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06 12:45:51

浅谈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

【摘 要】正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情境导入要充分唤醒学生生活体验,激趣;重视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阅读体验;从重点切入引导学生有效合作、探究、质疑;立足教材,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拓展延伸,拓展语文学习空间领域,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学习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堂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立足教材,沟通课内外,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有效把握好“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体现新课改理念。如何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自己在教学摸索实践中,有了一点心得体会,现具体分述如下:

一、要创设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篇文章的开课非常重要。“万事开头难”语文课教学中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新课导入的好,就能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情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感导入、问题导入、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等。具体用何种方法,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总之,导入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的设置要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探究课文的强烈兴趣。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悟课文

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心理过程。读有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提高理解、欣赏和表达力。新课标强调学生对课文的自主阅读,注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语文教师为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往往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语文课堂是失败的。语文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空间。如果课堂时间不足,应让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阅读。这个环节可以通过“整体感知,交流体会”的形式来进行。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要求学生自读时注重情感投入,把自己的身心放在文章中,尽力将自己的情感贴近文章的主要人物,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书读懂,真正有所感悟。其次让学生“有目标”的去读,带着问题去读。读出教材最有价值的知识、读出教材的特色,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七年级《绿色蝈蝈》教学中,我把文章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感受法布尔对待科学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立足语言品味,重视情感体验。我让学生带着“绿色蝈蝈是——?”主题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文章,搜索、筛选信息,把握文体特色,达到初步感知文体的目的。最后是让学生交流体会,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切入重点,合作质疑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提倡的理念之一,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组织不充分,引导不到位,合作探究追求表面的热闹,流于形式,浪费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有效把握好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精心组织、合理引导,教师不仅要“放”,更要“导”。一方面教师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给予有力指导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首先,讨论内容要合理,防止对没必要讨论的内容进行讨论。教师要把握文体特色、重点,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化、综合讨论探究。达到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对课文进行掌握。其次,合作讨论探究要留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探究。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留给学生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究的余地,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认识不够深入有效。最后,合作讨论探究在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角色的分配,合作时,要引导学习小组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尽量使每个成员都有单独的学习任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不懂的问题摆到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通过成员之间有效的交流、归纳成员意见,形成统一的认识。这样就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用活教材、拓展延伸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生活即语文”或“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的理念。为此,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立足课内、立足教材,放眼课外拓展空间,实现课内外沟通,充实教材加强学科间整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可拓展以下练习:①摘录文中值得你铭记的句子或其他有关的名人名言。②结合学习实际或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一篇读后感。③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张海迪》等书籍,实现课内外沟通。语文教学应努力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感受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只要我们语文老师精心设计好每一步教学环节,激趣导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缩短学生与文体和社会的距离、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们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美育思考 下一篇:形体课程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