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名剧《窦娥冤》

时间:2022-09-06 12:22:35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以它深刻的人民性、思想性和感人的艺术性,成为传世之作,数百年来久演不衰。

本文就它在通过刻画具体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方面给我们的启示,作一番赏析。

通过各种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丰富的社会内容,是《窦娥冤》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窦》剧设置的几个人物形象,虽典型程度不一,但都有足够的积极的戏剧行动,都是活生生的,同时又各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每个人物都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某种一个观念的图解,而他们又从总体上体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元代社会生活的认识。

蔡婆婆是个放高利贷的小债主,但她的放高利贷与统治阶级有所不同,她的放高利贷体现着当时民众们被层层剥削,这就表明高利贷浸透了整个元代社会生活。

张驴儿父子是元代社会所谓“泼皮”、“无赖”的形象。他们没有财产,不在统治者之位,却敢于横行不法,残害人民,把杀人当儿戏,却受不到制裁。张驴儿父子这样的泼皮无赖,是元代社会极端混乱的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产物。这样的形象使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已是法律荡然,民不聊生,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浓重的时代色彩。张驴儿父子对窦娥婆媳的威逼、对其家庭财产的霸占,正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典型表现。

赛卢医是太医出身,不知治死过多少人命。他极为阴狠,借债不还,还要谋害债主。在这个人物身上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混乱和民不聊生。

窦天章虽是个儒生,但极为贫困,以至于落到卖女抵债的境地。这就使我们认识到读书人在元代社会尚且如此,当时贫苦农民生活之悲惨,更可想而知了。

而剧作家又把主人公窦娥放到了一个最弱者的地位上:她三岁丧母,七岁被卖做童养媳,十七岁守寡。这样的社会地位,必然要遭受高利贷的盘剥,泼皮恶徒的欺凌,贪赃酷吏的枉判,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束缚等等,这正是产生窦娥悲剧的社会基础。

通过各种人物关系,将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浓缩为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从而反映特定的丰富的社会内容,是《窦娥冤》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剧作中,特定的社会环境不是抽象的,是通过人物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体现出来的。《窦》剧中所揭示的窦娥与周围一切人的特定关系,使我们看到了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及其社会根源。

元代社会是比其他封建王朝更加黑暗的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那个社会胁迫善良的人们忍痛去剥削那更弱小的人们,这就是当时的生活逻辑所决定的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剧作家正是按照这种生活逻辑,从各种人物关系中,通过窦娥的悲惨命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悲剧时代,展示了那个社会的面貌。

窦娥与仇人的关系则是表现了那个社会公开的弱肉强食的关系。

凶恶的张驴儿使用了各种卑鄙手段要霸占她,不能得逞时又诬陷她,置她于死地;就连那个赛卢医也因为卖毒药给张驴儿间接地吞噬着窦娥。

从以上由各种人物关系交织而成的戏剧情境中可以看到,在窦娥的周围聚拢了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亲人。从家庭到社会,从社会到官府,处处都是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现象,这就是元代社会的本质。而处在社会底层的,没有吞剥他人能力的弱女子窦娥,必然会一步步被逼到生活的死角,最后连站脚之地也没有而被吞噬了。

特定的戏剧情境促进了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又进一步反映了社会生活,这是《窦娥冤》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

窦娥的命运是悲惨的,但剧作家的意图决不是把她写成一个泡在泪水中的可怜虫,只使大家对她同情。剧作家大力写其不幸,正是为了把她的性格推向一个反抗的高峰,使窦娥的性格有所发展,由弱者变为强者。

从窦娥形象的整体中可以看到她性格的发展过程,即:忍耐、挣扎、反抗、复仇。窦娥不仅是反抗的形象,更是复仇的形象。

所以,《窦娥冤》充满了人民要变革现实的现代精神,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窦娥冤》在戏剧作品如何反映时代这一点上堪称典范。深入研究《窦娥冤》,对我们的剧本创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上一篇:二人转语言的“口语化”赏析 下一篇:朱元璋.凤阳花鼓.小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