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陶艺与建筑环境设计的结合

时间:2022-09-06 01:02:09

浅谈现代陶艺与建筑环境设计的结合

【摘要】中国的传统陶瓷自产生以来,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陶艺因受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日益成为一种远离大众和现实生活的孤芳自赏的艺术。现代陶艺的纯艺术倾向,作为一种艺术的文化现象,是无所谓正确或错误的,但我认为中国的现代陶艺应该找到自身的发展道路。现代陶艺以具体的艺术形式介入建筑环境,可以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提升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现代陶艺 建筑环境 结合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生产受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现代陶艺观念的引入给中国陶艺在艺术思维创作观念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但同时也造成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和障碍。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陶艺家们开始关注建筑环境艺术与现代陶艺的融合,而中国的陶艺家也开始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并模糊的引发了“环境陶艺”这一观念。“环境陶艺”的生产,对中国现代陶艺自身的发展,亦是积极的、有益的。这样可以在建筑环境设计的领域中发展中国的现代陶艺,并且真正做到对现代陶艺的有益推广,让更多的人切身地去感受它、了解它。

陶瓷作为一种材料已经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之中,并且对建筑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陶瓷从作为建筑构件、装饰材料被用于建筑中,到现代陶艺的形式融入建筑空间是一个飞跃。陶瓷早就被用于建筑,主要是因为陶瓷本身的特殊性能:第一,陶瓷的材料的可塑性,使它易于被加工成各种形式:第二,陶瓷的抗压、抗腐蚀、耐热、耐光照等特性,使它能够和建筑物一起抵制外界的自然侵袭;第三,陶瓷材料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很容易与建筑实体取得内在的和谐;第四,陶瓷材料易获得而且价廉,各种品质的泥土只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都可以被加以运用。所有的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很自然地将陶瓷材料运用于建筑之中。理所当然,现代陶艺之所以能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中,也正在于陶瓷材料所具有的这些特殊性能。

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其本质会发生一定变化。现代陶艺和建筑环境设计是分属两种相去甚远的艺术创作范畴,这使得介入其中的现代陶艺从创作理念到思维形式都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存在方式。

一是创作形态的转变:要将现代陶艺成功地介入建筑环境设计之中,必然要在两者的创作中找到一个介入的契合点。由此可将介入建筑环境设计的现代陶艺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依附于建筑实体,直接嵌入建筑三界面的陶艺;其二是以建筑实体为依托,独立于建筑实体之外的陶艺。一般概念的现代陶艺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一样,重在表现创作者个人内心精神世界,其创作是一种纯粹的自由状态。而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成为其中一个构成要素后,既要受建筑实体本身的制约,又要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创作不可能像一般概念上的陶艺创作那样自由而成为一种纯主观的艺术表达。建筑环境设计它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等多种成份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综合的设计艺术活动。这就决定了建筑环境中的陶艺创作因环境因素的限制,虽仍是一种前卫精神的现代艺术活动,但它已更多地带上了建筑环境设计的特色。因此将此类陶艺创作称之为“环境陶艺设计”应该更为恰当。

二是创作理念的转变: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后,创作形态的转变必然导致其创作理念的转变。设计是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活动,使设计的生成品满足他人的某些需要,为他人提供服务。作为纯艺术活动的现代陶艺的创作,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式的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活动,即利用“物”――创作的物质媒体,来表达“人”――创作主体的情感和个性,实现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自由表现。这是现代陶艺创作的基本理念。而现代陶艺进入建筑空间,构成一种新形态的环境陶艺设计,它的创作理念必然不同于纯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理念。首先,与建筑设计共生的内部空间及室内陈设品的设计,是为他人的、有目的的设计。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成为这个整体设计中的一个设计元素,它的创作不再以陶艺作品自身的生成、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实现为根本目的。创造陶艺作品――建筑环境――人三者间的和谐统一的系统关系。其中“人”之因素不再指创作主体,而是指陶艺作品与建筑空间共构的环境艺术是一种公共艺术。它所面临的使用者、欣赏者会因具体的、不同的环境呈现为不同的群体组合。环境陶艺设计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与环境空间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环境陶艺与建筑共构的环境空间能成为被这个群体所感知、认同的充满人性、充满活力的空间。

三是创作思维形式的转变:作为纯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其创作的思维形式是典型的艺术思维。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后,要求创作主体不能再以单纯而自由的艺术思维去进行创作,而必须运用设计思维――建筑环境设计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对环境陶艺的创作做出新的思考。环境陶艺的创作因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带上了“设计”的色彩,并要求创作主体也要以理性的设计思维来对之做出新的思考。但它的设计机能――“审美机能”、“象征机能”,决定了它的创作仍是以感性的艺术思维为主导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艺术,被运用于建筑环境设计中,在于陶艺创作的本体语言使它在建筑环境中显示出其他材料艺术无法替代的优势――丰富的形式与肌理表现,神秘莫测的釉色表现以及火的独特魅力,泥、釉、火的语汇表现出的陶艺本体语言。它的存在改变了建筑环境的局部形态面貌。因此,建筑中的环境陶艺创作更应充分展现陶艺本体语言的美感价值,以此调动观者的视觉、触觉来感受环境。

介入建筑环境设计的现代陶艺创作特点:

一是整体的设计:建筑空间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体,其中各结构要素排列组合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环境整体功能和视觉效果的变化。作为建筑的结构要素而存在的环境陶艺,必须与建筑处于统一而整体的结构关系之中,才能促使环境整体功能的提高和视觉效果的改善。这就要求环境陶艺的创作,从构思时就要有意识地将自身放置到特定的建筑空间之中,注意从整体的关系上来把握好设计方向,从而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建筑环境。

二是团体的合作:环境陶艺创作因建筑环境设计的整体性,已不可能再是个人的创作,而将成为一种“团队的合作”设计。不管创作主体愿不愿意,只要你接受了为某个建筑空间进行陶艺的创作任务,你就已被迫卷入委托人的整体策划,被迫卷入远比创作一个单件的陶艺作品要复杂很多的相关设计环节中。首先,建筑业主、承包商在经济、观念和文化方面的参与,使得创作主体与建筑业主、承包商之间认真的洽谈、交流,成为实现环境陶艺创作的重要环节。其次,在具体的构思过程中,创作主体要使陶艺作品与建筑空间处于统一而整体的系统关系中,必然需要对建筑的造型、结构、比例、建筑中的光影构成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作充分的了解。这就要求创作主体必须与建筑设计师、工程师保持密切的联系。现代陶艺的创作只需要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而环境陶艺的创作则要求必须具有团体的合作精神,环境陶艺的创作是面向大众的、与生活相融洽的艺术。它会使我们的生活走上充满优美与诗意的道路。

上一篇:增强演示实验可见度,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激励学习与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