多个领域具有紧密联系。不管是策划、创意,还是制作、传播,微电影均取了跨界合作模式,其不仅能够与广告结合,打造微电影广告,以推广商品与品牌,使消费者不自觉进入到商家基于品牌理念所营造的氛围中;而且其还可以与网络文学合作,通向全球征集微电影剧本,使得网络文学与微电影的触碰在极强的互动性以及方便的参赛模式下绽放耀眼光芒。

(二)微电影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首先,不同于传统电影利用电视机、电影院的单向传播模式,微电影选择的是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自由搜索以及点播观看,使得自身主动性得到明显增强。其次,受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借助评论直接将信息反馈给微电影创作者,以与网友产生互动。最后,受众还可以设计属于自己的微电影作品,通过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参与积极性,以获取独特的互动式体验。

(三)微电影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微电影能够根据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创作,其不仅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而且能够起到呼吁社会责任感的作用,这些都是主题宏大,历经长时间制作的传统电影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最美司机吴斌事件改编的微电影就进行了公映,这部微电影虽然时长仅26分钟,但是带来的正能量却不容忽视,一幕幕的感人桥段,真实刻画了一个伟大的平民英雄形象。

(四)微电影具有微时长、微制作以及微投资的特征

首先,微电影的篇幅精悍、短小,其时长基本控制在45分钟以内,虽然存在系列成剧情形,但是单集基本也以此为标准。微时长使得大众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极短的时间内人们的眼球就能够被紧紧抓住;其次,微电影的微时长特征决定其无须像传统电影那样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其从拍摄至播出仅仅需要几周,甚至几天的时间;最后,由于微电影推广发行的花费较低,有一些甚至是零成本,而且其版权投入也不是很高,这决定了其较低的拍摄投资。

二、 E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初探

(一)网络成瘾

在E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逐渐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交流的传统观念,再加上数码相机、手机等视觉传达工具的普及,大众开始陷入自我展示以及无尽窥探的漩涡之中。由于网络能够利用社会热点、生活小事、奇观异景等为人们带来鲜活的视觉体验,使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所以其为了享受,开始像对待现实世界一样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不愿从网络虚拟世界中脱离,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网络成瘾现象,其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而且对于身体也极为不利,由于其与周围人的交流变少,所以其常常会出现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过网络的便利性以及现实逃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前提下,动动手指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等;或者在碰到倒霉事情时,人们可以在网上寻求安慰,自由地做任何事情,以疏泄愤懑。所以,综合来看,微电影在E时代如此流行,与当前网络成瘾现象的普遍密不可分,微电影不仅是人们为节省休闲时间而进行的妥协行径,其更像是在话语权被压抑很久后爆发的狂欢。

(二)匿名狂欢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现实身份,在不担心受到伤害的前提下,任意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在自我个性的充分展示下由个体满足逐渐升华为群体狂欢。人们在虚拟网络中扮演着各式角色,尝试着将人性中隐性的一面尽情展示,而微电影创作者便在这一特权的充分享受下,忽略影片影响力以及创作规则,完全按照自己喜好进行编制。除此以外,大量的追随者也会在匿名保护下,无须在意他人眼光,随意观赏微电影,在不限时光的基础上毫无忌惮表达观点。所以,微电影中极强的受众互动参与性,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微电影的影响力,赢得了更大的关注度。

(三)现实逃避的情感共鸣

对于现实的逃避无非怀旧与展望两个途径。怀旧即是人们在不满现实的前提下,以回望过去的形式,对记忆进行一定的想象美化,以实现记忆与传统的延续。《老男孩》的成功就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它不仅勾起了万千青年的回忆,而且也描述了多数青年不曾经历的肆无忌惮的青春年华。虽然《老男孩》是电影题材甚少涉及的领域,而且其故事简单,并无特别的宣传亮点,但是其引发的小众情感共鸣在网络这一便捷通道中实现了分散个体的连接。展望不仅是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是逃离现实的情绪抒发。人们除了可以在回忆中寻求安慰,还可以借助虚构以及想象纾解苦闷。微电影同样也能创造全新世界,通过将突发奇想的小点子变成微电影,在大众被娱乐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共鸣。例如,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中的一幕是吴彦祖将钥匙扔向屏幕,并说“换你出发”的口号,其实现了受众的替代性想象,激发了受众的观赏兴趣。

(四)碎片化的网络传播

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超市购物总需十几分钟排队等待结账;上班途中随意就可花费半个小时,电梯口总要耐心等待才能挤上电梯……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的碎片时间在增多,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成为人们头疼的问题之一。在E时代背景下,大众传播更多依赖人际传播网络以摆脱自身的时空限制,通过播放十几分钟的微电影,不仅能够使人们在上班途中,午休时等零散时间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舒缓生活压力,放松疲惫大脑。所以,创作更多自娱自乐、精悍短小的微电影,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通过在碎片化时间内消遣,以获得闲暇时间的充分享受。碎片化的网络传播为微电影引起追捧热潮提供了契机,其使得更多怀有电影梦的普通人都希望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追梦之旅。

三、 我国微电影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广阔的广告营销前景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推出了“限娱令”“限广令”以及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决定等等,为微电影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使得其在视频网站平台上一跃成为品牌内容的最佳继承者。除此以外,在网民数量不断增长、传统电影投放成本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微电影以广告营销的模式进一步发展不再是一时兴起,众多广告商借助微电影的新形式利用新媒体实现商品以及品牌的推广。例如,2013年可爱多继续推出《这一刻,爱吧2013》微电影,其是继2012年“爱情象限”全网讨论引发后,再创的“爱情时态”概念。崭新的爱情概念,不变的甜蜜高品质风格,不仅使得可爱多这一品牌得到了有效宣传,同时也向人们传递了一种颇具小清新的爱情模式。所以可以说,以广告营销为目的创作的微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品牌推广提供了难以比拟的力量。

(二)产业化经营模式突出

微电影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当今更富有开放性特征,虽然它能够集电影、音乐、广告等形式为一体的,但是其播放的主要平台却是免费的,由于没有版权保护,所以通过播出渠道进行盈利的少之又少。但是如果只是依靠点击量以及广告进行盈利,那么它的发展必不会长久。所以,当前微电影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在制作与传播方面进行产业化经营,以提高微电影的发行收益。例如,微电影《老男孩》被广泛认可后,主创王太利与肖央便趁机成立“筷子兄弟”组合,发行同名主题歌《老男孩》,取得不错销量。除此以外,微电影还正向着合作范围扩大的方向发展,通过增加与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的合作,增加版权收入,为创造更加和谐的影视平台贡献力量。

(三)专业化路线与繁荣草根化创作并举

由于微电影制作的门槛较低、互动性较强,所以其传播者的构成不仅有专业团队,同样也包括普通网民,即微电影具有专业化路线与繁荣草根化创作的并举趋势。所以,电影无须走专业化道路,其可以进行完全私人化的表达,以推动个人影像的发展。这种趋势能够突破专业艺术的限制,及时有效地从草根中发现天才。除此以外,多家制作中心开始尝试设立微电影文化发展基金,通过支持微电影国际交流、微电影论坛、微电影盛典等活动的组织举办,实现微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电影艺术事业中,为实现微电影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业化路线与繁荣草根化创作并举的发展趋势,使得微电影的制作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在集思广益的情形下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微电影的商业运作模式在为影视界拓宽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进行了有力推动。虽然我国微电影的发展时间并不太长,但是在与微电影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并不落后,其发展态势十分良好。在微电影这样的平台上促进创意经济,通过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为拉动地方经济建设,提升国民精神文化素质做好充足准备。

上一篇: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 下一篇:我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