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慢下来

时间:2022-09-06 11:38:22

2015,世界慢下来

看着书桌上一排连塑封都未打开的书,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雄心万丈地为自己规划全年的目标,第一个就是一个月至少要看一本书。细算下来,这个目标只完成了1/3,现在都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原本并不困难的目标最终落了空。

时政风云、经济波动、社会变化,记者一年中要追赶的新闻热点永无止境。采访、写稿、再采访、再写稿,工作的节奏在加快,喘息的时间在减少。但似乎,这还不是根本的原因。

那么,工作之余自己都在干什么?

试着去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工作之余,几乎80%的时间是在上网。更准确地说,是在玩微信。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极其难过的一年。微信、微博的火爆让电视、电台、报纸、杂志都无一例外地站在了十字路口:是固守传统还是拥抱新技术?

对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从业者来说,答案无疑是后者。太多的声音在提醒编辑记者,移动互联时代,还有多少人会捧着一张报纸从头看到尾?有多少人会窝在沙发里盯着电视看喜怒哀乐?在地铁里,在公交车上,人人都握着手机,低头滑动。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媒体人恐慌。怎么办?除了融入新技术平台,似乎看不到别的出路。于是,这一年,传统媒体人大量跳槽,跳槽后,尽管依然是在做内容,但已经不是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一亩三分地,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平台成了大家青睐的新阵地。

我所在的报社也在这一年开始转型。马航客机MH370失联当天,报社几乎所有采编力量都在忙着用新的呈现方式报道、记录这一让人心碎的航空事故。融媒、交互、滚动,这些陌生的操作方式在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报社开始蹒跚起步,很多名词,我甚至不能准确地描述其含义。

这还不够,我们还想试着用网络来吸引更多的读者。报社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部门微博、微信纷纷上马。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早起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刷微信、看新闻,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刷微信、看新闻。这一年,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网络原住民。看书?不好意思,我几乎已经忘了这件事。

但2014年11月底的一次采访给了我当头一棒。那是对深圳读书月的采访。出发去深圳前,尽管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我依然难以相信,这个以效率、财富闻名的城市会重视读书。

采访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穿行。深圳图书馆前馆长告诉我,每天晚上吃完饭,他就会窝进书房,通宵看书,2014年,他已经78岁;一名在深圳工作了20年的女士告诉我,她在给自己20年的工作画上句号的时候发现,这20年已经买了上万册图书,其中大部分书她都认真读过;一个至今还在工厂打工的中年人告诉我,因为爱读书、爱写作,他已经是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站在深圳书城,放眼望去,满满的都是人,或站着,或席地而坐,手里都捧着一本书。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恍惚,难道这里的人们都无心网络?

当然不是,只是在移动互联的大网中,很多人更愿意慢下来、沉下去,更愿意用书籍来填充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网络绑架。在全国各地,书的消费都在下降,但在深圳,连续20多年购书量居全国第一。

“因为移动互联网,大家都变成了低头族,我也是低头族,是低头看书的低头族。”在深圳,一位文化学者这样跟我说。这并不是说移动互联不好,新技术的出现让生活更加便捷,让人与人的交流更加多样化,也让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但这种新技术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量无用的信息占据了人们的时间,各种谣言、虚假信息满天飞,碎片化的传播方式让人越来越浮躁,让人越来越懒于思考。

我想,慢下来、沉下来,拾起书本,也许是对新技术时代生活的一种重新认识。阅读的好处毋庸讳言,除了积累知识,更多的是对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对现实不如意生活的短暂抽离。不是刻意地反网络,而是把本不该被网络占用的时间拿回来,用在阅读上,用在深度阅读上。

如果吃吃喝喝的聚会上,分享阅读、竞相背诗能成为重要内容,聚会会不会显得更有意思?如果地铁里、车站里、飞机上,人们能捧起一本书,而不是滑手机,这个民族的气质会不会更优雅?那些一言不合挥拳相向的事情会不会少一些?生活的幸福感会不会高一些?2015年的开端,我依然在规划新年的生活。这一年,我依然把阅读当作最大的愿望目标。

2015年,我的愿望清单:

1.每月阅读一本书。

2.陪父母旅游一次。

3.承担更多工作。

4.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更顺畅。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经济部副主任)

上一篇:如果真的能有一张愿望清单 下一篇:讲好“你谢见”的故事