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鲁粤苏及全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06 12:58:28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鲁粤苏及全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

摘 要:利用山东与广东、江苏和全国的最新一次(2012年)投入产出表,从各产业感应度、影响度以及经济效益指标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山东省的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效益情况。山东省传统工业产业比重较大,产业间联系相对紧密,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随着国家能源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以及大气污染治理越来越严格,传统产业增长潜力堪忧。山东省首先应该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上下足功夫,更要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加快步伐。山东省的第三产业结构水平整体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传统第三产业发展也不够充分。相对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受制于其他行业,可以加快发展。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山东省传统产业具有优势的重要条件,随着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消失,山东省传统产业的优势也面临很大挑战。

关键词:投入产出模型;产业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6.005

产业结构的变动调整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对于地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状况和经济结构状况共同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向,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区域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正确认识和估计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变动情况,掌握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科学认识和理解现实的经济增长及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产业感应度、影响力、产业关联、增加值、产值利税率这几个角度对各省及全国进行了对比分析。

1 产业感应度对比分析

感应度系数是指各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产业为其他产业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系数大说明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强,反之,则表示对经济发展需求感应程度弱。它是衡量某产业前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感应度系数大, 说明某一产业对其他产业生产过程的制约程度大。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原材料、农业、能源和运输等部门。这一显著趋势表明, 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对经济发展起较大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经济增长过猛时, 这些部门首先受到巨大的社会需求压力。

完全需求系数矩阵中每一行的总和,表示当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最终需求都增加一个单位时,产业应该增加的总产出量。所以称它为产业的感应度。

山东省的化学工业以及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感应度分别达到了14.54和12.33,这说明各行业增加1亿元的最终需求,需要化学工业以及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业增加14.54亿元和12.33亿元产出。这两个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基础性地位。

广东感应度最高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其次是化学产品和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

江苏是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和化学品,与山东省大致相当,但化学产品山东大大高于广东江苏和全国。凸显山东重化工业的基础性地位。

山东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石油加工的感应系数高于广东、江苏和全国,煤炭采选业高于广东和全国,凸显其对能源的需求较大。

而传统制造业的感应度,山东省大多数产业都高于广东、江苏和全国。说明山东省传统产业特征明显,与广东、江苏相比,在未来的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占优势。

在第三产业方面,金融、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的感应度,只有山东省低于本省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广东、江苏和全国,显示出山东省第三产业滞后性。

2 产业影响力对比研究

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产业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各产业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也越大。是衡量某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某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 说明该部门的生产和发展受其他部门的制约程度大。

完全需求系数矩阵中,每一列的总和是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时,对全社会总产出的需求。所以,称它为产业的影响力。如果某一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中间产品需求较大,则该产业的影响力越大。可用它来分析产业的后向关联度,即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较低, 受其他产业的约束程度较小, 而影响力系数低是基础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3 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关联分析

三省及全国同一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相对于社会均值的水平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与支撑作用并非完全一致。利用表1和表2的数据,以各省各产业平均感应度系数或影响力系数作为1,我们可以把各省感应度和带动度分为平均之上大于1和平均之下小于1的两部分,进而把各产业分为4类(见表3)。从表3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产业三省和全国所属的类型一致,也有一些产业山东省具有特殊性,体现出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传统产业优势突出的特点。

(1)感应度和带动度都大于1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较大的产业, 在生产过程中既显著地依赖其他部门的投人, 又显著地依赖其他部门对本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三省和全国都具有这种性质的几个产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化学产品等。仅山东省都大于1的产业有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品,金属矿采选产品,食品和烟草,煤炭采选产品。这些产业都属于传统产业,可见传统产业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该类产业属于既能推动又能拉动经济发展双重作用的产业部门,山东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都在此类。

(2)感应度大于1和带动度小于1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较大而影响力系数较小, 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他部门的投人依赖较低, 但却显著依赖于其他部门对该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三个省和全国具有这种性质的产业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相比全国和广东、江苏,山东省较为特殊的是金融和批发零售属于感应度和带动度都小于1的类型,前者属于现代服务业,后者属于传统第三产业,说明山东省的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系需要加强,自身发展相对滞后。

(3) 感应度小于1和带动度大于1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较小而影响力系数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显著地依赖于其他部门的投人, 但本部门产品大多数用于非生产性消费,构成社会最终产品。三省和全国都属于这个类型的是交通运输设备,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专用设备,仪器仪表,木材加工品和家具,建筑,水的生产和供应,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等。山东省相对特殊的产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属于两者都大于1的类型,独显山东省这一高耗能行业的优势地位。

(4) 两者都小于1的产业。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较小, 其生产过程既不显著依赖于其他部门投人, 也不显著依赖于其他部门需求, 其产出主要用于最终需求,且其增长过程不以其他部门有效供给量增长为前提。三省及全国都属于这个类型的产业有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住宿和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房地产等行业。多数服务型产品具有无形、主观、直接等特点,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程度不强,多属于此类。山东较为特殊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属于这一类型,而其他省和全国不在此列,这也说明山东省的第三产业相对发展不协调。

一般而言, 在工业化初期, 下游产业(上述第三类型)得到优先发展。在工业化中期或较完整的产业结构形成期, 上游产业(第二类型)和中游产业(第一类型)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就山东产业关联情况而言,产业特点已经比较复杂。

4 各省及全国产业经济效益比较

4.1 各产业增加值比重

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三省及全国各产业的比重。相对广东、江苏而言,山东省农业、食品、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力等比重较高,但都属于传统产业。

山东第三产业中的传统产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比重较高;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如金融和房地产,比广东、江苏和全国都低不少。

山东省传统产业相对比重较高的产业结构特点预示着今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低于广东和江苏。

4.2 成本增加值率

成本增加值率是指单位成本对应的增加值。其中,成本是指中间投入加折旧和劳动者报酬(即C+D+V)。这个指标也可以分别按各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平均进行计算。

山东省的采矿业成本增加值率,除了金属矿采高于江苏,其他全部都是低于广东、江苏和全国平均,说明山东省石油和煤炭等开采成本已经较高。在制造业的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山东省具有优势,其他相对广东、江苏或全国不具有成本优势。制造业中山东具有成本优势的基本上都属于传统工业领域,这对山东省今后的经济增长潜力形成制约。

4.3 劳动报酬增加值率

劳动报酬增加值率,即单位劳动报酬对应的增加值。

在工业领域,山东省几乎所有产业的劳动报酬增加值率都高于广东、江苏和全国,这说明山东省工业行业的劳动报酬产出率具有绝对的优势。与此相对应,山东省工业领域工人的工资相对广东、江苏和全国平均较低,较低的工资水平是山东省制造业保持一定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对比成本增加值率,山东与广东、江苏和全国差异不大,劳动报酬增加值率差异很大,说明山东省制造业工人工资低的优势并没有全部转变成低成本的优势。

4.4 产值利税率

产值利税率指报告期已实现的利润、税金总额占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产值利税率越高,说明行业利润率越高,赚取的利润越大。

表7中对各省及全国产值利税率的计算结果显示,2012年山东省制造业部分产业产值利税率较高,如纺织、造纸、印刷、非金属矿物、金属制品、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仪器仪表等。

对比山东省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按照企业研发费用计算的政策落实额度比例只有4%的现实,全国和广东、江苏这一比例为山东的两倍到三倍,说明山东省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很差的原因不是企业没有利税,而是企业没有去努力争取落实这项政策。

相较之下,第三产业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等比其他省市和全国高不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也具有相对优势;但金融业相对较低。

5 结论

通过对2012年三省及全国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传统工业产业比重较大,产业间联系相对紧密,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随着国家能源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以及大气污染治理越来越严格,传统产业增长潜力堪忧。山东省首先应该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上下足功夫,更要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加快步伐。

山东省的第三产业结构水平整体较低, 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传统第三产业发展也不够充分。相对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受制于其他行业,可以加快发展。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山东省传统产业具有优势的重要条件, 随着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 人口红利的消失, 山东省传统产业的优势也面临很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德利,方创琳,高璇.基于投入产出的中日美产业关联结构演进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5):609-618.

[2] 陆根尧,潘晓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日进出口产品结构合理性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6):82-95.

[3] 段志刚,李善同,王其文.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投入系数变化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8):58-64.

[4] 梁晶晶, 黄繁华.制造业对生产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效果――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9(5):83-90.

[5] 胡江红.从投入产出表分析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J].经济论坛,2010(6):90-93.

[6] 李向升.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广东省产业结构关联特征分析[J]. 金融经济, 2013:36-39.

[7] 李丽,陈迅.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27(2):202-209.

[8] 刘海.重庆市第三产业行业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J].企业导报,2015(5):5-6.

[9] 陈丽娜.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及结构升级[J].对策研究,2013(10):38-41.

[10]刘晶.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5(1):38-4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ndong, Guangdong, Jiangsu and China:Based on 2012 Input-output Table

上一篇:培养综合能力,满足教学需求 下一篇:新背景下对中职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